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洞簫製作師“姚墩雲”(曲佤哈文原創)

任何樂器都是靠製作師們精心製作而成,洞簫的歷史悠久。當我們聽到悠揚的簫聲時,有多少製作師們在默默的忙碌,為了生產一流的樂器而努力研製,今天的文字是記錄前不久拜訪一位洞簫製作師姚墩雲先生,讓大家發解貴州玉屏的製作師。

近年來,有一位忘年交 ,甚是喜愛洞簫的音色,於是教了他用氣和指法。他雖然年過半百,但是練得比較勤快,進步神速。不到一年時間,已經能演奏不少樂曲。

關於兩個願望

最近我們相聚,聊起兩個願望,一個願望就是去見見貴州玉屏的製作師姚墩雲先生,一個是有機會向譚寶碩先生求學。為什麼會有這兩個願望呢?因為我的忘年交L先生,之前在貴州旅遊的時候,買了一隻比較貴的南簫,這隻簫上刻的名字是姚墩雲。後來,到了桂林,我送了一隻音色更好的南簫給他,也是姚墩雲先生製作的。我自己手上有好幾只姚先生製作的南簫,其中有兩隻經常演奏,愛不釋手,所以第一個願望成了我們兩人的念想。第二個願望是近年來,我們都比較喜歡聽譚寶碩老師的洞簫音樂,因為他演奏的音樂往往帶有一種古韻。後來在網上深入瞭解才知道,原來香港百分之九十片,只要有洞簫的配樂,幾乎都是譚寶碩老師演奏的。譚老師從小習武,書法,繪畫都非常有造詣,演奏洞簫五十多年,所以我們一直心生結交的念頭。

正好這幾天時間充裕,我就提議先完成第一個願望。L先生很是高興,於是我們就查詢去貴州玉屏的路線及聯繫方式。桂林沒有直達的動車,要先到貴陽然後轉車到銅仁,再做車到玉屏。我們買了第二天的票,帶上很少的行李就出發了。行李當中每人專門帶上了一隻姚墩雲先生做的洞簫。中午出發,下午三點多,我們到了玉屏,因為提前聯繫了姚墩雲先生的夫人,所以比較順利的去到了姚墩雲先生的家中。

走訪洞簫製作師“姚墩雲”(曲佤哈文原創)

玉屏簫笛用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出產的竹子製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簫笛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緻而著稱,它是玉屏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的結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工藝價值。玉屏簫笛,不僅是一種民族樂器,同時也是一件工藝品,其歷史悠久,馳名中外。

玉屏是一個不大的縣城,四面環山,做車到銅仁南站下,十從分鐘就到了玉屏縣城。這個縣城從他的一些地名就可以看出它跟音樂的不解之緣。有笛簫區,音樂小鎮有等等。這個地方生產的洞簫有著幾百年的歷史。

有關玉屏簫的記載,首見於清乾隆《玉屏縣誌》:"平簫,邑人鄭氏得之異傳,音韻清越。善音者,謂不減風笙。"關於玉簫笛的由來,在玉屏侗族群眾中流傳著這麼兩句話:"仙到玉屏留古調,客從海外訪知音"。據傳,300年前,古時有位自稱"鹿皮大仙"的道人,遠路雲遊到玉屏,愛此水秀山青,竹茂林豐,遂停留下來,並與當地一位姓鄭的侗族才子結成莫逆之交。道人善音律,每有感懷,便寄興絲竹。可是當地佳竹雖多,卻無簫管。有一天他從山上採來一根竹子,將它製成簫吹奏起來,引起知交的共鳴。不久道人要遠遊他鄉,便把製作簫的技藝傳給了這位姓鄭的朋友。從那以後,鄭家就開始自制自銷簫。從那以後,玉屏便有了簫的生產。

走訪洞簫製作師“姚墩雲”(曲佤哈文原創)

姚先生家聽說也是子承父業幾代人制作笛簫。隨著姚夫人帶領,我們提著行生從縣城主幹道走了幾分鐘的路程到了姚先生家中。一處安靜的四層建築中,遠眺可以看到縣城當中的侗族風雨橋,這個橋的模仿跟我在柳州三江和桂林龍勝看到的差不多。侗族人好像都喜歡生活在江邊,有山有水,有風雨橋相伴。

我們到姚先生家的時候,他在忙著幫一個朋友製作洞簫。我們靜候了一會,姚先生用一個模具,上面有塗了白漆的線,用這個模具可以在洞簫上快速標出打孔的位置。

走訪洞簫製作師“姚墩雲”(曲佤哈文原創)

過了一會姚先生忙完,像我們介紹他的幾間工作室,一間是打孔的,一間是激光雕刻的,還有就是擺放成品的。介紹完之後,我們拿出從桂林帶上的洞簫,姚先看一看我的那隻,他說是很多年前廣東的朋友專門定製的,我的那款已經很久沒有生產過了。他看了L先生那隻,一問就知道是貴州一個朋友幫他代賣的。他看我們兩人都是喜歡南簫的,於是遞了一隻給我們試試,我拿起姚先生的那隻剛做好不久的,演奏不夠重,可能是因為竹子的原因,我說喜歡重一點的。姚先生再遞一隻當地的竹子,帶竹根的給我。我拿起來,手感不錯,演奏了一小段。姚先生的弟弟本來在給竹子打孔,聽到我們演奏的聲音就過來一起交流。他弟弟隨手拿起一隻洞簫演奏起來,印象比較深的是演奏了一首陳悅的《綠野仙蹤》,幾乎接近示範的水平。兩位姚先生指出了一些我們演奏當中的不足,也介紹了他們樂器的特點。大家在聊天的時候,我不斷在找稱手的樂器,後來選到一隻南簫,色澤和音色都比較好。

走訪洞簫製作師“姚墩雲”(曲佤哈文原創)

愛音樂的人聊起來都忘乎所以,一晃兩個多小時就過去了。我們兩個都選了好了自己喜歡的洞簫,姚先生和我們一起聚餐。在吃飯的時候,我才告訴姚先生的弟弟姚墩文,我在十多年前在昆明跟他那裡訂過一批洞簫。於是大家聊起昆明,聊起一些往事,舊友,伴著話語夜色漸濃,,,

飯後我跟L先生驅車離開,兩位姚先生在暮色中遠去,他們招著手,那一雙製作過無數洞簫的手,有著一代代傳承的手,希望越來越多的精品能從他們手中製作出來,讓更多演奏家們上臺演繹,民族的瑰寶,民族的音樂。。。

以上文字是曲佤哈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走訪洞簫製作師“姚墩雲”(曲佤哈文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