談談我的一段創業經歷

2017年我在B公司已經6年時間了,B公司是個巨無霸公司,有極強的壟斷業務,高速發展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業務出現了停滯,被當年同行的小夥伴超越了很多,雖然公司節奏仍然很快,但公司很多人的思維已經開始嚴重僵化,非常嚴重的路徑依賴,大部分人沒有突破意識,面對一個新業務常常不是去看這個業務底層的本質是什麼,典型思維是我們有什麼優勢,怎麼給這個業務賦能,在優勢業務保持領先沒問題,但公司始終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點。我在B公司做到了還不錯的位置,可謂“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已有的能力足可以應付當前的工作,於我來說每天看看書、混混吃喝、搞搞關係就能輕鬆的過一天。

談談我的一段創業經歷

我其實沒有真正經歷過毫無希望的日子,所以我沒有居安思危,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恐慌的念頭,於是也的確安逸了些日子,但本質上我是個典型的不安於現狀的人,我是無法容忍今天和昨天一樣,無法容忍平淡,無法容忍倒退,沒有變化我會崩潰,我迷戀新東西,骨子裡信仰“如果你要擁有你從沒有過的東西,那麼你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於是我莫名其妙的開始折騰,我居然努力的想把區塊鏈用於公司的某個業務上,當時區塊鏈並沒有被廣泛的認可,在B公司僵化思維體系裡結果可想而知,很快碰壁,停止。

談談我的一段創業經歷

但星星之火點燃,內心已經躁動。已然無法忍受B公司的做事方式了,於是我出來看機會,開始並不順利,“擋住我們的不是我們缺什麼,因為缺的東西努力都大概率可以獲得,擋住我們的往往是我們無法放棄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比這現在的薪酬,職位,公司規模都好的很難找到,既安全收益又要高跟買彩票差不多,聊了一圈並沒有合適的。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情況,似乎現在去創業可能是個好的選擇,我一直覺得做東西,改變東西,象奴隸一樣去工作象上帝一樣去創造,這是我的宿命,當前是個偉大的時代,我們都不應該置身事外。把一生積累的認知、審美、好惡全部用上,為這個世界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產品,向世界交付我的價值,這是我的夢想。

談談我的一段創業經歷

裸創雖然收益夠高,但風險也太高了,我幾乎是無法承受的,平衡了一下我鎖定在A輪以上的,很快遇到了一家公司,不是自己想做的教育行業,但3個創始人我特別喜歡,大家聊得非常happy,業務我覺得也有機會。於是很快就答應了,馬上從B公司提了離職並開始交接工作。但隨著對這個創業公司深入的瞭解,很多問題深入思考後讓我有點猶豫了,去這個公司做技術的總負責人,但其實他們原來是有一個合夥人總管技術的,並不是那麼差,草根出身但很接地氣,目前並沒有太多的問題,細節技術並不是我擅長的,他們規模化也需要時間,我擅長的東西短期內並沒有多大的價值,最主要的是我更想參與業務,這邊的工作更多是要利用我原有的經驗,並不會有太多機會參與業務,我並不想簡單複製自己,所以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放棄。

談談我的一段創業經歷

既然已經準備離職,索性打算休息一段時間,也就沒太著急再找,悠哉了一段時間,這時之前聊過的一個大姐微信上聯繫到了我,她是一家創業公司的CEO,半年前我們聊過一次,她一直覺得我不會真的從B公司離職,所以也就沒特別積極的找我,但當她聽說我真的要離職的時候,非常興奮,約我一定過來再聊聊,反正也沒事,索性過來聊聊。公司業務發展的非常好,現金流特別優秀,公司發展很快,是我想做教育類方向,給的職位、薪酬、期權都不錯,又可以直接帶業務,但我覺得我跟大姐的氣場不和,所以並沒有答應。大姐非常執著,安排了個重量級的投資人遊說我,投資人分析的行業前景我是認可的,但我還是糾結,最後打動我的是她們的一個合夥人對這件事的情懷以及激情,聊著聊著都能把自己聊哭了。對我來說錢給的不少,又能直接帶業務,一向自詡理性的我居然兩天就被感性俘獲,還是道行不夠呀。

談談我的一段創業經歷

到公司頭兩個月順利的驚人,老闆對我言聽計從,我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快速的擴張團隊,切入業務,優化技術架構,梳理業務流程,燒了無數把火,也見了些成效,業務發展也還算順利,一度公司300人近200多人受我支配。當然我並沒有膨脹,因為我清楚事情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這麼順利,這家公司有很多非常奇特的地方,所有的高管除了我都是女性,我對女性是沒有偏見的,但不可否認女性有女性的問題,她們真的是把感性發揮的淋漓盡致,開會可以無限延期,聽風就是雨,莫名其妙的猜忌,業務方向變來變去,面對競爭從藐視一切到驚慌失措再到藐視一切。其中有兩個合夥人有水火般的分歧,無法調和,每天雞飛狗跳,時而打的驚天動地,時而又可以春風拂面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拍個電視劇絕對有收視率,頭4個月這些我都還能應付,因為我有明確的職業目標,也有不錯的職業素養,在職場混這許多年,有很多經驗來處理這些複雜人情世故。但確實很磨鍊心性,我覺得我還是應付得來的。

談談我的一段創業經歷

從第三個月開始,我跟老闆之間從蜜月期過度到風暴期,業務分歧逐漸顯現,老闆對業務有出奇的敏感,但她並不是互聯網出身,也沒在大企業待過,缺少方法論,又不愛學習,所以並不能很好的把這種敏感表述清楚,而且常常焦躁不安,我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不順暢,我的問題是我對這塊業務並沒有太多經驗,同時對這個細分領域我的興趣沒有那麼強,鑽研的不夠,我們常常無法說服對方,衝突越來越多,基本上都是靠我的情商進行化解,但我無法做到按照我不認可的方式妥協,這個階段我觸發了很多職場大忌,比如表面答應老闆,私底下卻按自己的方式來做,這樣的結果是你做不好被批的很慘,做好了被搞得很慘。這時候因為微信裂變效率下降,同時競爭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業務數據開始下滑,而且有加速下滑的趨勢。這時候我每天過的如履薄冰。

談談我的一段創業經歷

大約在我入職第五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們來了個coo,一個跟我能力模型接近的女性,她有顯赫的背景,我們所有線都向她彙報,客觀講她各方面能力還是不錯的,但她畢竟之前不是做這個方面業務,個人覺得短期內對公司幫助有限,我的位置變得很尷尬,最尷尬的是她們打算不讓我管業務,這對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我出來創業就是希望可以主導做一個偉大的產品,別的什麼都可以忍。這個事情一直沒有公開說,但我已經感覺自己無法待下去了,最後的導火索是跟老闆一次莫名其妙的爭吵,因為她說有人說我曾經要顛覆她的政權,好吧,這在宮鬥劇裡是殺頭大罪,百口難辯,遂離職。這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對創業的一些反思:

1、創業一定要去做你可以不厭其煩的去做的事情:

一個人能最終能否把一件事做好並不取決他的能力,而取決於他是否能一直持續的改進這件事情,你的天才的點就是你能不厭其煩的去做的那件事。

2、團隊很重要:

三級組織共同規則,二級組織共同利益,一級組織共同信仰,定級組織知情之性。

共同創業應該有共同信仰之上的團隊,如果是共同利益,那就需要你個體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共同利益,最後還是要培養出共同信仰,最終追求至情至性。

3、保持理性:

創業是在極其不確定的環境中尋找確定性的事情,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感性決策可以帶來一時的輝煌,而最終成功是要靠理性的決策,所以保持理性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