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县和"皇姑屯"历史上的故事!此故事为"皇姑屯"的详解

隆化县和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噶尔丹部叛乱,清圣祖康熙起兵平叛,在乌兰布通双方摆下战场。圣祖康熙亲临前线指挥,从乌兰布通筑连营三百里,扎中心大营于博洛河屯,即现今的隆化镇。当时圣祖康熙的姑母,顺治皇帝的姐姐一固伦淑慧下嫁给蒙古王公巴林郡王,驻巴林左旗王府。公主和郡王听说圣祖亲征,即携带大量慰问品到博洛河屯大营,看望圣祖并慰劳平叛大军。圣祖与长公主年纪相仿,儿时常在一起陪读戏耍 ,在诸王与诸公主中感情最为要好,今见长公主与郡王前来军前慰劳平叛大军,十分高兴,大设宴席招待公主与郡王,并挽留公主与郡王与之军中观战。由于公主长途跋涉旅途劳顿,驻营未及一两天 ,突然病倒,病情还十分危重,圣祖急召随军太院御医精心加以诊治诸方尽用,公主的病不但不见于好,反而日重一日。圣祖康熙见状+分焦急,快马召遍京城太院御医轮流视诊,仍不见效,急得圣祖大骂“御医”无用。万般无奈,圣祖不得已召军前大臣会议,经军前会议议奏,圣祖下诏,诏示民间,凡有揭诏能医好公主之病者,必给封爵巨赏。

隆化县和


不久,有军旗进报,说有一老尼揭诏 ,并言能治好公主之病。圣祖康熙闻报急忙召见,并告知,只要能治好公主之病,定给巨赏,还可筑庵、塑佛、打造金身。老尼则进言,不求巨赏、打造金身,只求筑庵塑佛,让公主皈依佛门为尼即可。时圣祖急欲治好公主之病,也未多加思索,就答应了,立命老尼为公主诊视。时公主之病十分沉重,正昏迷不醒,几近闭气。老尼诊视之后谓之,为旅途劳顿,下焦火胜,继而转为心火,又外感风寒,寒热攻心,至高热、闭气、昏迷,老尼每天为公主诊视,调方调药,十余日公主之病似乎已去一半。接着老尼又以饮食与药相佐调剂,又二十余日,公主病身已大愈,逐渐复原。见公主之病日渐好转,圣祖康熙也十分欣慰。然公主皈依佛门之事,倒让圣祖大为犯难,公主已下嫁巴林郡王,怎么再可能让公主出家为尼?可作为圣上,当时未多加思索,金口玉言答应了老尼,也难反悔,尚且是佛门之愿,如来之灵,使公主危病得救,更难反悔。对此,圣祖虽然英明一世,治国治军雄才大略,遇此事反倒寝食难安,无计可施,随军大臣也一-时无何良策,公主亦为此忧心忡忡。


隆化县和


公主下嫁郡王时,在博洛河屯划500垧地,为公主的胭粉资用之地。公主随嫁有徐姓包身(包身即家奴) ,受遣与其他十位庄头为公主看管胭粉之地,公主来博洛河屯及患病期间,徐姓包身每日侍奉左右,深知圣祖与公主还愿之难。为解圣上与公主之难,悄悄向公主进言,愿以家中年方二八小女做公主替

身出家为尼,以还老尼治病之愿。公主听后思之,此法确为两全之策,转忧为喜,进帐奏报圣祖康熙。圣祖闻报,龙颜大阅,甚是高兴,宣旨,晋徐姓包身之女为公主义女,赐“皇姑”,代公主出家为尼,并在博洛河屯南老爷庙北(即今隆化镇南街村之地的北边) ,筑庵塑佛,用于其安身修法,以成正果。此后,博洛河屯由于出了个“义女皇姑”,并有皇姑庵传世始被世人称为“阜姑屯”。到清末,“皇姑屯”之名已盛,博洛河屯之名反被人逐渐忘却。

隆化县和


1916年县城迁址皇姑屯,改名称隆化。皇姑之说虽是传说,但隆化徐姓家族的“皇姑庵"确实存在,徐姓家族还有一处女儿坟地,许多岁数大的人还称其为“皇姑坟”。该坟地的“皇姑坟”前,曾有一块石碑和一张祭祀用的石桌子,桌大小约为1.5米见方。移至隆化镇缸瓦窑沟村北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