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han教育隨筆(16)DOK知識深度理論(Depth of Knowledge)

Nathan教育隨筆(16)DOK知識深度理論(Depth of Knowledge)

Nathan教育隨筆(16)

DOK知識深度理論(Depth of Knowledge)

【學習】

通常認為,學習,是從“不知道”到“知道”的過程,或者從“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但這忽略了一個重要環節 - 程度。在不同環境下,知識不停地生長和衰退,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即使一些事實性的知識,歷史紀念日或文化運動,如果不是形式上(討論的方式)的學習,而是帶有意義和內涵(我們對它的看法)的理解,它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對於設計、工程、技術、宗教、媒體、種族、政治、科學等等知識,其中一個(技術)的變化,會改變我們對另一個(設計)的看法。

因此,要把握這個變化,意味著必須深刻意識到自己的“無知的程度”和“理解的深度”。這就涉及到了DOK知識深度理論。

【DOK】

該理論於1997年被提出,是一整套基於課程標準來實施學業成就評價的程序、方法和具體技術,用於評估學生學習成就評價與國家/省標準的一致性。

DOK將學生的認識水平分成四個等級,研究者(課程制定方)根據其不同等級的思維要求設計和開發相應的活動、任務和問題,使得教育實踐者(教師)能夠設計有質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任務、活動和問題。

Nathan教育隨筆(16)DOK知識深度理論(Depth of Knowledge)

Nathan教育隨筆(16)DOK知識深度理論(Depth of Knowledge)

Nathan教育隨筆(16)DOK知識深度理論(Depth of Knowledge)

Nathan教育隨筆(16)DOK知識深度理論(Depth of Knowledge)

Nathan教育隨筆(16)DOK知識深度理論(Depth of Knowledge)

【教育的本質】

討論教育的本質,必然不能避開教育的起始和終點。教育要回歸“從學生開始”到“以學生結束”。“以學生開始”,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並培養其自主應用知識的能力。這包括學生好奇什麼,其自身優勢是什麼,激發了其什麼思考等。“以學生結束”,是由於學習的開始和結束均取決於人的個人意願,而非所謂的標準或數據。這個過程中,要允許學生真實表達其思想和感受,讓其遠離課堂的壓力和作業、辯論的負擔,把反思加到教學規則裡。

【螺旋式的學習本質-認知升級】

知識呈現螺旋式的上升,這是學習的本質,這也源自知識其“動態變化”的特性,不能一成不變的基於目前的認知而進行所謂了曲線形下一階段的學習。學生需要不斷重溫課程內容,深化理解,不斷提出和理性質疑。

【思維導圖的學習方式】

思維導圖可有效展示學習路徑和理解的變化過程,是推動學生思考和主動提問的有力工具。導圖涉及學生要做什麼,不明白什麼,想從哪裡開始,現在在哪裡,可能會涉及到哪裡等。知識的相互聯繫和依賴性一覽無餘。

【總結】

根據DOK理論而設計STEAM課程,基於PBL的授課方式,並結合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試圖迴歸教育的本質。

以上,

Nathan

批評斧正郵箱# [email protected]

領英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richardnlee

聲明: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於網絡數據報告,絕非本人個人之全部產生觀點。重在摘錄,少做評判。少做評判之處,純屬個人意斷,僅供本人學習參詳,不做對外知識傳授與任何商業目的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