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鄖西縣土門鎮初級中學教師張洪潤:用好“戰疫”教材 深化感恩教育

張洪潤

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全民戰疫中,我們的國家,展現出了大國力量,彰顯出了大國風範;一線的抗疫逆行者們,用大無畏的奉獻精神為我們詮釋了什麼責任擔當,什麼是大愛無疆;也有一個個微小的生命個體,在疫情下呈現出了真善美。對於教育者來說,在這場抗疫鬥爭中,湧現出的動人故事、暖心畫面,無疑就是深化感恩教育的生動案例、鮮活教材、寶貴資源。

如何用好“戰疫”這本活教材,深化感恩教育,這是德育工作,新的使命,新的課題。

  一、指引青少年感恩祖國,激發愛國情懷。

  這次疫情,讓我們聽到了不計損失、不計代價,“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對新冠肺炎感染人員免費醫療救治”如此果敢堅決的中國聲音。放眼,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政黨能有這樣擲地有聲的宣告;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與病魔搶跑、刻不容緩的中國速度。“極速度”的建成小湯山模式的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一聲令下,數萬名軍地援鄂醫療隊迅速集結,全國各地的物資源源不斷馳援湖北;這次疫情,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智慧,1000多萬人口的城市一夜封城斷臂自救,14億人的中國,全員行動,打響一場全民抗“疫”戰;這次疫情,讓我們領悟到中國精神,黨和國家的以人為本人民至上,醫護人員的不畏犧牲,樂於奉獻,全國人民的 風雨同舟,眾志成城,這些都是對中國精神最生動的體現。

   愛國情懷需要培育、培養、激發,當下引導學生感恩祖國,就是要讓學生關注疫情,關心時事,培養“位卑未敢忘憂國”的的家國情懷和愛國意識。我們還要充分充分利用戰疫這本活教材,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空間,上好思政課,講好抗疫故事,告訴孩子,中國為什麼能,我們為什麼要感恩、愛自己的祖國,從思想政治上予以啟發引領。同時,堅定不移的設計好、組織好、開展好,線上“升旗儀式”,等主題教育活動,增強學生活動儀式感,讓師生在浸潤式的環境中感知、感受祖國的強大和身心中國人的自豪。總之,我們感恩祖國教育,就是在當下的氛圍薰陶下,活動促進下,激發青少年愛國之心、愛國之情,從而把愛國情愫內化為動力,轉化為強國之志,報國之行。

  二、指引青少年感恩“逆行者”,端正人生座標。

  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的樣子,構成了中國的樣子。他們是不顧年高,奔赴防疫最前線的鐘南山、李蘭娟院士;他們是用專業、用生命點燃希望,幫患者過關的白衣戰士;他們是夜以繼日、不辭勞苦的雷神山、火神山建設者;他們是衝鋒在前,守護生命的人民警察、武警戰士、基層幹部;他們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志願者。他們放棄了春節與家人的團圓時刻,放棄了休息的時間,紛紛投入到了抗疫的戰場,在危難時刻,在各自的領域奉獻自我,踐行著自己對核心價值觀的不懈追求,他們是最美逆行者,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這是李蘭娟院士在疫情期間發出的關於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呼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越來越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價值選擇迷惘、價值取向紊亂。致敬“逆行者”,感恩“逆行者——當下,就是要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大張旗鼓地傳播“逆行者”英雄的事蹟,透析他們的英雄品質,傳遞他們的英雄精神,樹立他們英雄的形象。從而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一種榜樣、樹立一面旗幟、點明一盞明燈,讓他們在榜樣、旗幟、明燈的導引下,“精神之鈣”的汲取中,思考人生的價值,認識到所謂英雄,就是平凡人作出了不平凡的選擇,認識到“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通過這樣心靈上的震盪 精神上的洗禮,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打好人生底色,端正人生座標,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之“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成就出彩的人生。

   三、指引學生感恩父母,弘揚孝善美德。

   患難見真情,這次疫情帶給我們以災難,也帶給我們以溫情和感動,戰疫中演繹的親情更顯得彌足珍貴。90歲的徐美武老奶奶,奮不顧身,在醫院裡主動承擔起照顧就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64歲兒子的重擔,陪伴了4天4夜。“兒子,要挺住,要堅強,戰勝病魔。要配合醫生治療,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以便恢復。如果血壓正常,鼻孔吸氧,請求醫生。忘記給現金,託醫生帶上伍佰元,可託人買日常用品。”這感人肺腑的留言 她體貼入微,情之切切,母愛的偉大、無私在“硬核奶奶”,的身上得以生動詮釋;90後武漢女孩阿念(吳尚哲),面對疫情,毫無退縮,逆行而上,選擇到重症病區-火神山醫院照顧年邁的外婆,相依相伴,不離不棄;在我們自己的家裡,因為疫情,父母親人,給了我們最長情的陪伴,她們憂心我們健康,操持家務,照顧老小,不厭其煩,守護我們在線學習。這些戰疫裡故事,莫不是最直接、最生動、最好的育人教材。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孩子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漠視父母的恩情,不懂得感恩父母,讓教育汗顏,也讓教育反思。用好疫情中的教育資源,上好感恩父母 孝善立德這一課,很有必要。疫情居家,這也是最寶貴的教育良機,德育要在故事的基礎上,引發共鳴,昇華情感,落實到感恩行動中去。如居家就要把參入家務勞動列為每天的必修課,讓青少年在真誠的體驗中感受付出和艱辛;通過與父母坦誠交心,向父母深情告白,為父母貼心“服務”,等孝善行動,用行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習慣成為自然。如此,相信在榜樣力量的淨化下、教育力量的啟迪下,行動實踐感知的中,青少年的內心必將會被喚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善傳承,必將開出燦爛的花朵。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活在當下,做為教育工作者,要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情懷,擔當責任,履行義務,“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把感恩意識,感恩教育滲透教育教學過程中,這便是對“立德樹人”最好的回應。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