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嬌俏少女到暴戾妓母,老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導語:青樓妓院是十分明顯的時代標誌,經常出現在古裝影視劇中。青樓妓院裡除了花魁光彩奪目外,老鴇也是令人印象深刻。老鴇打扮妖嬈,動作浮誇,捏著手絹招呼進樓的客人;客人掏錢時她們的笑容是最熱切的,還故作嬌俏,嘴裡連連說著吉利話;一旦客人沒了錢財,她們翻臉比翻書還快,黑著臉把沒錢的人扔出去,轉頭又對著別的"錢袋子"極盡笑臉。那老鴇一直都是這種形象嗎?她們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這樣搞笑夸誕的角色又是靠什麼在劇中存活?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在元雜劇中找尋老鴇群像產生的始末吧!

從嬌俏少女到暴戾妓母,老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老鴇群圖

一、何謂老鴇?

1、"老鴇"一詞的由來

"老鴇",又稱"鴇母"、"鴇兒",是對古代娼門女性老闆的稱呼。"鴇",鳥名,最早出現在《詩》卷六《唐風》中的《鴇羽》篇。此鳥是候鳥,生活在中國境內,它有兩大特點:一是其背上的羽毛為黃褐色,且夾雜黑色斑紋;二是其喜淫無厭,沒有固定配偶,會同意其他任何鳥的求歡。因為鴇鳥沒有固定配偶的特點,人們就把人類社會的道德倫理強加在它的身上,將"淫亂"的罪名扣到它的頭上,認為這種鳥是淫鳥,同時,更是借這種鳥對同樣沒有固定配偶、缺乏貞操觀念並進行肉體交易的女性進行道德隱喻。

除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戲曲中角色名稱與"鴇"讀音相似。元明時代,人們將戲曲舞臺扮演老婦人的角色稱為"卜兒",也就是卜旦。這個稱呼最早開始於唐代。王國維也在《古劇腳色考》中說妓母被稱作老鴇有可能是出自"卜"一角。還有一種說法是"卜兒"就是"鴇兒",造成差別的原因只是南北方言的讀音不同。明闕名《墨娥小錄》卷十四《行院聲嗽·人物》記載,北方妓母是鴇兒;南方妓母是卜兒。但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鴇"確實成了老妓的代名詞,同時也隱喻著愈漸深重的道德批判色彩。

從嬌俏少女到暴戾妓母,老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鴇鳥

2、老鴇群像的演變歷史及意義

老鴇是妓母,同樣曾經也是妓女,但是老鴇所代表的妓女歷史與中國娼妓歷史並不完全相同。換句話說,中國娼妓歷史開始於殷商奴隸制巫文化時期,而老鴇代表的妓女歷史是封建社會娼妓制度的產物,是娼妓歷史發展的後期階段。娼妓最開始帶有較為濃厚的宗教色彩,是人們祭拜神靈而女巫代表神靈予以反饋的神聖形象。後來父系社會取代母系氏族社會,娼妓的地位急轉直下,不再是神靈的代表,而變成男性發洩慾望的工具,從宮妓、軍妓到官妓,最後小商品經濟繁榮,私娼出現,老鴇也應運而生。

老鴇形象並不只出現在元雜劇中。實際上,老鴇形象受到文學創作者的關注要早於元代,在唐傳奇中就有類似的角色出現,但是,這一形象突然大量出現並愈發血肉豐滿卻是開始於元代。元代的特定社會背景使老鴇形象趨於豐滿,而老鴇形象的豐滿又促進中國文學史中女性形象的豐富。因為之前描寫的多是名門淑媛、節婦烈女或巾幗女俠類的女性形象,老鴇形象的出現使得女性形象美醜相合,完全符合文學審美原則。另外,老鴇作為一個女性能夠拋頭露面也從側面反映出元代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

從嬌俏少女到暴戾妓母,老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清朝妓女像

二、老鴇群像火熱的原因

1、社會背景

元朝是遊牧民族統治的朝代。看過歷史的人都清楚,元代統治者十分輕賤漢文化,甚至在初期就廢除了科舉制,這就使得那些習慣了"學而優則仕"的文人失去了奮鬥目標,前途一片灰暗。文人階層跌入深淵,無奈自嘲"八娼九儒十丐",

也因此文人對排在自己前面的娼妓產生了濃厚興趣,在其創作中常探討這類人物漢文化被打壓,就意味著程朱理學對民眾的束縛減弱,女性對男性的附屬程度大大下降,貞潔觀念在女性道德領域也逐漸淡化消失,綱常觀念漸漸破裂,女性獲得了相對的思想解放,生活方式發生改變。

2、創作者心理

元雜劇中老鴇通常是作為強大惡勢力打壓妓女與書生的愛情,而奮起反抗老鴇的卻總是風塵女子,書生消失不見,只等女子快勝利時突然出現,心安理得地享受團圓結局。這樣看來,這些書生真的很窩囊,沒有一點兒擔當精神。但我們想想元代士子的境遇也就釋懷了。科舉制被廢,他們又手無縛雞之力,除了讀書,根本想不到別的謀生手段,只能日日沉溺於失意痛苦的自我折磨,同時其社會地位還只比乞丐高一級,這也促使他們將以前那種高高在上的創作視角下移,開始關注底層人民的生活。

不得不感嘆,會寫文章的人總能找到自我安慰。元雜劇中風塵女子與書生的幸福結局其實是元代士子用巧筆為自己編織的一場華麗的夢。這樣完美的愛情與這般奉獻的女性只是他們情感缺失的心理折射,甚至是心靈寄託。

文人士子將現實生活中的挫折與痛苦轉嫁到虛幻的戲劇中,將現實中強大的惡勢力幻化為老鴇,想象自己與佳人一起打倒老鴇奪取勝利,最後抱得美人歸。而現實卻是戲劇落幕,只餘嘆息,這些美妙的故事僅僅是懦弱痛苦的文人寫給自己和處於同樣境遇的社會底層人民的一首虛妄的才子佳人詩。

從嬌俏少女到暴戾妓母,老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元雜劇《杜蕊娘智賞金線池》

三、老鴇的戲曲形象

1、老鴇的妝容扮相

中國古代戲劇中,塗面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步驟,因為塗面不僅僅可以區分角色,還更是隱含著一種道德評價,正如歌詞所唱:"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角色的面部色彩搭配與戲中人物性格、觀眾道德評判都有很大關係。老鴇形象異軍突起,批量出現在元雜劇的愛情風月戲和青樓粉黛戲中。戲中老鴇作為強大的惡勢力,費盡心機拆散相愛的風塵女子和有才書生,這說明老鴇是丑角,肩負著反襯美好的戲劇責任。因此,老鴇常扮醜面,即在臉上點黑斑或黑痣,或者是把臉塗成五顏六色,故扮醜怪。

從嬌俏少女到暴戾妓母,老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臉譜圖

2、老鴇的說白

老鴇在戲中只是配角,只能說不能唱,但老鴇的說白形式卻是豐富多樣的,其多分為三種:一是"定場詩"。"定場詩"是對仗的韻白,用在開頭介紹人物身世、故事背景,帶領觀眾進入劇情。二是"旁白"。"旁白"是老鴇在故事發展過程中說的話,用來推進劇情,避免情節拖沓,使故事節奏更為緊湊。三是"對口白"。"對口白"是老鴇與劇中其他人物的對話。老鴇在對話時,多使用民間的流行口語,其中還夾雜著俚語和粗話,通俗易懂簡單明瞭。

3、老鴇的作用

在一部完整的戲中,老鴇出場少則一次,多則四次,臺詞數量也十分有限,但並不意味著老鴇這一角色不重要。我們應該注意到,凡有老鴇角色的戲,都是以老鴇的定場詩和開場白拉開帷幕的。前面講過定場詩的重要性。而且老鴇是作為拆散"鴛鴦"的配角存在的,她們的舞臺存在就是為了形成戲劇衝突,使情節跌宕起伏。老鴇形象的醜陋罪惡也與青年男女的純潔善良形成對比,善惡之分、美醜之辨在舞臺上就顯得異常鮮明。同時老鴇的重重阻撓也會促使男女主人公的反抗性格漸趨成熟,人物逐漸豐滿。

從嬌俏少女到暴戾妓母,老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才子佳人圖

四、老鴇形象的突出特質

1、反傳統婦女德操

以前程朱理學盛行的時候,女性必須遵守繁多苛刻的無理要求,比如男女間不可以見面更不可以獨處;女性不得跨出外庭、不得窺視外壁;女性要是被窺視必須藏好自己的臉,要是不得已出門必須躲著不能被男人看見……但這些要求在那些只看得見銅錢的老鴇眼中不值一提,她們對此棄之如履。

老鴇心中那原本應該豎起的婦德被無貞無操、無品無德的畸形拜金主義徹底取代。老鴇唯利是圖,招徠著"八方來客"。那些進入青樓妓院的男性雖然不是眷屬,但只要他們囊中富有,就可以和青樓女子自由"通合"。

老鴇除徹底信奉拜金主義外,她們說的話也是粗鄙不堪,那些從未出現在女性嘴中的詞,如賤人、叫花子身子、醃腌臢臢、希臭、奴才,卻一一出現在老鴇口中。她們大肆喧嚷、無拘無束。而這些粗俗鄙陋的話語也徹底暴露了在文化不受重視的知識荒蕪年代背景下婦言辭令的墮落。與先前的傳統女性必須遵守的高興時不可大笑、生氣時不可怒斥的言辭禮儀相比,老鴇的言辭就顯得生動自由,同時還展現了特定時代賦予老鴇的粗俗與暴虐的人物特點。

從嬌俏少女到暴戾妓母,老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端坐的傳統女性

2、反母性意識

在愛情風月戲和青樓粉黛戲中,老鴇手下的風塵女子大多稱老鴇為"娘"或"母親。"這在影視劇中也是十分常見的景象,因此可以想見創作者設定的老鴇和其手下的風塵女子的關係應該是母女。但是,正是她們之間畸形的母女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中國母親的形象。在那個萬惡的畸形時代,老鴇的人格已經完全被金錢扭曲了。她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中不存在善良,更不用說母性的善良。錢財,是她們行為舉止的唯一方向標杆。

事實上,老鴇又被稱作"假母",這個"假"字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是老鴇與她所訓教的風塵女子可能沒有血緣上的關係,而是假借母女之名的主奴關係。第二層是雖然可能血緣上是親生的母女關係,但從老鴇的行徑來看,她們不配成為母親,因為這些老鴇用一種扭曲甚至變態的目光來看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將自己的親生女兒視作賺錢的工具。為了賺錢,她們以自己女兒的尊嚴和幸福為代價,強迫她們一次又一次地出賣自己的肉體和靈魂,並在她們的從良道路上充當著頑固的絆腳石。

從嬌俏少女到暴戾妓母,老鴇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青樓男女嬉戲劇照

結語:元代文人士子嘔心瀝血創作出屬於自己和處於同樣境遇的底層民眾的催眠曲,同時在催眠曲中融入時代的氣息與自我的不甘。老鴇粗鄙拜金的形象是創作者對生活在那個畸形時代的身不由己的底層民眾的同情與哀嘆。老鴇雖在戲曲舞臺上是起催化作用的配角,但老鴇所代表的女性在自己的生活裡卻不是配角——她們是自己的主角。她們用粗俗對抗禮教,用剛強對抗外界的異樣目光,用心狠手辣的作風換取安定優渥的生活。她們沒有變,只是生活的毒打、時代的畸變讓她們忘記了最初的自己、忘記了最初的方向而已。

參考文獻:

1、 《論元雜劇中的母親形象》

2、 《論元雜劇中的鴇母形象》

3、 《宋元戲曲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