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眼美女、IEO 和区分 FIND、STC 算法

第二眼美女、IEO 和区分 FIND、STC 算法

一、第二眼美女

十年了,比特币从08年诞生,从无到有整整十多年。最开始,经历着全球经济危机的阵痛,一群极客为了信任需求创造了比特币,生生死死,反复折腾,比特币在18年达到顶峰。区块链也变得越来越有名,自然吸引了更多人开始关注,待泡沫散去,区块链禁了,区块链要死了……但是区块链依然在前行中。

3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197家公司获得审批。不是说通过了就怎么样,而是说区块链技术是有存在价值,只是以何种形式呈现未知而已。

“第三眼美女”理论,第一眼美女,一见就很漂亮,但是不属于大众范畴。第二眼美女,虽然容貌不如第一眼美女,但是气质和谈吐让大众倾心。不过,和第二眼美女交往成本依然有点高,大众都喜欢,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即使得到了,第二眼美女脾气也未必好。

第三眼美女,属于大众范畴,她们未必显眼,但是接触就久会还不错。因为她们没有第一眼和第二眼美女那样的光鲜外表,但是如果依然能吸引人的话,肯定在某些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第一眼美女,我想就是区块链前十年的样子,从0到1,完全的去中心化,数字化账本,颠覆互联网,改变世界,每一个刚开始接触区块链,并加入其中的时候,不管是因为暴富效应还是信仰,都将这些炫目华丽的词语奉为圭臬。

08 到 18 年,技术创新:POW、POS、Lightning、Liquid等,一听就很高大上,不让大众所知道。开创性的技术差不多了,慢慢微创新多起来。区块链告别狂突猛进,沉淀下来修炼内功,让技术带来的好处发光发热,从第一眼美女转变为第二眼美女,不知道会不会又是一个十年呢?

第二眼美女,更多人参与进来,1500多种代币,300多个交易平台,不再是极客专有,每个想了解的人都可以去了解,虽然仍有门槛将大部分人挡住,敏感的人开始关注起来。

二、IEO

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顾名思义就是交易所发行代币,由币安率先发起。作为中心化的交易所,利润来源就是交易手续费、上币费和广告费等,就需要更多的活跃用户。

在区块链还处于“第二眼美女”阶段,用户存量就那么多,币安活跃用户多了,自然火币或 Okex 等其他的就少了。怎么让用户“移情别恋”呢?赚钱效应,有奶就是娘。只要用户看到涨涨涨,就会蜂拥而至。所以 IEO 出场就是必然的。项目方不在需要像 ICO 时那样,苦巴巴地找代理、交易所和用户公开募资,都是交易所自然流量。

经历过 ETH 的 ICO 狂潮,应该知道好项目,从来都是不差钱,有的是机构、资本、用户抢,甚至到后来直接取消募资。而且技术牛逼的好项目,都着眼于未来,合法合规地接受监管,被更多人关注,也被更多人持有,筹码分散的开,熊市里自然是无法做到没事涨涨涨。

显然需要 IEO 的项目,其实大部分都不是牛逼的好项目,不过要是有赚钱效应,谁在乎呢?

三、区分 FIND

区分,从2017年11月至今已经运营一年半了,将于本月份28日在 BitGOGO 开启 IEO,好不好暂时不好说,但是到底区分的 FIND 值多少钱呢?还是可以猜猜的。

区分是一个分布式评测为核心的区块链投资平台,能拿来对比的是币乎和 Steem,后者不是太了解,就用币乎来估估值。

投资有时候买的是预期,腾讯和建设银行,明显后者的盈利让人仰视,但是腾讯的股价确实高高在上,就是因为购买者觉得未来腾讯还能涨涨涨。区分和币乎,两者并没有像交易所一样有确定的利润来源,只能比比预期活跃用户。

币乎,统计 19 年 1 月到 3 月,总访问人数为 1.3M,价格为 0.023 元(4月25日),非小号查询流通量为 250 亿,计算出流通总市值为 0.023 ✖️ 250亿 = 5.75 亿。基于以上数据,可以推算出每个用户平均价值是 5.75亿 ➗ 1.3M = 442 元。

在如今的熊市行情下,假定区分的每个用户平均价值是 400 - 500 元,统计19年1月到3月,总访问人数是 9000 人,流通量为 10 亿,推导出区分的流通总市值在 3.6 - 4.5 M 之间,推算出区分的 FIND 单价在 0.0036 - 0.0045 之间。而根据区分 IEO 认购单价在 0.0095 - 0.0099 之间,算是三倍起售,比较贵了。

简单推算,不作参考建议。

#思维模型01 STC 算法

《创新算法 TRIZ》中的 STC 算法是:尺度(size)、时间(time)和成本(cost)的首字母缩写。来做题:

航海过程中需要用船锚来牵引大船。船锚的重量和船的体积之间有一个计算比例,比如说一艘船的重量是一吨,这艘船锚的牵引力在 10 吨左右。在硬泥环境下,船锚的牵引力没问题。一旦碰到有淤泥或洋流的海域,船锚牵引力会受到影响。如何增大船锚的牵引力?把 10 吨的牵引力变为 15 吨、20 吨乃至100 吨?

静静等待一下子。

船的重量变化,船锚的重量变化,我们几乎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两者身上。就像最近看一些指导英文写作的书或文章,国外的写作大师都力求简介,能少一字是一字。而国内的话,都是排比、比喻,怎么华丽怎么来,一加再加。这导致思维定势,缺什么就直接加上什么。

STC 算法提供的思维模型: 第一步:尝试抽象的概念来描述你的系统。很多时候,都是手拿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要不拘泥于现有的概念,试着放下锤子,如果把船抽象描述呢?

有什么样的办法,能够在水中牵引十吨、十五吨或二十吨的重量呢?

分离出整个系统的核心因素:物质(船)、牵引(船锚)和水(海水)。

第二步:时空变形、任意系统,都存在三个核心要素:尺度、时间和成本。尝试将其中两个要素固定,将剩下的第三个因素极端化,就更容易获得有创意的答案。例如:固定住时间和成本,尺度无穷大会如何?尺度无穷小会如何?

固定住船和船锚,水无穷大无穷小会如何?找到了答案,给船锚加上制冰能力。制冰增大牵引力,等完成后把冰溶解就可以了。

很有意思的思维模型,对尺度、时间和成本采取无穷大无穷小变现,就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