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完工

央視財經 (記者 張偉傑)​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於11月17日完工,並於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迎來首個媒體開放日。

據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位於順義後沙峪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園區內,是全國首個殘疾人冰上項目訓練專業場館。該項目佔地面積18000㎡,建築面積31473㎡,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項目包含殘奧冰球比賽訓練館、輪椅冰壺訓練館以及綜合樓。訓練館主要為運動員提供訓練服務,綜合樓主要為運動員公寓、餐廳和醫療康復、科研及教育培訓用房,運動員公寓共設64間房,可供128名運動員住宿。

冬奧夢之翼即將展翅

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場館佈局呈“L”形,作為訓練場地的冰球館和冰壺館位於項目西部,形成“主體場館區”;作為科研教學、醫療康復、餐飲用房和運動員公寓的綜合樓位於項目東南部,形成“附屬配套區”。總平面佈局遵循園區現有的空間關係,構圖方正。冰壺和冰球館設計理念來源於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會徽“冬夢”與“飛躍”,提取“夢”與“飛”的概念,形成“冬奧夢之翼”,樓體整體造型為雪白翅膀的形狀,表達了運動員追求夢想、展翅高飛的美好寓意,也寄予了運動員們不斷超越自我的奧林匹克精神。

據業主單位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工程環境部部長趙根祥介紹,場館設置2塊60m×30m冰面,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輪椅冰壺和冰球訓練場地。目前兩塊冰面均已完成製冰工作,國家殘疾人冰壺隊即將入駐。據悉,為方便殘疾人運動員訓練,保證冰面與冰場周邊地面平齊,兩塊冰面標高均下降4cm,方便殘疾人運動員進入冰場。冰球館的運動員更衣室到冰場通道整體更是鋪設了283.5㎡的仿真冰面,解決殘疾人運動員更換完冰橇後從更衣室到達冰面這段路程的通行問題,為殘障運動員進行冰雪運動提供最大便利。

無障礙設計盡顯關懷

據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作為專門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冰上訓練的場館,參照國內無障礙設施以及國際殘奧委會相關要求的最高標準進行設計建造,旨在通過冬殘奧會的舉辦,提升城市整體無障礙的建設水平。

整個場館本著“逢稜必圓、逢角必圓、逢坎必平”的原則,採用全平面設計,即場館內部所有地面都是平整的,不存在任何凸起高差,方便殘疾人出入。而且所有的牆面陽角都做抹弧處理,對殘疾人起到了非常好的保護。通道牆壁上無障礙扶手採用兩層設計,分別距離地面70 cm和90 cm,可滿足不同殘疾人群需求。扶手錶面採用樹脂材質,具有冬夏恆溫、抗菌抗病毒的功能,並且具有一定的柔軟性,使得握持感更舒適。

無障礙電梯除了在正常高度設置的一組電梯上、下按鈕外,在距離地面20 cm的地方,還設有一組上、下按鈕。這是專門為輪椅人群設計的,他們可以直接用腳觸碰按鈕,方便乘坐電梯。電梯門採用透明玻璃設計,轎廂內外能相互看到,方便彼此出行。當按下任意一個按鈕時,同向的兩個按鈕會同時亮起。

衛生間設計同樣處處體現無障礙理念:半自動平移門設計、可移動式浴凳、雙方向L型扶手等無障礙設施,細節考慮門洞淨距、洗漱臺高度、容膝空間等。馬桶創新使用了雙位排水控制系統,這是此項目自主創新研發的一套控制系統,牆面設有兩個控制按鈕,解決了上肢殘疾或下肢殘疾的人士使用一般馬桶不便的問題。

運動員公寓房間內傢俱充分考慮了殘疾人的使用特點,包括書桌的容膝空間,低位的床、門框警燈以及低位的緊急呼叫按鈕等。特別是將窗戶把手高度設置在110 cm左右,比正常窗戶把手低20 cm,採用旋轉式開關設計,運動員坐在輪椅上也能方便的開關窗戶。

可持續繪就場館未來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充分考慮賽時需求和賽後利用,在滿足冬奧會比賽標準的基礎上,提前規劃賽後利用,積極實現精彩奧運與賽後場館可利用、可經營、可持續的雙目標。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也實現了冬季和夏季運動項目的“兩棲”能力,具備冰場和夏季項目場地雙向轉換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滿足北京冬奧會的比賽要求,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場館今後運營能力和利用率,可以滿足冬夏季不同運動的場地需求。

冬殘奧會結束後,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中心除了保障國家隊的日常訓練,還將承擔多維度的功能。在承接國內、國際單項賽事的體育比賽、教學等任務的同時,還將積極發揮功能輻射作用,將大力發展殘健融合項目,為社會和殘疾人群體參與冰上運動提供共享服務。屆時,不僅殘疾人,健全人在這裡也將體驗到舒適方便的軟、硬件服務。兩座訓練場館將通過冬季和夏季運動項目的轉換,可以變身為多功能場地,可開展球類活動、文化演出、商業推廣等,為一般的比賽訓練以及全民健身提供高標準的場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