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万!5.5万!海口一村民两次自拟上联 出“重金”征下联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海口4月24日消息(记者 王燕珍)4月24日,南国都市报报道了海口市演丰镇塔市村委会仓头前村村民王平自拟上联,花5万多元征集下联的事。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来自各地的网友已经跃跃欲试,应征下联。这样一位农民出身的人,为何数次自掏腰包做征联活动?据王平称,他是南国都市报的铁杆粉丝,虽然自己是一名农民,但很喜欢文学,他觉得选择以对联方式记录一些重大事件很有社会意义,又能宣传家乡,还能结交朋友,如今他的老年生活也更丰富了。

“今天我的电话一直响,以前认识朋友们都看到报道了,对我这个上联都很感兴趣,说也要应征下联。”王平高兴地表示,他是《南国都市报》的铁杆读者,喜欢书法和对联,每一次发出征联活动,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南国都市报》,这些年他曾先后两次通过南国都市报发出有奖征联活动。

8.7万!5.5万!海口一村民两次自拟上联 出“重金”征下联

王平

王平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仅是高中文化程度,当过教工,也当过电影放映员,还在医院当过宣传员。也许是因为这么多年干过的工作都与文字打交道,所以他有着很深的文学情怀。他在自家里还专门设了一个书屋,虽然房间很简陋,但是一张大桌子上放满了各种毛笔、书法作品等物品,地上更是堆满了他写的书法和对联。

王平说,能够做有奖征联的事,是因为自家有房子收租金。但在生活中,王平还是保持着那个年代出身的人的节约,他所开的车,还是一辆很多年的老车了,“不该花的没必要花,该花的还是应该花的。”

每一次的征联,王平说觉得都是很有社会意义。当年一得知要建设铺前大桥,作为本地村民,王平说,他除了期待和开心,更憧憬大桥通车后将会给家乡带来的改变。那么,通过什么方式记录下这些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创上联,面向全社会征联的方式,一时间,来自陕西、河南等全国各地的楹联爱好者,都纷纷投稿。先后两次对外征联,就收到了2000多件应征的下联。

两次自掏腰包面向社会征联,又在村道上建了以征联内容为主题的百米乡村文化长廊,还特意请了参与征联得奖的老师们从外地来到海南,见证长廊的建成,在通车的铺前大桥走了走,这些事就是王平认为的“应该花钱的事”。据王平说,为搞征联活动和建文化长廊等,这些年他已花了五十万左右了。

谈及花这么多钱,去做征联的事,家人是否支持?王平笑说:“的确会有亲朋好友说我没必要花这么多钱,但我的子女都很理解我,认为我喜欢就好。”

“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在我看来,对联是很深奥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特别有意思。讴歌抗疫英雄,自创上联,通过征联的方式,就会有更多人参与活动。”王平说,选择征联方式,一方面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文学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人了解海南,了解他的家乡,现在在他看来,还是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应的。

王平的征联之路:

2010年3月7日,南国都市报报道了海口市演丰镇塔市村委会仓头前村村民王平自拟上联“一桥二岸连,三墟四镇欣,五六里飞渡,七星塔市悬,八彩铺前程,锦山艳九天”,并自掏腰包向社会征集下联,以独特的方式庆祝即将动工建设的铺前大桥的事。同年3月18日,不到半月收到百余下联,王平继续征集佳句。

2016年9月22日,由于一直没有征集到最合适的下联,王平再次提高了奖金,出8.7万“重金”征下联。“重金”征下联消息发出不到一个月,全国各地80多人应征。

2019年3月18日,铺前大桥通车。

大桥始自文昌市铺前镇,途经北港岛,止于海口市演丰镇塔市。王平从那时起,就开始筹划在村道上建百米乡村文化长廊的事。

2019年9月27日,南国都市报报道了王平自筹资金,在仓头前村的路边所建的百米乡村文化长廊,“乡村文化长廊”由 20多块大大小小的石雕组成,涵盖了来自海南等地的多位文学爱好者的楹联、诗词和书法作品,其中就有个别作品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者所对的下联。

8.7万!5.5万!海口一村民两次自拟上联 出“重金”征下联

上联为:钟南山 火神山 雷神山 山山屹立 降恶魔 佑疆土 雄姿巍展中华秀

征联要求:下联必须以全球范围内真人、真事为原形,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题材内容(反对虚构、假设),人名、地名请注明。联律、联韵、规格还要符合楹联要求。

奖金:一等奖一名,奖金为3.8万元;二等奖两名,奖金各48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各1800元;四等奖四名,奖金各600元。

征联时限:80天(自2020年4月26日至2020年7月16日止)

投稿方式:稿件用电脑打印,来稿人采用实名制,并写清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编,用挂号信函寄至: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琼山中 学初中部 梁琼勇先生收 邮编571100,来稿恕不退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