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精選名言錄,每一句都發人深省!

  •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使用的筆名。
魯迅精選名言錄,每一句都發人深省!

魯迅先生一生寫作600萬字,其中著作500萬字,輯校和書信100萬字,加上翻譯作品以及日記合計1000萬餘字;魯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小說《祝福》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法等50多種文字。

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筆名魯迅(Lution)源於革命revolution。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1904年初,入仙台醫科專門學醫,後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後與《阿Q正傳》、《藥》、《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毛澤東主席評價魯迅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評論家、作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揚人。

《吶喊》

1、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迫切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了,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

2、“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去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痛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

3、我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事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4、凡有一個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鬥的,獨有叫喊於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於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5、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華蓋集·雜感》

1、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2、我本來也無可尊敬,也不願受人尊敬,免得不如人意的時候,又被人摔下來。

《魯迅雜文精選》

1、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2、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3、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

《狂人日記》

1、從來如此,便對麼?

2、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來,滿本上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3、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

《野草》

1、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

2、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

3、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4、絕望正與希望相同,大恨恰恰是大愛的起點。

5、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夜頌》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燈前,常常顯得兩樣。

魯迅精選名言錄,每一句都發人深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