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之中,聊起父母這代人真心感慨萬千

今日在社區看見一個帖子《談談父母這一代的人生和現狀吧,感慨萬千》,主要內容講的是他父母的一生。看完他父母的一生對比自己父母的一生,人與人的命運真是千差萬別,感慨父母那個艱辛的時代,也感慨父母那代人的堅強,也感慨我們的父母真心不容。

無意之中,聊起父母這代人真心感慨萬千

那份帖子內容講到他的爸媽年輕時屬於城市郊區,既像城市又像農村那種地區。 說是農村吧,但是城市擁有的基礎設施都有,說是城市吧,但是大部分人還在種田。不過不是種糧食,主要是種蔬菜。 那時候稱為蔬菜生產隊,他們村主要任務是給市區那些國企,事業單位的員工提供蔬菜,但全都是低價收購,所以村民收入非常低。

80年代的時候,每個人月收入才三十塊錢。那時候還沒什麼企業,也沒有出路,打工都沒地方去,只能每家守著那點蔬菜地種蔬菜。後來改革開放的春風終於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吹到內地。每個地方都辦起了鄉鎮企業,或者街道企業,他的爸媽都成功地進入了鄉鎮企業。終於不用種地了。

無意之中,聊起父母這代人真心感慨萬千

不過那時候工資還是很低,我媽每天下班還是要去地裡種菜,摘一點到市場賣,補貼家用,非常辛苦,五六點下班,然後去賣菜,賣到8點多才能回家。他爸比較好吃懶做,下了班就去打檯球,喝酒。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光,一點都不管家裡。還好他媽媽賣菜,攢了點錢。

90年代末,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好事,一件壞事。壞事是,響應國家號召,他爸媽的企業同時宣佈倒閉,破產,俗稱鄉鎮裡的國企改革。意思就是當地鄉鎮和街道不再允許辦企業了。所以他爸媽同時下崗,那段時間他家裡一下陷入窘境。好事是他家拆遷了,那一年他家鄉來了個很牛逼的市長,搞大開發。把郊區基本都劃入市區開發範圍了,他們家所在的村光榮地成為第一批拆遷戶,而且住上了樓房。

無意之中,聊起父母這代人真心感慨萬千

那時候他們特別高興,因為周圍一片都還是農田,他們村已經住上樓房了。他們家分了5套吧,雖然拆遷了,但其實經濟情況還沒有改善,因為那時候內地的房地產市場還沒實行,你有房都沒地方賣,租也沒租不出去,因為沒有打工的。所以他爸媽只能到處找工作啊,他媽媽學過廚師,終於在國企食堂找到臨時工,他爸爸卻只能打打散工。

轉眼10年過去了,到了2010年,他家門口居然成為了市中心,而且是省會的市中心,家門口各種省級單位,省紀委就在他家隔壁,還有各種牛逼中學,還有全市最大的商場,距離地鐵口也才200多米。他家房子越來越值錢,房價從2000飆到2萬,他的媽媽也退休了,拿社保退休金,因為交的低,一個月只有1700左右,他老爸還在私企做保安,一個月3000工資左右,還有兩三年也可以退休,拿社保退休金了,估計也就2000左右吧。

無意之中,聊起父母這代人真心感慨萬千

那個時候,還有令他們開心的事,就是他們作為本地土著原住民,街道給予特別的分紅,因為當初村裡保留了一些物業,現在租金已經很高了,所以拿出來給原住民分紅,只要戶口還在的,每人都能分到1萬多一年。就這樣他爸媽2個人就能拿到3萬一年了。現在他的爸媽兩個人的退休金和街道福利,一年有7萬左右了,家裡還有3套房出租,每年7萬左右租金吧,這樣就有14萬收入了,對於兩個老人,在內地省會,已經完全夠花了,很滋潤。總的來說,他的父母這一生還算圓滿的晚年。

無意之中,聊起父母這代人真心感慨萬千

就這帖子看後,想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父母可沒有那種幸運,剛好遇見大開發,就如今也沒遇見大開發,就我爸爸來說,家裡從小就窮,在偏遠的山村長大,高中畢業就不得不遠走他鄉進入磚廠打工,每天汗流浹背也掙不了幾分錢,也嘗試做過很多賺錢的事,收廢品轉賣,推車賣燒餅,但在他那個時代實在是太難了,因為錢流通得少啊,最後在磚廠遇見高人指點,重回學校學習農業技術推廣,進入國家當時大力提倡的農業改革隊伍,雖然工資依然很少,但至少是個腦力活,而且還在家鄉工作,應該算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事業了。

無意之中,聊起父母這代人真心感慨萬千

因為有份穩定工作,很快就跟我的母親結婚生了我,後來幾年跟我母親積攢了點錢,老房子是泥土房時間太久垮了,就不得不在農村自己起一棟房子,又一下回到解放前,省吃儉用供我讀書,我自己也不是很爭氣,考了個一般的大學,現在出來在城裡找了份工作養活自己,想在城裡買房,房價太高了,但是爸媽還是仍然堅持把積攢了半輩子的積蓄給了我付了房子首付,我徹底算是專業啃老了。

想想父母的一生,真是感慨萬千,頓時有一股動力支持者我一定要努力奮鬥,不求大富大貴,但求一生無憂,給自己的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給自己的家人一生溫馨地呵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