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小城盛行著世界上最深奧、最古老的非遺文化

傳說自從盤古開天闢地,又經女媧補天、伏羲畫八卦,才真正開創了華夏的文明進程。河圖和洛書與華夏文明的起源以及易經有著密切的關係,從河圖、洛書中明顯地可以看出,它們和圍棋頗有一些相似之處,即數字用黑白符號來區別奇偶數,黑白符號也畫在線條上,說它是圍棋的前身有點牽強,但它們都採用了用黑白子的簡易變化來表達深奧內涵的表現手法,其中的喻義與陰陽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其原因還在於"道"與"棋道"是一脈相承的。圍棋棋盤有361個交叉點,與周天大數(一年的天數)相合;圍棋有四隅(四角),與四季相像;四隅各有90個點,一季有90日。圍棋有一黑一白兩種棋子,代表一晝一夜,一陰一陽,在同一個棋盤上對弈,任何一方必須以做出兩隻眼為生存的條件,並且必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這與太極圖的原理完全一致,與道的陰、陽對立互補的理念完全一致,其圖形也有相似之處。"局方而動,棋圓而靜""棋有天地方圓之象,有陰陽動靜之理,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莫不寓是",揭示了"棋道"與天道、世道、人道的一致性。詮釋著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大西北小城盛行著世界上最深奧、最古老的非遺文化

崆峒山是"道源聖地",是"道"思想的發源地;同樣,崆峒山也是"圍棋聖地",是圍棋的發源地。以崆峒山為中心,在方圓近百里的平涼境內有不少叫"棋盤嶺"、"棋盤峰"、"棋盤橋的地方,千百年來都有不少關於高人在此對奕的傳說,比如,莊浪雲崖寺的棋盤峰"、華亭的"棋盤橋"、華亭縣的"爛柯山"等,據《平涼府山川考》記載,"爛柯山"位於華亭縣城西側,相傳古時有個樵夫上山砍柴時,正好碰見兩位仙人在山上對弈,樵夫一旁觀看,等棋下完了,樵夫發現自的斧柯已經腐爛了,所以後人就將此山稱為爛柯山。這裡想特別說一下,在圍棋界有一個"爛柯山"是圍棋發源地的說法,全國有"爛柯山"和類似"爛柯山"的地方大約有十多處。在上古時期先人活動足跡在北方,而華亭的"爛柯山"很符合這一要求。把"爛柯山"定在南方,大都是僅憑人們的口頭傳說。連最近出版的《辭海》也對"爛柯山"現今的地址採取了迴避的態度,說明以往典籍的說法缺乏足夠的證據。

大西北小城盛行著世界上最深奧、最古老的非遺文化

平涼出土的一些陶器上,就有縱橫交叉的棋盤紋圖案。平涼是齊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發源地,在已出土的各種陶器上,可以見到棋盤紋圖案,這也許就是圍棋發明的啟蒙條件之一。至今,在崆峒山主峰南側的半山處,有一面積約300平方米的平臺,在平臺的南邊有一塊古樸的青石,傳說這裡就是廣成子和赤松子對弈之處,因此把這平臺叫棋盤嶺,把這青石叫棋盤石。在棋盤石的旁邊,還有一株傘形古松,彎身而立,猶如凝神觀棋,故名觀棋松。由這一傳說故事可以推論,廣成子和赤松子所下之棋必定是圍棋,崆峒山無疑就是圍棋的發源地!平涼民間至今還傳承著與圍棋相類似的智力遊戲。在平涼境內崆峒區、莊浪縣、華亭縣盛行掐方、捉鱉、釣魚、土象棋、狼吃娃,和類似八卦的轉樓、尋泉等遊戲——"丁方"。人們隨意在地上劃出縱橫九個道的方格圖案,遊戲雙方一方執石子,一方執木棍,在方格圖的交叉點上落子。遊戲規則可以做"方"(如圍棋做眼,做成一"方"可以提對方一子),可以"圍",可以"吃",最後以佔子多者為勝。這個遊戲與圍棋非常類似,可以說是圍棋的原始形態,已經被平涼市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西北小城盛行著世界上最深奧、最古老的非遺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