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斷層——源於墓地,難倒了專家的元代密葬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首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張養浩於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因關中旱災,任陝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隨做本曲。《元史·張養浩傳》說:“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浩為陝西行臺中丞。登天就道,遇飢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張養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歷史的斷層——源於墓地,難倒了專家的元代密葬

讓我們先說說元朝關於密葬那點事。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到了忽必烈這輩才定都北京。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前叫汗國,皇帝叫大汗。一開始,大汗死了以後,葬禮非常隆重,陵墓也很有規模。但因蒙古人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特別是打起仗來,經常東奔西走。活人可以走,大汗的陵墓卻搬不走。這樣一來,死去的大汗多被敵人刨墳掘墓,搶光墓中財寶再戮屍揚骨,非常悲慘。後來,蒙古人就吸取了教訓,大汗死後採取保密葬法,讓人找不到大汗的陵墓。元朝定都北京後,繼承了這種葬法,皇帝死後,都用這種葬法安葬。

歷史的斷層——源於墓地,難倒了專家的元代密葬

由於元朝十幾位皇帝都採用這種密葬方式,所以導致元代皇帝墓一個也沒找到。

那元代的密葬又是用什麼來裝龍體的呢?

據史籍記載,元朝皇帝死後,先將一根粗大的楠木破成兩半,再按屍體大小將中間挖空,把屍體放進去後合攏,塗上油漆,用三條黃金箍箍牢,看上去就是一根木頭。這一切做完後,也不搞隆重的葬禮,直接把這根楠木秘密送往墓地。

元朝皇帝的墓地在哪?

史書:“元諸帝均葬於漠北”,有人認為在現在的蒙古國克魯倫河與土拉河之間的肯特山裡。元朝皇帝都葬在了外國,中國當然找不到他們的陵墓了!

元朝皇帝的安葬方式也很特別。

挖墓時要整塊取土,並按次序擺放在一起。楠木入穴後,再將土塊依次蓋好,挖出的新土運到遠處扔掉。第二年草長起來,埋葬皇帝的地方就和別的地方一樣,誰都看不出來。但是這樣,祭祖很麻煩。為了祭祖時能找到祖墳,皇帝下葬的時候,在葬坑中殺死一頭吃奶的小駱駝殉葬。祭祖時牽著母駱駝尋找。母駱駝在哪裡發出悲鳴,哪裡就是皇帝的葬地。

那母駱駝死了呢?

他們也就找不著皇帝的墓地了。所以,現在連元朝皇帝的後裔都不知道他們的祖墳在哪,專家怎麼可能找得到?

後來,蒙古人祭祖就不找墓地了,他們認為先人就在地下,在地上挖個坑就祭了。元史:“掘地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馬雜燒之。”此習一直沿襲至今。

最後,還是讓我們欣賞下元代文學留下的璀璨遺產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