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新世紀中國人該讀什麼書?


季羨林:新世紀中國人該讀什麼書?


  • 文:季羨林
  • 原標題:跨世紀中國人該讀什麼書


現在什麼都講“跨世紀”。我體會,其意無非是想告訴人們:再過五年,一個新世紀就來到眼前了。到了新世紀,人們都應該有“萬象更新”的意識,有點新精神,有點新活力,乾點新事情,搞點新創造,使自己和人們耳目都為之一新,不管男女老幼,都努力成為一個新人。


我們現在談該讀的書,也應該著眼於此點,否則就毫無意義。既然講新,就必須先知道舊,新舊是對比而形成的。


同21世紀的新相比,過去和現在都屬於舊。專就讀書來講,過去和現在是什麼情況呢?整個社會的情況,我說不清。我只能說一說我比較瞭解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情況。


讀書要跨過知識的邊界


我總的印象是:其量頗為可觀的學者,知識面不夠廣,文理科分家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對當前世界思想界和科技界最新的發展不夠關心,如此等等。特別是理工科的學者普遍輕視文科,這同當前的社會風氣和某些人的倡導有關,這裡用不著詳談。


我只想指出一點:歷史和現實情況都告訴我們,沒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科技的發展是有限度的。文理涇渭、楚河漢界的想法和做法已經陳舊了。


季羨林:新世紀中國人該讀什麼書?


現在國內外有識之士,已經逐漸感到這一點。世界學術發展的方向,即使還不能說是全方位的,但在某一些方面,漸漸消泯文理的鴻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許多嶄新的學科出現了,人們的眼界大大地開闊了,過去沒有提過的問題,現在提出來了;過去沒有使用過的方法,現在使用起來了。人們眼前,豁然開朗。我們面對著真理又向前走近了一步。我在上面曾談到努力成為一個新人的問題,這就是成為新人的最重要的條件。


環顧全球,西方有一些學者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最近幾十年來興起了幾門新學科。雖然多以自然科學為出發點;但一旦流佈,文科的一些學科也都參加進來。我舉兩個最著名的例子:一個是模糊學,一個是渾沌學。二者原來都屬於自然科學,然而其影響所及,早已超出了自然科學的範圍。


我認為,這就是世界學術發展的新動向、新潮流。現在我們考慮學術問題和與學術有關的諸問題,都必須以此為大前提。如果同意這個觀點,我們再談讀書問題,就算是有了共識,有了共同的基礎。


季羨林:新世紀中國人該讀什麼書?


通過讀書成為通人


我認為,跨世紀的中國人,除了不能讀書者或不願讀書者外,能讀書的都應該成為一個通人,眼界開闊,心思敏銳,博古通今,知識面廣。這裡可能有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層次,但基本要求則是一致的。中外歷史和文化,古今歷史和文化都應該懂一點。


關於中國史,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等等諸老的著作都可以拿來一讀。但是,不管這些鉅著曾經多麼輝煌,曾經有多麼大的影響,到了今天,諸書的時代烙印太深刻了,難以適應當前的要求。中國通史實有重新編寫的必要。


對於中國文學史,我也有同樣的想法。


關於中國思想史,侯外廬、張豈之的著作,還是可以讀的。


外國的歷史和文化,我還沒有發現什麼特別引人矚目的著作,無法介紹。


關於中國科技史,李約瑟的著作是必讀之書。


要重視文化交流史


我在這裡想著重推薦一本必讀書:週一良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文化交流史》。我在很多地方都講過,文化交流是促進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之一。世界上的民族,不論大小,不論歷史長短,大都對人類文化各自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說文化是一個民族創造的是法西斯論調。可是,人們往往對文化交流注意不夠。實際上,文化交流史是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最好的教材。這樣的書應該廣泛宣傳、廣泛閱讀。認為它可有可無,是完全錯誤的。


我熱切希望讀者們能自己選擇幾本,仔細讀一讀,必能開闊眼界、增強思路。所有跨世紀的中國有文化能讀書的人們,決不應掉以輕心。


最後,我還想說上幾句似怪而實不怪的話。所謂“世紀”是人為地創造出來的。如果沒有一個耶穌,也就不會有什麼世紀。大自然並沒有這樣的劃分。中國古代以干支紀年,在某一個朝代以皇帝的年號來紀年,我們照樣能寫出二十四史來。但是,現在既然全世界都接受了所謂“公曆”,也自有它的方便之處。我們可千萬不要忘記,這是人為地製造出來的東西,不必賦予它什麼神秘的意義。有些人一提到“世紀末”就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是大可不必的,而且似乎有點可笑的。因為在文章的題目中有“跨世紀”這樣的字樣,所以對“世紀”說了這一番話。


1995年5月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