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甜,加點鹽

初春的南京乍暖還寒,千里之外的海南卻已是奼紫嫣紅、綠樹成蔭的初夏美景。

在海口的明珠廣場,偶然路過的我被眼前獨特的售賣水果的場景吸引住了。

這些擺設在人行天橋上的流動攤位,雖然雜亂簡陋但卻生意興隆、熱鬧非凡。

天橋上原本用來供人們行走的臺階,左右兩端都被這些小攤塞了個水洩不通,只剩下中間一米不到的狹窄路面可以通行。

每個攤位售賣的水果大致都一樣,基本都是青芒果和青木瓜這兩種。

兩種水果都不是常見的按斤賣,而是削去皮、切成條、泡在水裡賣。

吸引我停下腳步的倒不是這些在海南隨處可見的普通水果,而是每個商販在售賣水果時獨特的行為舉止。

要想甜,加點鹽

當有路人停下腳步購買水果時,他們就會用一個長柄的漏勺把水果條從水裡撈出來。

瀝乾水分以後放進一個塑料口袋裡,然後朝口袋裡撒上一些紅色的粉末狀的東西。

接著左手提著口袋,右手托住口袋,快速地用手指來回揉搓以後,才把口袋遞出去交給買主。

看起來,買賣雙方對於這樣的售賣流程都是非常的熟悉和有默契。

完全不需要任何的語言溝通,只有連貫的、一氣呵成的幾個肢體動作。

第一次看到買賣水果會有這番奇特場景的我,不由得充滿了好奇和不解。

於是我站在一旁駐足觀看了好一陣,心裡猶豫著要不要也去買點體驗一下。

要想甜,加點鹽

為了能得到耐心的回應和解釋,我特地挑選了一個看起來面目和善的中年女子經營的水果攤。

我學著路人的模樣,拿出五塊錢面值的零錢,裝著很平靜的樣子對她說:我買點芒果條。”

小販接過錢放進衣兜,然後開始熟練的按照流程操作起來。

我一邊看她隔著口袋揉搓水果條,一邊開口詢問道:“你朝口袋裡加的是什麼東西呀?為什麼你要用手指這樣揉搓水果呢?”

“要想甜,加點鹽。”攤主笑眯眯地回答我。

可能是從我的口音知道我是外地人,攤主接著解釋說:“這些芒果還沒有完全成熟,直接吃味道酸澀,但是加點鹽揉一揉然後再吃,就會感覺又甜又脆。”

“那為什麼不等芒果成熟了再吃呢?”我追問道。

“成熟的芒果雖然甜但是口感太軟糯,我們當地人就喜歡吃這種半成熟的、口感爽脆的芒果。”

聽了攤主的介紹,我才恍然大悟。

要想甜,加點鹽

後來我又去了海南的三亞、文昌、瓊海等好幾個不同的城市遊玩。

因為對海南人吃水果喜歡加鹽的習慣記憶深刻,所以我每到一個不同的地方,都會下意識的去尋找類似的水果攤,想借此機會多感受一下這種獨特的飲食習慣。

在文昌的老街遊玩時,我找到了一個和明珠廣場有些不同的水果攤。

這個水果攤售賣的水果不像明珠廣場那樣是切成長條售賣,而是削皮以後一整個地泡在水裡論個售賣。

等顧客挑中了某個自己心儀的果子以後,再根據果子的大小,買賣雙方談好一個彼此認可的賣價。

然後攤主才把水果從清水裡撈出來,當面用刀切開,接著再切成薄片,最後再撒上鹽揉搓。

要想甜,加點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後給水果放鹽的時候,老闆竟然問我喜歡加點什麼鹽?

原來這裡給水果準備的鹽不止一種,而是有三種不同口味的鹽可供選擇。

他們分別是辣椒鹽、酸甜鹽和原味鹽。

辣椒鹽就是之前在明珠廣場品嚐過的那種外觀呈紅色的鹽,酸甜鹽是微微帶點黃色的鹽,原味鹽就是平常做菜用的純白色的鹽。

為了感受一下相同的水果在不同口味的鹽的陪伴下會有什麼不同的滋味,我特意買了一個最大的青芒果,然後請攤主把果肉切開分成三份,再分別撒上三種不同口味的鹽。

經過一番細細的品味和對比,或許是因為我是重慶人愛吃辣的緣故,三種口味的鹽搭配青芒果果肉所呈現出來的三種不同滋味中,我感覺辣椒鹽的口感滋味最好。

要想甜,加點鹽

離開海南迴到南京以後,每當我吃到味道酸澀不夠香甜的水果時,“要想甜,加點鹽”的話就會無比清晰地迴響在我耳邊。

有時候想想,其實何止是水果,生活也是這樣。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不太如意的地方,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做點不一樣的改變,或許生活就會過出意想不到的美妙滋味來。


作者簡介:我是愛電影愛美食和花草的旅遊界斜槓青年,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點擊關注,讓我陪你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