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即誘惑

禁止即誘惑


這段時間加入繪本推廣,我更有條件和機會與更多的孩子親密接觸,我發現很多媽媽對在孩子的吃東西和某些行為上,有強烈的控制慾望。

單拿吃這一項行為,你可以仔細觀察,越是父母明令禁止孩子不許吃哪些食物,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什麼什麼食物是垃圾食品,什麼什麼食物對身體這不好、那不好……”如果孩子本身就不喜歡吃,那自然不在討論行列。

可是,就是有那麼一群小孩,明面上一邊應承著媽媽,不觸碰那些被禁令的食物;暗地裡一邊渴望無比,內心像雨後肥沃土壤裡的野草,逆向野蠻生長。

這類孩子可能在權威的父母面前該表現尚好,如果一旦脫離父母的法眼,就變得無法控制了。

有好幾次,我帶著兒子喜歡吃的“垃圾”食品出門,只要是遇到這些平時裡“乖巧”的孩子們,就如遇到了餓狼撲食一般。有的孩子就是瘋狂地往嘴巴里塞,讓我每次被他們誇張的舉動驚訝到。如果你帶這些孩子逛超市,他們很會挑選這樣父母們列為禁忌的食品,有時候會使用小伎倆購買。

我在想,是這些“垃圾”食物太誘惑人,還是父母的阻止誇大了孩子的行為?

我外甥因為經常被要求吃父母認為健康的食物而不能好好吃飯很久了。吃飯的時候,他時常拒絕,即使被迫坐在餐桌也是如受刑一般難以下嚥食物,你看他吃東西就是折磨。到最後父母又捱不過孩子怕被餓到,又會被迫放刑在飯後讓孩子補充大量零食,如此惡性循環。

外甥不好好吃飯,父母經常嚇唬他長不高,不健康。他吃零食,又會嚇唬他吃垃圾食品會肚子疼,對身體各種不好,於是,我外甥經常非常配合地“肚子疼”,成全了父母的擔憂。

比起所謂的垃圾食品,我更希望家長們信任孩子身體的智慧。我們的身體是智能的,是會新陳代謝調整的,孩子們不會真的任性到就要吃壞自己的身體,如果是,那一定是曾經被限制和掌控了太久。

同時,我更期待父母們,讓孩子有尊嚴地享用食物。而不是把自己的恐懼,或者自己不願承擔的零花錢,硬是說成“為了孩子好”。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做的是:為孩子準備更多樣的營養食品供他們選擇,零食也給予孩子自由購買和支配的能力。至於孩子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不妨就讓孩子自己去體驗。

如果我們覺得真的無法放心孩子,那就從自身出發,坦誠地告訴孩子自己的擔心,給孩子適可而止地講解一些科學飲食的習慣和方法,至於孩子選擇怎樣去做,還是由孩子自己決定好了。

禁止即誘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