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衢江法院:优化司法服务 为县域治理现代化赋能强基

衢州衢江法院:优化司法服务 为县域治理现代化赋能强基

调解员在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调解

衢州衢江法院:优化司法服务 为县域治理现代化赋能强基

诉讼服务中心整体入驻区矛调中心

衢州衢江法院:优化司法服务 为县域治理现代化赋能强基

网格法官同网格员一起调处旅游纠纷

衢州衢江法院:优化司法服务 为县域治理现代化赋能强基

网格法官开展司法宣传讲座

衢州衢江法院:优化司法服务 为县域治理现代化赋能强基

网格法官工作室、巡回智慧法庭揭牌

  通讯员 苏来琪 文宣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司法服务触角向基层末梢延伸,主动融入党政主导的“主”字型基层治理运行架构,在助推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同时彰显司法的责任和担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点单式”服务,引导法官“沉下去”

  “现在好了,工作中遇到法律问题,手机上点一点,法院很快就会派人前来帮忙解决,真的很方便。”衢州市衢江区某村村支书老胡表示。

  要论做群众工作,村支书老胡绝对是一把好手,可一旦碰到专业性很强的法律问题,他有时就不怎么吃得准了。近日,村里的一起纠纷就让他感觉非常棘手。

  村民梅某与邻村的江某是世交,20多年前,父辈为方便耕种和管理,互换了承包地。此后两家各自在互换后的土地上劳作,一直相安无事。然而今年政府一个项目落在村里,让事情有了变化。按照征收方案,梅某现在耕种的土地在被征收范围内,除能够获得补偿外还有资格购买失地保险等。征收公示出来后,江某极为不满。他表示,父辈只是互换了土地管理权,而非法律意义上的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所以梅某家被征地块的有关福利待遇都应当由他家享有。双方为此僵持不下,相互指责对方不遵守父辈达成的口头协议。村干部多次劝说无果。

  眼看纠纷越闹越大,甚至有可能耽搁项目工程进度,无奈之下老胡通过“村情通”下单,请求衢江法院指派法官介入协调。法官介入后,第一时间找当地村镇干部、人民调解员了解情况,通过走访村民、实地察看,深入了解案情。经过多次上门协调和释法说理,最终梅某同意让出一部分补偿款给江某,双方握手言和。

  如今,基层点将、部门下沉、干部入村已经成为衢江最具有辨识度的基层治理模式。2018年起,衢江法院在全区3000余名网格员中遴选175名网格员担任法院兼职调解员,形成了法官和网格员双向互动机制。仅2020年1至9月,法官就应网格员邀请上门调解案件400余起,调解成功率85%以上。

  为畅通法院与基层调解员之间的沟通渠道,衢江法院依托移动微法院、ODR、衢江“村情通”等平台,搭建信息化“绿色通道”,全区21个乡镇的网格员、基层干部随时随地都可以“点兵点将”,邀请法官介入,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网格化”服务,架设干群“连心桥”

  今年9月,衢江法院廿里法庭庭长杨昊和往常一样利用“周二无会日”参加组团联村活动。而这次,他还要给一位老奶奶带去一个好消息:“你们老两口的低保办下来了!”

  杨昊是衢江法院廿里法庭的庭长、员额法官,今年5月,他又多了一个身份——衢江区后溪镇的网格法官。办案之余,杨昊经常会来到对接网格,与群众拉拉家常,找村干部、网格员了解村里的近况。

  一次,杨昊从网格员那里得知,村里有一对老夫妻身患疾病,如今老两口生活过得非常拮据。然而他们的子女却不孝顺,村干部多次劝导仍不愿意赡养老人。杨昊马上联系上了老人的子女,告诉他们赡养父母不仅是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拒不赡养父母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番释法说理后,子女们很快达成了赡养协议。

  鉴于老两口的实际情况,杨昊还第一时间联系镇里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我认为法官不仅要懂法,办好案子,还要用心用情帮老百姓解决困难。”杨昊说。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人民法院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度,衢江法院8名在职院领导、5名退居二线的院领导一齐上阵,每人分别对接1至2个乡镇,并定期开展走访,帮助乡镇解决法律难题,携手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

  此外,衢江法院还会同区委政法委、司法局在全区设立5个“巡回智慧法庭”和19个“网格法官工作室”,推动形成“一乡一法官”的工作机制,实现网格法官在全区21个乡镇的全覆盖。

  考虑到村民们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衢江法院还创新“巡回审判+就地宣讲”的法治宣传模式,在审理民间借贷、土地纠纷、家事纠纷等案件后趁热打铁,就地开展5至10分钟的宣讲,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一站式”服务,打造解纷“终点站”

  “衢江的办事效率真高,不到3天就把纠纷化解掉了,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总算落了地。”拿到裁判文书,某物业公司老板对衢江高效化解公司和业主们之间关于物业费及装修押金纠纷一事有感而发。

  几年前,业主们按照物业公司的要求交纳2000元装修押金,物业公司口头承诺装修完毕后予以返还。但是后来物业公司因种种原因没能及时退还,直接导致了很多业主联合起来拒交物业费。后来,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与该物业公司解除了物业服务合同。2020年初,经小区业主委员会催告,物业公司退出涉案小区物业服务,同时20多位业主还将物业公司起诉到法院。法院按照当事人意愿,把案件分流到区矛调中心的物业调解组织。在法官的指导下,人民调解员很快就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困扰双方已久的烦心事得到一揽子化解。

  今年8月,衢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开始成建制入驻矛调中心,道交、金融、速裁办案团队的4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9名司法雇员成为首批常驻矛调中心办公的人员。同时,与诉讼服务中心一同完成入驻的还有9大专业化调解组织。截至目前,中心共有常驻部门15个,轮驻部门11个,派驻人员约90人。

  如今,在员额法官的指导下,人民调解员逐步成为诉前调解的主力军,先调解、后诉讼成为常态,据了解,自9月1日以来,衢江区矛调中心共调解案件820件,进入诉讼的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8.88%,诉源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最基层,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而构建起‘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分层递进式解纷格局,真正做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衢江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晓清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