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哪個行業能崛起,哪些更有商機,會飛速發展?

滄桑蛻變


你好,我叫星星,互聯網創業,閒魚版淘客一枚,浙江人。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疫情之下哪個行業能崛起。

應該說接下去很多行業都非常有潛力,比如社交電商,短視頻,直播,自媒體,醫療服務,線上教育。尤其跟互聯網相關的會火快速發展!

如果你在選擇方向,建議你可以往這個方向考慮,尤其自媒體,社交電商,可以讓你可持續賺錢,有個管道收入。

為什麼很多人很努力賺不到錢,很多人很輕鬆的就賺錢了?同樣也是幹活,乾的也不少,問題在哪裡?

就是因為選擇不對,沒有跟著趨勢去做,順應發展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永遠不要當看客,一定要參與其中。像我自己從來沒想過會去直播,做自媒體,也來嘗試了,試過之後才發現,原來賺錢的路子這麼多。


淘氣星星vlog


您好,很高興回答:疫情之下哪個行業能快速崛起?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1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49b617744954b15afe5fb6854848f22

羅錦威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痛點,其中農業相關的企業生產經營也帶來了較大影響,有一句話說的好“狹路相逢勇者勝,說明危機中同樣也蘊藏著商機,可以化疫情之危變創新之機。

植一個綠色的夢

2002年的“非典”,造就了“淘寶”等大批線上銷售平臺。這次“新冠肺炎”又可能帶來哪些商機?讓我們一起探索一下。

01

線上團購習慣將快速養成

疫情的到來,讓我們都能靜下心放慢腳步體驗網絡時代帶給我們不一樣的人生體驗,試想一下,一年365天,忙忙碌碌,忘記彼此的同時,也忘記學習充電,跟不上時代的潮流。生活必需品的採購讓農產品新零售觸動了一批原來沒有線上買菜意識但有線上買菜實力的人。疫情防控期間,短短兩天時間,銷售信息閱讀轉發量就突破8萬人次,銷售農產品18噸,銷售額25萬元。以”“每日優鮮”等為代表的電商,用戶需要在凌晨秒殺。目前,全市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創客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中直接從事果蔬等農產品直送的企業近百家,品類包括蔬菜、糧油、畜禽、水產、水果等。但有能力開展這類業務的有超千家,經營能力尚未完全釋放,市場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

02

採購方式大時代變更

一是電商平臺以直供方式提供服務,按照訂貨下單排序依次送到客戶指定點,做到零接觸;二是大型超市深耕生鮮產品線上服務;三是傳統農貿市場經營戶與周邊小區用戶建立微信團購群,經營戶依據訂單配貨,送貨服務由“騎手”完成或者自提。不僅為減少人員流動、有效遏制病毒傳播、同時滿足市民日常需求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同時也加快了農產品的快銷,為農產品直供鋪路,同時可能開發出各級代理商等滿足更多自由職業者的需求。

03

直播時代到來。

什麼季節什麼農產品好賣,就到產地去做直播,許多經銷商變成主播。直播帶貨既可解決信任問題,又解決了粉絲的黏性問題。還有一種叫倉庫直播,把農產品加工、分揀等在倉庫完成的過程體現在大眾面前,更直觀的效果,增加了對產品的信任度。

04

農產品的供應成為重中之重。

疫情期間,物流不暢、儲備能力不足成為大家的共同擔憂。近些年,由於政府加大對“菜籃子”基地的財政扶持,我市農產品生產能力持續提高,地產蔬菜種植面積近150萬畝,可以滿足市場的日常消費;但從供應能力看,一旦省際交通受阻或出現類似“新冠肺炎”等重大事件,除葉菜外的其他農產品供應還有一定風險。

05

完善各類“應急預案”。

認真總結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涉農部門的經驗做法,尤其要注重對部門相關“應急預案”的建立、修訂與細化。建議市縣兩級在部門“應急預案”的基礎上,編制出臺《突發性公共衛生安全農業生產管控方案》,對防疫、生產、倉儲、流通、用工等環節進行規範和預設。提出可操作性的解決辦法,一旦需要,企業直接可以採用。資源共享的實現將是疫情之後的大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