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遗失是个遗憾,如果能发现全本,将会改写古代文史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五千年多年来的文化积淀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瑰宝。然而,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总会有些珍贵的文化书籍或毁于天灾,或毁于人祸,或散落于民间,这些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再存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永乐大典》的遗失是个遗憾,如果能发现全本,将会改写古代文史

今天本文要介绍的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年间下令编著的《永乐大典》,这套巨著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囊括了中国14世纪以前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大百科书籍,但可惜的是,《永乐大典已经被遗失,它的正本至今仍不知所踪。

《永乐大典》的遗失是个遗憾,如果能发现全本,将会改写古代文史

根据史料记载,《永乐大典》的内容博大浩如烟海,令后世惊奇不已,为世人所赞叹不已,这套书籍包罗万象,历史、文学、书法、科技、医术、农学、戏曲、收工、军事等领域无所不涉及,全书共11,095册,几乎将明朝之前数千年的文化书籍全部归纳在其中。令人遗憾的是,这套文化巨著由于历史原因早已不慎遗失了,现如今只剩下残破的副本。于是,本文有个大胆的设想,如果遗失的《永乐大典》全套正本被后人重新发现,这对于中国甚至是世界来说,将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呢?

《永乐大典》的遗失是个遗憾,如果能发现全本,将会改写古代文史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自从明成祖朱棣登基以来,他每天都公务繁忙务,当他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时就会翻阅书籍寻求答案,但各类书籍零零散散,翻阅起来很不方便,所以他就萌生了修一部百科全书的想法。永乐元年,他任命当时全天下第一才子解缙担任修书的总负责人,以"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作为编撰这本书的宗旨。

《永乐大典》的遗失是个遗憾,如果能发现全本,将会改写古代文史

次年,《永乐大典》的草稿首次完成,明成祖将其赐名为《文献大成》。不过,当朱棣翻阅这套书籍之时又发现尚有众多有用内容未被录入该书中,因此很不满意。永乐三年春,朱棣再次下令众臣对这套书籍进行了第2次编写,这次参与编些《永乐大典》的官员数量之多为史上罕见,参与重修书籍的工作人员竟达到了2169人。

《永乐大典》的遗失是个遗憾,如果能发现全本,将会改写古代文史

永乐五年,《永乐大典》正式定稿,。这一结果令朱棣十分满意,他正式将这本书定名为《永乐大典》,这个名字将被后世所熟知。可惜的是,后来在1449年时,收藏在南京皇宫里的书籍原稿被烧毁,只剩下北京紫禁城中的一套正本。祸不单行,1557年,紫禁城再次失火,不过幸好嘉靖皇帝早有防备,才让《永乐大典》幸免于难。

《永乐大典》的遗失是个遗憾,如果能发现全本,将会改写古代文史

心有余悸的嘉靖皇帝帝害怕再次发生皇宫失火的事件,于是便下令让人重新抄写了这套书作为副本备份。所以,根据《明史》记载,真正的《永乐大典》应该是有正本和副本两套完整的书籍。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从副本的抄写工作完成以后,《永乐大典》的正本去向就成了一个谜,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正本被毁的信息。

《永乐大典》的遗失是个遗憾,如果能发现全本,将会改写古代文史

明清易代以后,就连现存于世的副本,都惨遭不测,被清军损毁了一部分。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时,这套珍贵的副本又有一部分葬身于火海,还有部分甚至被侵略掠夺到国外,成了流失海外的珍贵收藏品。现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明确知道《永乐大典》具体下落的只有400多册,分别藏身于8个国家的30多个收藏机构,可是这些书籍都只是嘉靖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副本。

《永乐大典》的遗失是个遗憾,如果能发现全本,将会改写古代文史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重新发现《永乐大典》的正本,必将能惊现于世。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不少内容都将会被重新改写,很多古代科技和文史知识将重现于人们的眼前,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进程。

参考资料:

《明史》

如需了解更多有趣历史知识,欢迎大家订阅关注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抄袭,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文章完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