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耀眼螢火,投身鄉村建設

鄉村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是遊蕩者想要回歸的質樸的靜謐?是所謂有志者想要逃離的乏味的貧窮?是林蔭下的歲月靜好?是驕陽下的揮汗如雨?雖是因人而異的定義,卻承載著相似的深情。它不完美卻總佔據著心的位置。

2020年7月21日起,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魚丁個人暑期實踐團隊於河南省周口市朱口鎮孫莊展開了暑期實踐活動。目的在於瞭解鄉村心聲,改善鄉村大環境。團隊的第一項任務是體驗農活,拔草、打農藥、採摘果實、種花等都一一嘗試。團員表示:“最累的不是每一次的邁腿抬胳膊彎腰,而是那落不下的太陽和看不到的地頭。”團隊的初體驗便嚐到了苦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愈發深入人心。農民很辛苦,但收穫時的喜悅也是藏不住的。

化成耀眼螢火,投身鄉村建設

圖為在農家菜園裡拔草、摘辣椒

青壯年外出務工,老一輩幫忙看家帶孩子是農村的一種普遍現象。老齡化日益嚴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團隊走近空巢老人,傾聽他們的思念和嘮叨,傾訴自己的感動和日常,就這樣互相撫慰著,就這樣祥和地對坐著。然而問候只是最基本的禮貌,團隊也要做些實事。幫老人收拾庭院,做些家務,喂家禽等,幾乎包攬了所有視線所及的活兒。真正瞭解群眾心聲才能更高效地解決問題,空巢老人們需要子女的陪伴,陪伴相比於金錢能帶來更多的幸福感。

化成耀眼螢火,投身鄉村建設

圖為老奶奶在準備午飯來招待魚丁團隊

同時團隊為留守兒童提供無償家教與陪伴。在那夏天悶熱的晚風裡,最讓人留戀的便是孩子們清脆的笑聲。留守似乎是他們從出生起就註定要承擔的現實,他們懷揣著單純且無助的心,能做的卻只有守望和接受。農村教育資源短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需被重視,興趣也需多方拓展。留守兒童多單純怕生,不善交際,眼裡多一分孤獨和恐懼。對他們付出真心就易有回報,這群可愛的朋友是團隊很大的收穫。

化成耀眼螢火,投身鄉村建設

圖為與可愛的小朋友的合照

化成耀眼螢火,投身鄉村建設

圖為幫另一位小朋友買蛋糕過生日

據觀察,此處農村的基礎建設存在一定問題。垃圾和汙水處理不到位,街道環境有待提高,村民普遍環保意識較差。由此團隊著力於街道美化、垃圾清理、農藥廢棄包裝的處理、衛生安全的宣傳展開了行動。村莊外圍是垃圾聚集的地方,田間地頭是農藥包裝聚集的地方,團隊在摸清重點後下手穩準狠,整體提升了村莊的衛生狀況。

化成耀眼螢火,投身鄉村建設

圖為團隊在村莊外圍撿垃圾,美化環境

鄉村很難留住人才,但鄉村需要人才來管理。鄉村振興不靠喊口號,靠大家齊心協力幹實事。教育、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環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魚丁團隊的暑期實踐活動只是微乎其微,但也正是這樣微乎其微的共同努力讓人看見鄉村的改變,讓人相信螢火也能照亮世界。大概每一座城市開始之前都是一片小小的村落。

圖:孫淑婷攝 作者:孫淑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