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前兩天,@馬思純 發了個微博,她說: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來源:新浪微博

老喵醬給大家總結一下就是,是的,我要當第一爐香的女主了,我順便還看了個文,寫了個讀後感。

緊跟著微博 @衣錦夜行的燕公子 站了出來公開發文diss馬思純: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來源:新浪微博



老喵醬還是給大家總結一下,中心思想就是:我jio得你馬思純就沒看過這本書,盡在亂引用。

以至於張愛玲書迷俱樂部都站了出來,專門貼了一長段“張愛玲假語錄合集”來官方蓋章。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於是這事兒這兩天就在熱搜吵來吵去,最後還是以馬思純發了個知錯的微博可算是了了。

但同時,這事兒也揭露了很多明星乃至於很多人並不瞭解名人們曾經說過的名人名言

,只是覺得聽起來耳熟,好像這個人說過吧?沒有求證就這麼發了出來。不僅顯得沒文化,要是發個朋友圈被真有文化的人戳穿,那滋味可不好受。

所以,你真的瞭解名人們都說過哪些話嗎?

1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這句話出自毛主席語錄。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我們偉大的毛主席。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來源:網絡



這句話本意是源自於中國古代“因果關係”,而毛主席說這句話,想要表達的便是中國廣大的無產階級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恨並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長期受到了這三座大山的壓迫;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團結全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2

「他們說的話,我連標點符號都不信!」


這不是網絡用語,而是出自餘華——《第七日》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而餘華本人,則是目前在國際文壇聲望最高的中國作家之一。1983年開始創作, 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3

「謊言重複千遍即是真理。」


作為男女對罵夫妻打錘經典吵架金句,常常用作指責對方說謊話不負責。

而這句話卻出自德國納粹黨宣傳部長——戈培爾。他稱為“宣傳的天才”、“納粹喉舌”,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制,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

嗯??老喵醬只能說這位兄臺的言論為我國網絡噴子奠定了堅實的邏輯基礎。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4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

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裡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乍一看覺得這小詩寫的挺好,一查發現這篇名為《你若懂我,該有多好》的小詩在網上被稱為“莫言最美的詩歌。”

然而在莫言拿諾獎之前,這首詩冠的是餘秋雨的名。

所以,我們由此得知,或許他倆都沒寫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5

「你見或不見我,情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第一需要糾正大家的是,這句話不是出自《愛的供養》。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大冪冪連連否認)


然後這句話也不是出自倉央嘉措,而是出自扎西拉姆·多多的《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如果你看到網上後面都標著倉央嘉措的,多半都是偽造的。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來源:搜狐


6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泰戈爾!泰戈爾!喵醬知道你們很激動,然鵝,這句話也不是泰戈爾寫的。

多數人認為《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這首是泰戈爾最美的情詩之一,但是其實這句話出自於香港女作家張小嫻的博客。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來源:百度



張小嫻後來在自己書裡的序寫道:“別人都以為我是抄泰戈爾的,只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沒有抄,這真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8

「愛之於我

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

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

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有人說,這句話出自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也有人說這句話在電影《怦然心動》裡有見到。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來源:海報網



但是其實這句話出自作家陳丹燕的小說《魚和它的自行車》,主要表達思想是:在生活中看不見內心的理想,安身於小康的生活,沉湎於都市的時尚,生活的激情對於她們,就像自行車對於一條魚一樣。

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說過

“如果你看到一句名言,你把不準是誰說的

那麼,就一定是魯迅說的。”

魯迅:編一句名人名言,有那麼難嗎?


其實老喵醬也能夠理解啦

名言之所以為名言,只是因為他們戳中了你的點

可能只是恰巧迎合了你當下的心境


但是真正的名言是值得反思和思考的

例如魯迅真的說過


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

看似其貌不揚,卻也不同於如今的朋友圈毒雞湯

若是細細思考,然別有深意

因此,懂得思考

才能讓我們更進步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