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流變:「篆書」的簡單認識(下)小篆篇

小篆是由未一統的秦國大篆基礎上改變而來,偏旁部件的位置和寫法基本一致。只是結構形態更加穩定也均勻對稱,把異體字統一,把原有過於複雜的結構進行了簡化,因為其清晰明瞭,更方便眾人識別。這種演變過程是因為社會化需求的進程自然形成的,目的就是提高全國的溝通能力,類似當代的簡體字演變流程一般,這種目的性促使了小篆的快速成長。

書法流變:「篆書」的簡單認識(下)小篆篇

雖然秦王朝統一時間不長,但是文字的統一的確促進全國範圍的文化交流,這種促進結果更是在漢代得到完美的體現,漢代繼承秦制,以吏治事,文字書寫也同樣沿襲下來。而書寫大小篆也是選拔官員中的「八體」中的必考項目。

如果說大篆依舊有象形符號的影子,那麼小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脫離象形,真正進入了文字圖形化,所有漢字的的字形結構以統一的原則進行構成,並且根據這種依據又衍生出更多的漢字。而我們也可以依據這種規律,很快的認識、分辨、理解每個漢字的讀音、意思。這種系統的形成我認為是對中國字之後的演變定下了基調,無論是之後的漢字,雖然字形有諸多變化,但是造字系統仍然是以這種思想構成的。

說文解字中,從意,從音、從偏旁,每個字都有註解,當然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其實說文中收錄的字並不全面或者是完整的,原因還是因為資訊不通,交通不便,甚至是區域原因等,許慎收錄的漢字是常用、通用,流通全國比較常見的漢字,但是通過說文我們可以看出很多字以偏旁定義範圍,以偏旁進行分類,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這四個原則在當時便已經形成。以後有機會會專門對此做一期介紹。

書法流變:「篆書」的簡單認識(下)小篆篇

那麼小篆具有哪些特點呢? 小篆結構呈現為長方形,這種形狀有效的將不同的文字都能統一到一個空間中裡。其次筆畫均勻,粗細變化少,結構規範,構成的規律比較清晰,裝飾性強。當然這裡的筆畫均勻和粗細變化少這些特徵僅僅限於現在我們所見的碑刻,因為同時期的墨跡本留存很少,並且當用於日常書寫時,這種端莊的規範性、裝飾性會大大減弱,更趨向活波靈動。


書法流變:「篆書」的簡單認識(下)小篆篇

因為當下學習的時代背景,學習渠道很多,互聯網、印刷品、仿真品、博物館亦或是收藏的真跡,都是可以學習,並且隨著科技發達,出土的文物也越來越完整,時間斷代也也在不斷刷新,古人未發掘之,未了然之,都讓我們更加立體的對那個時間段有一個更全面的理解,所以大小篆的學習過程中,鑄刻、碑刻和手寫需要分開看待,同樣因為功能性不同,比如官方告示和民間俗寫的區別,亦或是貨幣、瓦當、漢磚、鏡銘的區別,我們也要分開看待。

今天的內容就暫時到此,希望對喜歡書法的朋友有啟發,如果您喜歡請您關注我們,給予我們收藏點贊轉發,並且留下您的看法想法,我們一起討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