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培養高素質“工匠之師”

[摘 要]職業教育是培養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和重要保障。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積極探索,建立“工匠之師”協同育人機制、創新培養模式、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強化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研究,打造職教師資培訓特色品牌,不斷提升“工匠之師”培養質量。

[關鍵詞]工匠之師;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

教師隊伍是支撐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廣東技術師範大學主動適應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面向職教、服務職教、引領職教、特色發展”的辦學定位,深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通過培養高素質“工匠之師”實現內涵式發展,以培養高素質“工匠之師”為使命擔當,堅定不移地開展職業技術師範教育,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深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提高“工匠之師”培養質量

建立“工匠之師”協同育人機制。廣東技術師範大學以國家職教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為依託,聯合地方政府、本科院校、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150多家單位,牽頭組建了“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聯盟”“廣東省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聯盟”,建立協同育人共同體,推進“工匠之師”培養體系系統化、政校企育人協同化、職前職後一體化,建立起“工匠之師”規範化、多層次、全方位的協同育人機制,打造職教師資培養培訓的品牌。

在“行-校-企”優質資源融通機制層面,學校通過共建產業學院、教學基地、企業工作室等舉措,搭建校企資源融合平臺,形成“企業主導+學校主體+師生參與+校內實施”的“工匠之師”培養協同新機制。在“校-政”協同平臺層面,學校積極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與地方政府聯動,共同推進區域職業教育發展,致力於高素質“工匠之師”培養。在“校-校”合作機制層面,與高職院校聯合開展職教師資培養,實施“雙師型”職教師資五年一體化貫通培養新機制,顯著提升職教師範生的培養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加強協同育人全過程的制度化建構,學校牽頭制定了《校企合作協同育人試點工作方案》等系列規章制度,完善協同育人制度。

創新“工匠之師”培養模式。根據國家《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政策制度框架,政校行企四方聯動,研製中職“雙師型”教師能力標準、培養方案與培養質量評價標準,確立“工匠之師”培養的“三性融合”目標體系:一為專業性,即明晰“工匠之師”的師者能力,要求具備國家教師資格框架中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具備將複雜度高、集成性強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整合到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的能力。二為職業性,強調職教師範生多元職業能力的培育,凸顯教育實踐與企業實踐的銜接與聯動,加強職教師範生培養的情境性、經驗性、反思性、養成性的職業環境建設,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的無縫對接。三為師範性,師德養成教育是基礎,樹立師德典範、職業道德典型,切實提升職教師範生師德內化的主體性和自覺性。教學理論和實踐能力是關鍵,通過校內教學實踐、職業院校教育實踐和行業企業社會實踐強化職教師範生的教學、教研和管理基本技能訓練。

為落實“三性融合”目標體系,學校開展“工匠之師”培養模式的系統性創新與變革。一是共建“三基地”,通過協同建構“校內實踐基地”“行業企業實踐基地”與“職業院校教育實踐基地”,打造政校行企共生共贏的人才培養生態。二是研製 “三證書”資歷架構,確立學歷學位證書、技能等級證書與教師資格證書的一體化培養過程,確保職教師範生既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良好的專業實踐技能;具有開展理論課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訓練的能力。三是創建 “三導師”制度,開發研製“三導師”隊伍的任職標準、職責規範與任務要求,保障職教師資的培養質量。四是協同建構“5+3+4”課程體系。“5”是指“校企校”三方共同開發“通識課程模塊+專業理論知識模塊+專業實踐知識模塊+專業實踐技能模塊+教育教學能力模塊”等5大教學模塊內容;“3”是指為“課內+課外+校外”3環節鏈式連接機制;“4”是指“專項實訓+整合訓練+創新創業訓練+探究式實訓”4個交互階段“理實互嵌”的實訓課程體系。五是創新招生與培養模式,形成“中-高-本-碩”貫通培養體系。

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改革教學科研評價機制,進一步激勵教師立德樹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是實施“達之學者”計劃,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為職教師資培養奠定人才基礎。二是拓寬師資隊伍國際化視野,分批次選派骨幹教師赴德國、美國、英國和港澳地區高校進行中長期交流或訪學,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三是通過校校、校企之間的雙向互聘、掛職鍛鍊、協同教研、企業實踐等方式,聘請了企事業單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兼職導師,構建了培養高素質“工匠之師”的“三導師”體系。

聚焦教師發展研究,打造職教師資培訓品牌

強化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研究。構建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理論研究與決策諮詢一體化平臺,積極承擔國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門政策研究與各類標準制定任務,提升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與水平。學校承擔了教育部“雙師型”職教師資認定標準研製工作,編制了《廣東省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藍皮書》等相關政策文件,並研製了3個職教師資專業大類的國家培養標準和認證資格標準,及5個職教師範專業的省級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

組建高水平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研究學術共同體。作為理事長單位,學校牽頭組建廣東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聚集了眾多職業院校及職業教育領域專家學者,打造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研究高地;依託設立在學校的全國首個省級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持制定了《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程建設標準》等國家標準和規範,為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貢獻了智慧。

打造職教師資培訓特色品牌。進入新時代,職教師資培訓正逐步朝品牌化、特色化、個性化方向發展,學校在多元協同的歷程中建構師資培訓平臺和項目品牌,強化了職教師資培訓特色品牌的凝聚效應。

創建服務需求的全鏈條、多層次、一體化培訓項目體系。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重點領域開發符合社會需求的培訓項目,尤其是在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交通與物流等領域的品牌項目培訓了大批職業素養深厚、師範技能精深、技術水平高超的現代“工匠之師”。

形成職前職後貫通融合、技術與職業緊密結合、線上與線下多元混合的培訓特色。學校採用“集中培訓+企業實習”“集中培訓+職業學校實習”“基地培訓+出國培訓”等研修結合的多元混合方式,開展個性化、定製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成為職教教師專業發展的“加油站”。

提高職教師資培訓的基層服務能力。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學校採用“送教上門服務”“訂單式培訓”等培訓方式,為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培訓師資2萬餘人。依託國家民委少數民族職教師資培訓基地,開展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四川和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教師資培訓項目,助力民族地區發展。

堅定辦學定位,譜寫“工匠之師”培養新篇章

展望“十四五”,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學科建設上水平,服務職教創特色”的發展思路,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技術師範大學新徵程。

奮勇當先,大力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以高水平學科建設為引領,強化培養“工匠之師”的核心職能,建設一流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培育一批一流職業技術師範專業,進一步提升職教師資培養層次,探索建立職教師資“本-碩-博”培養新體系,堅定不移培養高素質“工匠之師”。

主動作為,構建產教融合的職教師資多元培養培訓格局。服務國家產教融合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打造產教融合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創新職教師資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為提高“工匠之師”培養培訓質量提供學校經驗。

【作者駱少明: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校長】

原載2020年第19期《中國高等教育》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