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類“年報”出爐。離全國推廣還有多久?

近日,上海市公佈了2019年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年報”,數據顯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溼垃圾分出量同比有明顯增長,而幹垃圾處置量同比減少了17.5%。生活垃圾分類效果正在顯現。

作為全國首個實施垃圾分類的城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份年報都說了什麼?

01 上海垃圾分類年報都說了啥?

1、三增一減,生活垃圾分類初見成效

根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平均每天4049噸,有害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0.6噸,溼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7453噸,較2018年底分別增加431.8%、504.1%、88.8%,而幹垃圾處置量平均每天17731噸,比2018年底減少了17.5%。

上海垃圾分類“年報”出爐。離全國推廣還有多久?

2019年上海市底垃圾分類數據

2、大部分市民已初步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生活垃圾管理處副處長 齊玉梅:儘管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很多小區志願者已經撤出了,但是我們大多數的市民,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市民依然表現出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破袋、分類投放,從我們抽查的小區數量來看,三分之二的小區依然表現達到優秀的水平,三分之一的小區略有下降。

同時上海市也通過多種舉措,培養居民的垃圾分類習慣,上海還開展市民綠色賬戶積分換購生活用品等方式,在規定時間刷卡積分,鼓勵居民通過定時定點進行垃圾分類投放獲得積分,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上海垃圾分類“年報”出爐。離全國推廣還有多久?

3、法德並舉,鞏固垃圾分類實效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不僅對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作出規定,同時也對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條例》實施以來,上海城管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加強監管,幫助市民提升垃圾分類意識。

上海垃圾分類“年報”出爐。離全國推廣還有多久?

垃圾投放時間


02 上海垃圾分類成果對其他城市有什麼借鑑意義?

在上海市垃圾分類推出之初,國內很多反對的聲音出現,有的認為中國目前沒有成功的先例,有的認為國民素質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有的認為立法監督還不夠完善,有的認為垃圾分類產業不健全,等等。

這份年報的出爐,給其他省份實施垃圾分類提供了參考和行動指引。為進一步在國內其他省份實施垃圾分類提供了寶貴的借鑑意義

03 垃圾分類向全國推廣需要克服哪些難題?

1、垃圾分類知識的教育和普及

如何讓居民學會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和方法,教育培訓必不可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是擺在眼前的第一位的問題。

上海市的舉措可以作為借鑑,如給居民印發垃圾分類手冊,教會居民垃圾分類知識;在中小學校開展垃圾分類培訓和知識競賽;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在微信小程序、APP上開發垃圾分類小程序,讓居民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分類方法;利用媒體引導,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學習的新風尚等。

2、法律法規的健全

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明確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明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統。法律還完善了建築垃圾、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等汙染環境防治制度。

3.垃圾分類產業鏈有待升級

尚普諮詢公司發佈的《2018-2019年垃圾分類產業鏈分析報告》指出:

定量來看,我們認為2019年垃圾分類的政策推動執行有望顯著帶動:1)垃圾收轉裝備和服務需求的提升,2019-2020年市場空間約442億;2)餐廚垃圾處理需求的提升拉動約300億空間。

定性來看,分類的推進和落實也有望進一步促進垃圾收轉、環衛、再生資源的產業升級,從而提振再生資源行業回收量提升和規範化發展,而在各環節規範化的背景下,前期運營規範、技術經驗成熟的龍頭企業有望迅速擴大市場份額。


上海垃圾分類“年報”出爐。離全國推廣還有多久?

垃圾分類產業鏈

4、完善垃圾分類監督體系,以立法保障垃圾分類真正落地。

建立市民和物業、環衛部門三級監督體系,市民投放垃圾,由物業監督指導;物業是否在垃圾箱房分類存儲垃圾,可由市民監督;垃圾運輸車如果發現小區垃圾分類沒做好,可以督促物業分類;同樣,物業可以監督運輸車是否“混裝混運”。同時建議將垃圾分類納入立法範圍,以處罰金或強制手段保證垃圾分類真正落地實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