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 鄂城區:“戰疫”不鬆勁,“戰貧”不停步

四月,風和日麗,草長鶯飛,百花飄香。

田野上,一壟壟油菜花黃澄澄,一廂廂菜苗綠油油,一排排機械響聲隆隆;田地裡,戴口罩,不嘮嗑,分時下地,分散幹活。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鄂城大地上的“新式春耕”不誤防疫不誤春。

農機作業智慧種地提效率

汀祖鎮白雉山山腳下,綠油油的小麥長勢喜人,成片金黃的油菜花,憧憬著金色的希望。

在不遠處的楊王村,繪明家庭農場負責人楊繪明駕駛著一輛多功能拖拉機翻耕水田。

“稻田耕整4遍後就可以播種中稻了,不誤農時。”楊繪明頗有信心地說,“只要天氣好,今年豐收增產不成問題。”

2011年,在外做生意的楊繪明回村流轉了1000畝土地,其中410畝水稻、30畝湘蓮、10畝魚塘、500餘畝生態養豬場。

“去年,家庭農場流轉土地開展稻麥連作,作業服務面積5200餘畝,按照每畝利潤300元至400元計算,利潤超過100萬元。”楊繪明說,智慧種地很省心,不少農民成了他的老客戶。

種好了自家的地,不忘記別家的田。疫情防控期間,繪明家庭農場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優勢,幫助周邊的貧困戶和缺勞力戶開展機種、機插等農業生產服務。

不負春光,不誤農時。田野裡,隨處可見農民勞作的身影,農機轟鳴聲不絕於耳,被翻耕的泥土清香撲鼻。

“錯峰下田、分散幹活”,農戶外出勞作前,先測量體溫,戴好口罩,按照村裡安排的時間,分時段下田作業。鳳凰村村支書說。

面對疫情,汀祖鎮政府及早著手,全力抓好農資儲備,加強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全力當好“農保姆”。同時引導村民分散種植,督促農戶在春耕生產時做好自身防護措施,使春耕不誤農時,防疫不落半步。

“送口罩、送醫用酒精、送柴油、送種子……他們缺什麼,我們就幫忙補什麼,千方百計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汀祖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仁舟說。

“疫情防控要做好,農事也耽誤不得,農場每天都對農機消毒,農機手都要測體溫、戴口罩。”楊繪明說。

自2月底以來,鄂城區成立3個專班,對6個鄉鎮、2個街辦的200多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復工復產情況進行摸底,積極組織儲備種子20萬斤、農膜10噸、農藥10噸、肥料1500噸,指定25家農資經營戶(城區13家、鄉鎮12家)提供農資集中採購和配送服務。與此同時,一對一幫助種植戶解決資金難問題,全天候開展線上線下農業技術指導,切實做到防疫春耕“兩手抓、兩不誤”。

截至目前,全區有28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復工復產,其中包括3家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0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2家省級龍頭企業、20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4家市級家庭農場和13家市級龍頭企業。

產銷對接脫貧致富有盼頭

疫情之下,各個行業的生存發展都面臨著考驗。鄂城區如何變危為機?

疫情期間,正值冬春魚和蓮藕上市季節。而在1月26日,全市中心城區實行機動車禁止通行,水產蔬菜流通不暢。


眾志成城 | 鄂城區:“戰疫”不鬆勁,“戰貧”不停步

3月23日,鳳凰村村民們將丹參、何首烏等中藥材植入坡崗地。

魚兒銷不出去,魚苗運不回來,怎麼辦?蔬菜錯過農時,不及時銷售就要爛在地裡。這些,都讓養殖戶愁上心頭。

鄂城區通過走訪摸排,全區逾百家水產基地壓塘鮮魚近500萬斤。

收集到情況後,鄂城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果斷決策,協調辦理了通行證,打通了快速通道,最大限度保障農產品運輸。

同時,協調解決銷售難問題,會同杜山鎮唐墩果園水產專業合作社、東港明天生態園專業合作社、花湖昌盛專業合作社等6家規模合作社,確定提供鮮魚進主城區33個社區、800個小區的配送套餐方案,盡力減輕養殖戶的負擔。

3月13日,春光明媚,花湖昌盛專業合作社水產基地,魚兒躥跳,水花飛濺。8名身穿防水連體褲的村民,將一網網活蹦亂跳的魚兒打撈上岸。

抬筐、過秤、分揀……村民們按照訂單進行搭配,打包裝車。“為保證魚的新鮮度,村民們每天早上6時開始下網,上午捕撈、分裝,下午配送,有時訂單較多,村民們要忙到晚上11時,以確保當天將鮮魚送到居民手中。”合作社負責人梅甫良說。

“來,幫抬下魚筐。”看著魚筐裡活蹦亂跳的魚兒,貧困戶周先軍咧著嘴笑。

52歲的周先軍,曾是八廟村貧困戶,患有膀胱癌,常年吃藥化療。兩個孩子在上學,家裡靠妻子在外打零工,維持生計。

在村“兩委”和扶貧幹部的幫助下,他獲得免息貸款5萬元,加入昌盛合作社搞養殖,養魚養蝦。每天,他在合作社裡割草、餵食、拉網。每月有2000餘元的收入,加上年底分紅。“疫情期間,合作社帶動養殖戶一起銷售,解決了魚賣不出去的難題。”周先軍說。

自3月6日起,鄂城區先後推出40元、80元和100元等16種“鮮魚套餐”,對主城區33個社區進行配送。同時,區農業農村局牽頭組建了水產品保供產銷對接群,集中統一發布供求信息,確保產銷信息對接通暢。

疫情期間,全區銷售鮮魚近4萬斤,銷售蓮藕30萬斤。同時,該區還組織每天近20噸蔬菜配送進超市,花湖鎮鎮村兩級正在密切聯繫黃石和鄂州批發市場及電商,幫助銷售滯銷的70萬斤蓮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區復工復產企業77家,吸納貧困戶就近就業近300人。

【隔空】傳技多方挖潛保增收

“我們家的小麥葉子上出現了斑點,是不是‘病’了?”

“拍張圖片傳來看看。”

“我家小麥地裡雜草茂盛,能用藥嗎?”

“施用氯氟吡乙酸,一畝地用50毫升,多兌點水。”

……

3月15日,鄂城區農村農業局組織專家在開展視頻直播教學時,解答了3位種植大戶的問題。

春日勝黃金,農時不等人。疫情之下,專家不能到田間指導農業生產,鄂城區建立了農民合作社微信平臺群,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拿不準或診斷不出來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視頻求助,“坐診”專家有針對性開出“方子”。

線上服務、視頻培訓、微信平臺遠程指導……一系列的創新,把面對面的農技服務變為指尖上零距離指導。

汀祖鎮鳳凰村,每天可見躬身而作的農民。村幹部來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進行春耕生產。他們正在齊心協力,共同精心下好春耕生產這盤必勝棋。

鄂州市欣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1500餘萬元,在汀祖鎮和澤林鎮種植中藥材,共流轉2000畝土地,其中鳳凰村980畝、華伍村410畝、楊崗村80畝、陳橋村410畝,主要種植連翹、白芍、白朮、紅丹參、蘄艾、何首烏等十幾個品種。

鳳凰村村民劉春利,爹爹婆婆年數已高,丈夫身體不好,不能幹重活,一雙兒女在上學,家庭十分困難。這些年,她一直在江西打小工,今年回家過年後,因為疫情,一直沒能返崗。在村幹部的牽線搭橋下,她順利在中藥材種植基地務工,每天可以拿到80元工錢。

“在鎮村幹部的幫助下,前段時間,我還申請了一筆貸款,等批下來後我準備承包點土地,嘗試種植花卉。”劉春利笑眯眯地向記者透露她的致富計劃。

“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合適的事做,還真要感謝村裡。”與劉春利一樣,謝東梅等7名返鄉滯留貧困群眾,也順利到欣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上班。

“2019年,合作社共向村民發放務工工資150餘萬元,數百戶村民受益,其中,貧困戶佔20%。今年我們有信心繼續為百姓務工增收貢獻一份力量。”合作社負責人劉興龍堅定地說。

楊王村村民楊敦軍,妻子痛風,常年吃藥。省吃儉用的他,供兒子上了大學。“這幾年,政府先後安排我做過森林防護員和市級文物看護員,對我的關照實在太多,令我太感動了!”楊敦軍感激地說。

“我年紀大了,沒辦法從事重體力活。如今,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從事公益性崗位,生活有保障心裡也有底。”3月初,楊敦軍又成為村裡河湖庫保潔員,負責白沙港沿港環境衛生。

目前,鄂城區有400餘名生態公益崗貧困群眾上崗工作。

“公益性崗位是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重要舉措,目前全鎮已設立調解員、巡護員、光伏電站管理員等公益性崗位,能有效激發大夥兒想幹活、想致富的內生動力。”汀祖鎮鎮長吳敏說。

除原有公益性崗位外,疫情期間,鄂城區各地還結合防疫消殺、巡查值守、宣傳疏導等安排臨時性崗位,幫助貧困戶就業增收。

“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排查,統籌謀劃,分類施策,抓實做細貧困戶就業幫扶工作,確保貧困戶今年收入不減,實現脫貧增收。”鄂城區扶貧辦負責人劉文俊說。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戴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