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虧10億,華燦光電引發深交所“年報23問”

鉅虧10億,華燦光電引發深交所“年報23問”


繼2019年鉅虧10億元后,華燦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燦光電”,300323)今年一季度又虧了7500萬元。


對剛虧掉的10億元,華燦光電似乎想淡化處理。就在年報發佈當晚,華燦光電同時發佈了一份最高15億元的定增計劃。


不過,對華燦光電來說,2019年想要“翻篇”並沒那麼容易。因為年報中涉及業績的關鍵數據自相矛盾等原因,深交所對華燦光電發出“年報23問”。外界關注的是,華燦光電如何能自圓其說。


鉅虧10億,華燦光電引發深交所“年報23問”

匪夷所思的搬遷


華燦光電的前身,是成立於2005年的武漢華燦光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燦有限”)。2011年,華燦有限整體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


華燦光電主要從事半導體材料與電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 LED外延片及全色系LED芯片等。


因為同屬LED芯片企業,又都是湖北的上市公司,華燦光電常被投資者拿來與三安光電相提並論。但不論是公司規模還是市值,華燦光電都與行業龍頭三安光電都有著較大差距。


2019年底,華燦光電的總資產為115.71億元,不足三安光電的一半;截至今年4月28日,華燦光電市值約為63億元,三安光電則超過827億元。


在上市公司中,華燦光電可以歸到特別的一類——無實控人公司。眾所周知,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有控股股東或實控人的。在A股,僅有5%左右的公司因股東比較分散,且持股比例相當而無實控人。


從2012年登陸資本市場時起,華燦光電就一直處於這種狀態。


在招股書中,公司的股權結構圖像極了一張軍棋佈陣圖,40多位股東通過十餘家公司持有華燦光電的股份,排得密密麻麻。


鉅虧10億,華燦光電引發深交所“年報23問”


其中,持股比例較高的周福雲是浙江義烏人,2005年參與創建華燦有限,2007年5月起擔任該公司董事長。10年後,周福雲離任華燦光電董事長一職,現任華燦光電名譽董事長。


和大多數義烏商人相類似,周福雲早年也是從傳統貿易起家。一個偶然的機會,周福雲接觸到華燦有限的初創技術團隊,並和他們一起在武漢創辦了這家公司。


彼時,我國LED外延芯片行業隨著LED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而快速發展,地處武漢光谷的華燦光電快速成長。尤其是2010年,華燦光電實現超常規發展,產能和銷量增長3倍以上。


2012年6月1日,華燦光電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發行股票5000萬股,每股發行價20元,共募集資金10億元。


2016年起,華燦光電將生產基地遷往有著“世界商都”之稱的浙江義烏。2017年,公司董事會通過議案,將武漢廠區的產能全部轉移至義烏。如今,華燦光電僅註冊地仍在武漢,並保留少部分管理和銷售人員。


作為一家光電企業,放棄“光電之都”武漢而將生產基地搬至光電產業並不發達的義烏,多少有點匪夷所思。而華燦光電最終“舍鄂赴浙”,與義烏商人周福雲有著極大的關係。


2016年,華燦光電在義烏投資60億元建設華燦光電LED外延、芯片和藍寶石加工項目。這成為義烏大力發展光電產業的開端。


周福雲曾表示,這是他回饋家鄉的“大禮包”,他還將幫助家鄉繼續引進LED產業延伸項目,使義烏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LED產業集群,讓LED成為義烏新的“世界名片”。


華燦光電此舉確實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自此以後,義烏又吸引了多個10億元以上級的光電產業項目落戶,包括總投資20億元的瑞豐光電項目、55億元的木林森照明項目、60億元的愛旭太陽能項目、總投資25億元的東方日升項目等。


鉅虧10億,華燦光電引發深交所“年報23問”


鉅虧10億,華燦光電引發深交所“年報23問”

年報數據“打架”遭問詢


決定遷往義烏的頭兩年,華燦光電的業績確實像坐上了火箭,淨利潤成倍增長。2015年,公司還虧損近1億元,到了2016年和2017年,就分別盈利2.67億元和5.02億元,華燦光電確實擺出了一幅追趕“老大哥”三安光電的架勢。


不過好景不長,華燦光電很快就呈現疲軟態勢。2018年,公司的淨利潤降了近一半,2019年更出現斷崖式下跌。


2019年年報顯示,華燦光電實現營業總收入27.16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歸母淨利潤虧損10.48億元,如果扣除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高達13.73億元。


對於突然出現的鉅額虧損,華燦光電錶示系LED芯片產業整體產能過剩、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所致。不過,虧損主要集中在前三季度,通過對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的調整,公司在第四季度虧損幅度已環比收窄。


這一解釋顯然並未讓監管部門信服。4月17日,華燦光電收到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要求其對23個問題作出回覆,包括公司的負債水平多年持續較高,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大幅增加,以及公司研發人員銳減而研發投入卻增加的合理性等。


其中,最讓深交所關注的是華燦光電年報中數據“打架”的問題。華燦光電稱,令2019年虧損巨大的是LED襯底片業務。一方面,行業不景氣,LED襯底片價格降幅較大;另一方面,因公司“戰略性控制襯底片業務產能”導致成本增加,使得該業務的平均毛利率下滑。同時,公司還全額計提了LED襯底片業務收購形成的商譽減值 2.54 億元。


這種解釋看似說得通,但年報中的銷售數據卻呈現的是另一番結果。根據年報,公司在2019年LED襯底片的銷量和收入分別增長了71.69%和9.46%,與此同時原材料成本比2018年減少了36.35%。說行業不景氣,但是華燦光電賣出的產品更多,收入也更高,而且用的原材料更便宜。這種情況下,不但沒賺到錢反而還虧了不少,這無論如何也站不住腳。


深交所認為,華燦光電的解釋明顯自相矛盾,要求華燦光電詳細列舉相關數據並自證邏輯合理性。


此外,華燦光電出售和諧芯光(義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諧光電”)的交易也再次被提及。去年11月19日,華燦光電公告,擬以19.6億元的價格將子公司和諧光電賣給天津一家公司,第二天就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華燦光電錶示,賣資產純屬“缺錢”,通過此次交易,公司商譽不但沒有減值還賺了2.43 億元。在年報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華燦光電對該交易的進展等作補充說明。


截至目前,華燦光電仍未對問詢函作出回覆。


鉅虧10億,華燦光電引發深交所“年報23問”

鉅額定增引質疑


不過,賣掉和諧光電並沒能改善華燦光電的流動性困境。就在2019年年報出爐當晚,華燦光電還拋出了一份定增計劃,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5億元,用於“Mini/Micro LED的研發與製造項目”和“GaN基電力電子器件的研發與製造項目”。


華燦光電錶示,募資所投項目均是其長期規劃的重點突破領域,募資金額中的12億元將投給Mini/Micro LED,建設期為3年,預計年均利潤總額為2.5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Mini/Micro LED也是三安光電未來重點發展方向之一,且投入更加“大手筆”。去年,三安光電在鄂州葛店建設“Mini/Micro顯示芯片產業化項目”,總投資120億元,是華燦光電的10倍。看來,華燦光電對這位“老大哥”確實追隨得很緊。


不過,這一募資計劃也引發了投資者對華燦光電的質疑。有觀點認為,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公司都會選擇保守的發展戰略,暫停大幅度的產業擴張,以存活和穩定為主。華燦光電此舉,到底是心中真的有底,還是僅為了解決流動性困境的變通之策?


記者丨肖麗瓊

編輯丨何輝 吳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