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拋荒到底是一個什麼問題?怎麼有效的去解決?

羅田慄先生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但是,這些年,農村越來越多的耕地拋荒,地裡雜草叢生,為什麼近年來耕地拋荒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呢?大概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種地沒人

一方面,村莊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為了謀生,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打工,村莊的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村裡留守的人基本上屬於"3860"部隊,什麼是"3860"呢?就是婦女和老年人的統稱,留守的婦女在家照顧老年人和孩子,年輕力壯的勞動力都進城務工賺錢,勞動力常年不在家地荒了也就在所難免了。

另一方面,村裡會種地的人越來越少。80、90後現在正值壯年,按照以前,他們該成為種地的主力,但是,這一代人從小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對種地一竅不通的人還是多數。不會種地也是耕地拋荒的原因之一。

二、種地沒錢

種地賺不到錢,這就是耕地拋荒的根本原因了。現在,種地是個投入大於支出的事情了。暫且不說種地所需要的人力,投入的種子、化肥、農藥、機械等這些農資價格不斷上漲,增加了農民的壓力。糧食價格上升空間小,現在的情況是一畝地的糧食賣1000塊錢,各種支出要佔在一半以上。種地不賺錢,但是進城打工就不一樣了。現在進城打工的建築工人一天收入少說也有100塊錢,這一個月賺回來的錢都要比種地一年賺的錢還要多,農民為何還會選擇種地呢?

三、流轉麻煩

農民自己不種地可以流轉給他們這倒是個好辦法。但是實際情況是願意流轉這麼多土地的還是少數。在平原地區確實有農業企業大規模流轉土地,但是,如果流轉過去只種糧食也是不賺錢的,農業企業的生存局面也很尷尬。

四、佔地不用

除了農民個人拋荒土地之外還有一部分是一些單位佔地不用。一些單位因為建設工廠、住宅等原因辦理了非農建設佔用耕地手續,但是單位因為資金不足等各種原因並沒有開工,導致土地就那樣荒著了,想繼續種地的農民也因為單位的佔用也沒法繼續種地。

“無農不穩,無糧則亂”,土地拋荒會造成糧食產量降低,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進而會引發社會問題。對於近些年來農村耕地拋荒的現象,國家也非常重視,並採取了切實可行的辦法和出臺一系列的政策:

1、提高認識,增強解決耕地拋荒現象的緊迫感;

2、創建生產融合模式發展糧食生產。簡單的說就是種、產、銷一體化、捆綁式發展模式,以此提高農民的種植效益;

3、強化措施,積極穩妥消除耕地拋荒現象;

4、加強調查研究,依法推進土地流轉;

5、加大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

6、分類指導,恢復拋荒耕地的種植。

相信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農村耕地拋荒的現象一定會得到遏制,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會更高。


侗家追夢人


耕地拋荒到底是一個什麼問題?怎麼有效的去解決?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農村為什麼會出現拋荒地?現在農民種田,投資成本大,種子、農藥、化肥介格高,雜交稻種每斤30到40元不等,棉花種300克60元左右,玉米種每斤10元到40元不等,總含量51%氮磷鉀17%的複合肥每袋100斤220元,氯化鉀每袋100斤180元,農藥包括除草劑價格也很高,一畝地要幾十元,有一種水田惡性雜草除草劑每袋35元,畝用兩袋成本70元,現在生產用工栽秧,每天150元,請人勞動幹活每天120元左右。

農民種田收入有多少?

現在水稻國家實行最低保護價,早秈稻100斤121元,晚稻中秈稻100斤126元,粳稻100斤130元,每畝1200斤左右,每畝收入1500元上下,每畝種子、化肥、農藥、機械耕作費、水電費、勞動用工費加在一起需要600元左右,種一畝水稻淨收入不到1000元,若需上乾旱水災年收入就更低了。

種棉花費工費時,需肥成本大,底肥、追肥、還要施蓋頂肥,從栽下後就要打藥治蟲除草,後期還要除叉打老葉摘頂,4月中旬種植8月下旬開始採摘,畝產籽棉400斤到500斤左右,近幾年籽棉價100斤籽棉280元,畝收入1200到1500元之間,畝去種子、化肥、農藥,用工成本,收入只有600元到700元,災害年景收入更低。

小麥淮黃海地區畝產1200斤左右,沿江地區畝產800斤左右,100斤112元,畝收入1200元到800元之間,除去種子、化肥、農藥,勞動用工成本400元,畝收入400元到600元之間。

玉米淮黃海地區和沿江地區,春夏兩季均可種植,北方春玉米畝產1500斤左右,沿江區域1200斤左右,近幾年來市場價運作,100斤85元到90元,今年價格高於往年,100斤115元到120元,畝收入1300元到1000元左右,除種子、農藥、化肥成本,畝淨收入在1000元800元之間。

現在種植甘藍型雜交油菜和常規油菜,科學管理育苗移栽畝產500到600斤,直播畝產300斤到400斤左右,撒播畝產150斤到200斤,近幾年菜籽市場價100斤240元到250元,移栽產量高畝收入1250元左右,直播、撒播產量低畝收入1000元500元之間,除種子、化肥、農藥成本,畝淨收入在1000元800元300元左右。

農民種田除去種子、化肥、農藥成本,收入低,都把田地扭轉給了種田大戶種植,種田大戶只承包水田和成片的旱地種植水稻和旱地作物,乾旱不能灌溉,水災不能排水,交通不便,山崗地低窪地無人承包,在全國各地耕地拋荒現象十分嚴重。

耕地拋荒到底是個什麼問題?

我不講大道理,我講事實,現在種田種子、化肥、農藥價格高,農副產品滯銷價格底,農民種田只能管吃,沒有收入,拋棄土地外出打工收入很高,有木工手藝、瓦工手藝、油漆裝璜技術的中年人,到廣東、江蘇、浙江,經濟發達地區,每天收入300到500元,50歲60歲沒有技術的中老年人,在城市建築工地幹活,每天8到10小時收入也在150元左右,比在家種田地強10倍。

如果降低種子、化肥、農藥價格,提高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玉米、大豆等作副產品價格,讓農民種田種地有利可投,才能解決耕地拋荒問題,如果種子、化肥、農藥,價格不降,農副產品介格不漲,耕地拋荒將越來越多。

用事實答題,不講假話、空話、大話。關注農業、關愛農村、關愛農民,歡迎你留言,歡迎你分享。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耕地拋荒真的是很大問題,因為,國無糧不穩,民無糧心慌。

主要原因,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政策,至今四十年的時間有餘,已經不適應農業、農村、農民的全面發展。

糧食的進口,使的農民產出糧食的價格,四十年來價格提高不明顯,或基本不漲,而如今人們的工資和物價的飛漲,已經超越原來的十倍,百倍等。

如此價格的差距,便讓農民種地的

積極性打折扣,甚至會出現耕地拋慌的現象。

解決辦法,政府大力加大三農建設的投資,合併分散的土地,實行土地大承包制(土地流轉)。耕地不只是生產糧食,而可以生產農副產品,加工出口。

只要國家能長期進口糧食,在部分地區,部分耕地,不損壞的情況下(可以復耕利用),放寬政策,在法律法規的允許範圍內,自由利用地上空間,發展農村經濟建設。

也就是說,每個單位,或每個村,保住紅線耕地面積產糧,保證國人一年內用糧,其它土地可以自由利用和長期對外出租承包。

站在高層說,保證耕地產糧大區產糧。有國家統一調配管理或使用。用招聘承包制專業種糧。其它剩餘土地,自由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