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個體和團隊?

在工作中,接到一項新的任務,你是否經歷過以下過程:

千頭萬緒,不知道從哪兒下手?

時間充裕,過分追求細節的完美?

快要完成,卻發現偏離了主題?

大限將至,只好匆忙收尾?

加班熬夜,成果卻達不到領導的要求?

如果有,那麼你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解決的辦法。

當然,這本書能帶給你的可遠不止這些。


如何打造高效個體和團隊?


《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這本書的作者赤羽雄二曾在麥肯錫工作長達14年,學習並實踐了各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辭職後創業,持續改進工作方法,不斷精進,並通過此書毫無保留的向我們介紹了高效率工作的秘訣。

我花了將近一週的時間學習、整理並消化書中的內容,覺得這可以說是一本實現職場逆襲的武功秘籍,但同時又是一本詞典。為什麼這樣評價呢,對於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作者認為“速度能夠解決一切”,速度如何獲得的呢?作者從原則、方法和技巧三個方面分別闡述,有理有據,舉的例子也都是我們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只要實踐,就一定會有收穫。此外,如果你想有針對性的解決某項問題,比如開會時間長但無效果、上下級之間的溝通障礙、在郵件上花費的時間太長,甚至是如何高效學習英語,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相應的主題,來消除你的疑惑。

《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作者首先指出了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和速度能夠解決的5個問題,然後總結了提升工作速度的8個原則以及提升思考速度的6種方法,最後,作者用大量篇幅詳細地、有針對性地介紹了提升工作速度和效率的5個大類(38個小類)的超實用技巧。

下面我就藉由這三個問題,梳理一下書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幾點內容。

問題一:速度能給你帶來什麼?

答:多次運用PDCA管理循環

PDCA是指Plan(計劃)、Do(執行)、 Check(檢查)、 Act(改進),是一種管理循環工具。

通過多次循環,才能提升工作的質量,並日益完善。

作者以製作文件為例,進行了2次循環:


如何打造高效個體和團隊?


通過對比循環1和循環2,我們可以看出,較為明顯的改進之處在於:“重新討論整體構成”和“站在閱讀者的立場進行審視”:


如何打造高效個體和團隊?


重新討論整體構成:

—可以更契合主題、條理更明晰。

—和誰討論:你自己→你的頂頭上司→你的團隊全體成員(視最終交達的層次而定)。

—經過討論,上司能夠把握方向,下屬也充分確認了上司的指示。

—如果此時發現偏離了主題,還有時間返工,可及時補救。

站在閱讀者的立場來審視:

—換位思考,站在客觀的角度,更有針對性。

如果在截止日期之前只完成了第1次循環,則沒有辦法進行優化,甚至連偏離了主題都沒時間補救。

要想實現多次循環,不斷改進,需要運用不同的節奏。首先要快速實現第1次循環,拉出框架,這樣心情也會比較輕鬆,在放鬆的狀態下,人的思路會更加清晰,頭腦會更靈活;然後迅速進行第2次循環,因為經過討論,集思廣益,也已經明確了重點,此時要在真正重要的部分下功夫......循環的速度會一次比一次快,修改的部分會越來越細緻,成果會越來越令人滿意。

每次循環之間有一個過渡階段,即“討論”,仔細想了想,我覺得可能用溝通(Communicate)一詞更加合適,因為它還可以作為一個階段性成果或者工作概要向上級領導彙報,確認進度與方向。


如何打造高效個體和團隊?


思考:聯繫自身的學習和工作背景,我覺得多次進行PDCA循環特別適合科研人員,因為能用到的地方實在太多: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年度總結、學術論文、畢業論文......此外,研究新的課題、申請基金、與企業合作策劃等方面都可以用到,不多說了,當年經驗教訓一大堆,說多了都是淚,已經深刻反省,並決心改進。

問題2 如何實現零秒思考?

答:A4紙做筆記法

作者在2015年出版的《零秒思考:像麥肯錫精英一樣思考》一書中詳細介紹了“A4紙做筆記法”。

而本書《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只著重介紹了該法的要點和效果。

將A4紙橫著擺放,在左上方寫上標題,右上方寫上日期,正文寫4-6行,每行20-30字。花1分鐘的時間寫完1頁,從早上起床後到晚上睡覺前,每天寫10頁。

作者以如何縮短會議時間為例:


如何打造高效個體和團隊?


當然,你可以寫任何內容,但前提是“你腦中浮現出的特別在意的內容”,比如,女朋友為什麼生氣?老闆為什麼總是看我不順眼?我為什麼這麼胖?

堅持寫,能提升溝通能力,消除不安和混亂,使頭腦更加明晰。

從情緒上講,將那些使你煩悶不堪的事情寫出來,落在紙上,會有一種一吐為快的感覺;你感到焦慮,主要是由於對未知和不確定因素的的恐懼和擔心,一旦寫出來,就會覺得心情舒暢。

從思維上講,寫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是一個將你頭腦中的想法分類提取出來的過程,或者說是理清頭緒的過程,這十分重要;此外,有了好的點子及時寫下來,免得過後就忘。

如果寫好了30-50頁筆記,將它們擺放到比較大的桌面上。最普通的擺放模式是將關於問題和課題的筆記放在左側,將解決對策擺在正中,將與其相關的具體對策擺在右側。

也就是一週總結一次,可在週五進行,便於安排下週的工作。

經過思考與整理之後,重新書寫筆記。這次的筆記可以較之前的詳細,不受20-30字的限制。

全部寫好後,轉移到word或PPT,形成電子版,方便查找和高速推進編寫工作。

思考:對於科研人員,最簡單的是用在寫月總結上,將每天的工作重點寫在A4紙上,每週總結一次,在形成電子版的同時補充細節,到了月底,月總結基本上自動生成了,我們只需按照系統分類即可。

問題3 什麼樣的思考方式能高效解決問題?

答:零基礎思考

零基礎思考,是指不要拘泥於先例和現狀,而應該從根本上重新思考。

零基礎思考,並不是指“幼稚的”“純粹過激的”或“無視現狀的”思考方式。歸根到底,我們必須深刻理解現狀並大膽構想,清晰地規劃出理想的成果和達到目標的步驟。

這讓我想到了《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後,王熙鳳協理寧國府,對老婆媳婦們說的第一段話:“......別再說你們這府裡原是這麼樣的話,如今可要依著我行,錯我一點兒,管不得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例清白處治。”

王熙鳳為什麼說的這麼有底氣?一方面,在於她作為臨時管理者的身份;另一方面,她事先仔細思考過,她總結了寧府中的五件風俗,當然都是不好的,比如事無專管,任無大小,苦樂不均等等。然後她對症下藥,帶來的是先進的管理方法,分組,排班,每人專管自己的工作。這樣做的效果也非常好,立刻就解決了之前寧國府的混亂狀態:“眾人領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前紊亂無頭緒”。

作者在這裡介紹的零基礎思考是側重於告訴我們每個人應該怎麼做,而曹雪芹筆下是在特定的時間段(辦理秦可卿的喪禮期間)藉由王熙鳳的手,打造出了一支高效率的隊伍。

而我們需要的是一支高效率並能持續精進的團隊。

在工作中,我們都身處在或大或小的團隊之中,為完成一項目標,需要成員之間通力合作,就好比接力比賽,你的隊伍中不能只有一個博爾特,還要有其他三位與之速度相當的選手才能取勝,四位選手只能跑完自己的那一棒,你速度再快也不可能替別人跑他的那段距離。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效率再高的人也不可能24小時工作。

因此,提高團隊的整體速度及效率至關重要。

—在項目啟動之初,是否已經建立交流群(微信群、QQ群)和共享平臺(有道雲-雲協作),並設置郵件列表?

—團隊的成員之間是否相互信賴並樂於溝通?

—成員之間是否樂於將自己的提升速度的方法充分地分享給大家?

......

關於如何打造一支高效率的團隊,你能從這本書中學到很多。

至少,現在,你的團隊中應該有一個人學習一下《零秒工作:速度解決一切的麥肯錫工作術》這本書的內容並與其它成員分享。因為一個好的團隊應該是高速高效、相互信賴、樂於分享並追求進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