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打死都不呆在北京”就越是“打死都不離開北京”!

2016年4月29日

隨著2016年新一輪房價上漲週期的到來,尤其是北上深(廣州掉隊了)房價報復性上漲的時候,另一個聲音“逃離北上深”又開始響起。

這個聲音的響起源於一則廣泛傳播的新聞是“逃離北上廣深的白領夫婦賣房回鄉,深圳一房抵四房”,講述了一對高學歷夫婦賣掉深圳的房子回到武漢的經歷。


越是“打死都不呆在北京”就越是“打死都不離開北京”!

一直有很多人總是有這種判斷,房價將導致人口從一線高房價城市向三四線低房價城市流入,於是“逃離北上深”每次都會在房價大漲的時候越傳越烈。

確實有一部分人真的離開了大城市,也確實在離開大城市的時候嘴上喊著“房價太高實在買不起”,但“房價太高”真的是“買不起”的真正原因嗎?

中國商品房市場作為一個走完二十年曆程的龐大而又活躍的市場,正在逐漸告別行政調控,走向“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市場的本質就是用價格來調節供需,價格就是供需平衡的砝碼,當供應超過需求,價格就會下降,當需求大於供應,價格就會上漲,最終價格就會停留在供需平衡的位置上。

而房價就是商品房市場裡供應和需求達到平衡點的數學標記,房價本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只有相對的高低之分,也就是說跟以前相比是高還是低。而房價一定是由市場的供需參與者共同博弈後維持平衡的必然產物。當房價在波動後趨近平衡的時候,一定是買的起房的權重和買不起房的權重是趨於相同。

通俗的講,房價就是認為房價高的人和認為房價低的人在某一個價位上達到了平衡,讓想買的人能夠買到,讓想賣的人能夠賣出。更通俗的說,你認為房價高,那肯定還有認為房價低的人,你買不起並不代表別人買不起,所以,決定房價高低的標準就轉化為買房人的收入的問題。所以,老師得出的結論就是房價越高的城市收入水平就越高。

於是,就能顯而易見的得出如下的結論:“哪裡的房價越高,哪裡的收入就越高”!

所以就能從找工作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大家都願意往一線大城市跑?答案很簡單:因為那裡有更多的優質工作機會,更高的工資水平,人才在那裡有用武之地。

而房價高的一線大城市擁有近乎無可比擬的工資優勢。就比如相對低端的家庭保姆來說,在北京月薪四千塊錢包吃住還請不到好的保姆,但是在小城市裡這樣的保姆頂多就是一千多元的工資。

更嚴重對比的是,有些工作機會在小城市裡根本沒有掙錢的機會,但是到了大城市反而是收入高的職業,比如唱歌、演戲、模特等等。這類工作機會只能在大城市才能有用武之地。

因此,雖然高房價讓人頭痛,但擋不住頗具想象力的職場機會。尤其對於年輕人,在老家只能託關係才能找到當地人滿意的工作,可是到了大城市關係已經沒有了價值,反而是本事才是你立足的根本,我們看到很多在校的大學生就受到投資人的青睞,就是因為這些大城市給了年輕人掌握先進技術的機會。

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願意去高房價的東部大都市尋找發揮自己的空間,而中西部的眾多中小城市,即使房價再低,恐怕還是缺乏足夠的職場空間不能用高收入來留住人才。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董藩老師對他的學生就這樣說:“哪裡房價高,就到哪裡去工作。因為高房價反映出這個城市功能強大、有競爭優勢、產業結構高端、人口規模大、市場機會多、收入高等基本特徵。農村房價低很多人不去,一邊往大城市擠一邊罵。”

從歷史上看,越是房價高漲的時期,就越是三四線城市人口向一線城市人口大規模流入的節點。而更為現實的是,越是喊“逃離北上廣深”的幾年裡,越是北上廣深外來人口流入最大的時期。這一點就像限購令,越是限購的房產就越會漲價,反之,那些不限購隨便買的房子反而是房價下跌的壓力巨大。

一線大城市有什麼好?歸根結底,無非跟人、錢、產業有關。全國最優秀的人才集中在一線城市、最有敏銳嗅覺和實力的資本機構也在那裡,最受國家政策資源傾斜的高成長性產業(如金融互聯網和高新科技)巨頭也基本在活躍在北上深。人才作為未來市場競爭最重要的掠奪資源,只有在適應這種人才生長的環境下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而這種生長的環境,只有一線大城市才有機會。

那些在北上深拿著高工資的人,其實就是掌握先進技術的人才,這些人如果真的回到老家去,可以肯定的說,連個體面的工作機會都沒有,

所以,那些喊著“逃離北上深”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想離開北京這些大城市,而只是發洩一下,他高喊房價高,本質上是對自己的收入水平不太滿意,還抱有更高期望。可是能夠讓他們發揮自己特長的就只有這些大城市,如果讓他們回到老家,能掙到他在北京工資的零頭就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