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這座“可閱讀”的建築,你真的足夠了解嗎?

圖片

尋找城市的魅力

建築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窗口

什麼樣的城市

孕育了什麼樣的建築

同樣

什麼樣的建築

也塑造了什麼樣的城市

某種意義上

建築就是城市本身

提到真如的代表性建築

那非真如寺莫屬

一起跟小編

再次走進這個古老的建築吧

公元1320年(元延佑七年),妙心和尚在桃樹浦邊擴建真如寺。由此來算,此地因寺得名,起碼有700年了。而據2006年修的《真如寺志》所載,“經過考證,認定建寺已有800年曆史,並且證明真如寺一直建在桃樹浦,否定了舊志所載‘舊在官場’的說法”。

即使以妙心擴建真如寺至今的700年來算,此地經歷過由江南水鄉因寺成鎮,也經歷過炮火兵燹。

圖片

已佇立700年的真如寺大殿,這座元代建築,看盡歲月滄桑——如今,這裡是上海的城市副中心之一,並且正在經歷最新一輪的建設。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是五條軌交交匯的樞紐,服務長三角的公共活動中心。

圖片

現在的上海行政區劃內,無論是龍華寺,還是在從前人們印象中位於遠郊的松江方塔、嘉定孔廟等等,這些留存有古代建築的地方,無不在與國際大都會交融,今古互鑑,繼往開來……

價值恐仍低估的元代建築

“時大元歲次庚申延佑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時鼎建”。——踏入真如寺大殿,抬頭仰望,可以看到內額枋底樑上如此字樣。這根梁證明了真如寺是滬上有據可證的歷史最為久遠的寺院之一。

圖片

“20世紀90年代初,當真如寺修復委員會的工作啟動時,真如寺四進院落,有許多機構呢。”真如寺的廣達法師說,“文殊殿這裡是長征鄉衛生院;大殿後邊一塊是真如第二小學,方丈室這裡就是教學樓;如今真如塔以北的位置是農機場;還有一片區域住著一些人家。”

圖片

2013年6月逝世、享年83歲的國內著名考古專家、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黃宣佩曾撰文稱,創建於南宋嘉定年間的真如寺,“在歷史上遭受多次戰火破壞,原來頗具規模的建築大部遭毀,至建國初,僅存大殿與兩廡小屋。1950年華東文化部作文物調查時,發現倖存的大殿還是元代的古建築,不但從建築營造法式上可以推斷,更有大殿的梁仿上遺存的墨跡可見”。

在黃宣佩先生看來,真如寺大殿是上海境內各寺廟中現存年代最早的古建築,在全國也屬不多見的建築文物。印證黃宣佩說法的是2007年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的《真如寺志》,上面記載,“1950年8月與同年11月,華東文化部為保護文化古蹟,特請古建築專家,南京工學院建築系主任、教授劉敦楨前往勘查,確認大殿是江南較為罕見的元代木結構建築。據劉敦楨所撰《真如寺正殿》一文載:‘此殿創建於元延祐七年,絲毫沒有疑問’……”

圖片

1959年,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市文管會)報請市政府,將真如寺大殿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予以保護。黃宣佩稱,當時市文管會將真如寺大殿“視為文物瑰寶”,長期進行加固維修,哪怕在1963年國家經濟仍十分困難的時候,還曾報請市政府撥款作落架大修,恢復元代初建時的風貌——亦即從清代改做重簷歇山頂,改回最初時的單簷歇山頂。

黃宣佩回憶,這次落架大修時,進一步發現了許多構建的榫卯部位還有元代工匠記錄構建名稱和部位的字跡,是一份研究中國建築史的罕見史料。這些工匠書寫的墨字,除其重複者及模糊不全者不計外,共有五十四則。

這些字絕大部分與20世紀60年代工匠做榫卯結構時使用的相同,都是可以辨識的。有一些是註明構件的部位和名稱的;有一些則只註明部位而未記名稱;有的僅記一簡單的構件名稱,並不記明構件部位。

圖片

圖片

這些字跡的發現,有幾個共同的特點:墨字全部出現在柏木和紅松製作的構件上,砍制手法全部都是與宋代相近而與明、清相去甚遠。可以判斷此殿初建時是使用柏木作柱,紅松制梁材及鬥棋等。而杉木為清代所抽換,在製作時代較晚的杉木構件上,均未發現墨字。字跡絕大部分出現在殿內部不易腐朽的構件上,可視為原件原位未曾改動過。這些發現,當時就引來國內外專家重視,不斷有人前往考察研究。

“文革”十年,上海市文管會在大殿放置了距今五千多年的上海古人骨骸和鴉片戰爭時期吳淞口的抗英大炮,將之當做庫房之用,使文物免遭破壞。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真如寺修復委員會工作啟動,1996年在上報國家文物局、經國務院批准以後,真如寺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

踏入真如寺大殿,廣達法師說:“江南多雨。而這大殿的木樑,承重數百年,卻不見黴爛,可見當年的工藝很考究。遇到暴雨天,即使大殿內進了水,也很快會幹。目前我不知道地磚之下,大殿的地下部分究竟是怎麼營建的,感覺工藝一定不一般。”就江南僅存不多的元代建築來說,真如寺大殿的價值,目前恐怕仍被低估了!

圖片

對於上海這座開埠177年的城市來說,絕不缺乏比開埠時間更為久遠的建築。這些古建築,值得“閱讀”之處頗多。許多古建築需要繼續深入推敲,反覆“閱讀”。

譬如龍華塔,相傳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十年(247年)。即使以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吳越王錢俶重建來算,迄今也有千餘年曆史。

而如今我們所見的龍華塔,塔底曾在清代光緒年間毀於大火,1926年被雷擊中,1937年被日軍飛機轟炸多處中彈。195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撥款大修龍華塔,拆除民國時期所建不符原塔風格的部分建築,以及明代改裝的石梯,恢復木梯。施工中,在簷角上發現宋式磚拱額枋和鴛鴦交手拱,塔下又發現宋代瓦當。與真如寺大殿的修復如出一轍——龍華塔的修復工作本身,無異於一次考古發現的歷程。

無論喧囂與寧靜,它都在這裡

廣達法師說,真如寺修復委員會來到以後,無論寺內寺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寺內,進行了寺院擴建工程,新建了天王殿、圓通殿、藏經樓、方丈室等,更矗立起一座高50米的九級元式方塔,使廟宇的建築面積比修復前擴大近30倍,再現了真如寺的寺容。

寺外,從銅川路馬路拓寬,到1996年開出水產市場。在21世紀最初的十年,銅川水產市場一時繁華。2016年,水產市場終於告別銅川路。

圖片

真如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韶春說,真如歷史上有指揮抗戰的十九路軍範莊軍部、有絃歌不輟的國立暨南大學,鄉賢名人有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學謙、有號稱“中國現代銀行之父”的張嘉璈,都是中國近代史值得書寫的一筆。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真如人將會有更高品質的生活。

如今,真如寺外銅川路、蘭溪路一帶頗為寧靜。然而,軌交14號線工地和原銅川水產市場位置的工地,以及不遠處一些真如副中心先已建成的新建築兩相映射,顯示出此地未來將有一番新的繁華。

圖片

8月18日,上海市政府舉辦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專題發佈會上,專門提到銅川路水產市場將轉型建設“壹街區”項目,主要功能為產業、商業、居住、文化等,預計“十四五”末建成投入使用。

距離真如寺不遠的紅旗村,作為全市首批“城中村”改造的試點,正在打造“真如鏡”項目,預計2023年開業。無疑,比起佔路經營的銅川路水產市場,以及周邊熱鬧一時的水果批發市場、曹安市場等來,真如以及整個大普陀的業態,都在轉型升級中。

圖片

在真如塔上向南眺望,東南處是環球港雙塔,西南處更近一點則是正在施工中的中信泰富科技財富廣場項目,也是雙塔建築。中信的雙塔,就是曹安市場原來的位置。

真如寺周邊原本為何批發市場多?有一個原因是——當年的鐵路上海西站諸多貨場在此周邊。在改革開放初期,鐵路貨場就近散貨,造成集聚效應。另一方面,曹安路當年是上海通往江蘇的幾乎唯一的快速幹道。外省市來滬的蔬菜、水果、副食往往走這一通道。由此也造就了曹安市場,以及目前仍存在的、位置更西一些的位於嘉定區的江橋蔬菜批發市場等。

如今的上海西站,已經成為京滬高鐵線路中的一站,未來軌交14號線與11號線換乘車站更將打造出優美的地下商業空間。

圖片

在真如鎮歷史文化陳列館,看到當年真如廟會的歷史照片。在諸多批發市場於真如地區經營之前,真如廟會是這一地區最熱鬧的所在。據陸立《真如裡志》記載,真如廟會期間,真如鎮上“懸燈演劇,賽神迎會、士女進香、填塞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真如廟會一度改稱“城鄉物資交流大會”等,1987年恢復真如廟會之名。2007年3月,真如廟會入選第一批普陀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片

廟會不常有,社區的公益活動卻常有。在真如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的公益活動上,鄰里熱心聚在一起,某種程度上繼承、發揚、創新了廟會當年的一些公益善舉。如今的真如寺周邊,無疑是欣欣向榮的,新業態帶來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

圖片

圖片

圖片

無論喧囂與寧靜

倒是真如寺大殿都在這裡

見證著上海的過去、現在

也即將見證未來

資料:新民週刊

編輯:吳興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