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一篇资料

整理资料:荆杰

前言

《论语》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

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著作,记录了儒家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这部巨著的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论

语》全书二十篇,共约五百章。整体而言,《论语》是大部

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

文章。它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涉猎极为广泛,包括

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等我国春秋时期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心理素

质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

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之前,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

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目

儒家所遵从的孔子思想核心便是“仁”“义”“礼”

“智”“信”,而这些思想在《论语》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彰

显与体现。仅就这个角度而言,《论语》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据。虽然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看起来

有些保守,其哲学思想也有些唯心,但社会的整体发展以及

各种现实的原因对孔子并非没有影响。《论语》还记下了孔

子思想中许多有着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举贤才、讲究节

约、仁者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信鬼神

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

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

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极具教育意义,正是对这些可贵经验

的概括总结使得这部经典至今熠熠生辉。

《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

文献,《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书中篇与篇、章与章

之间虽大多没有实质上的内在联系,篇名也无实在意义,用

的均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但其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

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

变化,娓娓动人。它的文学性尤其体现在语言富于形象,往

往用极简练的言辞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文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之一,不仅是古代

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后的智慧结晶,而且是道德与文化

的重要载体。

由于注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方家

多多批评指正。

学而篇第一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

篇名。《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

十六章,涉及很多内容。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③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一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

子。《论语》一书中“子曰”的“子”,均指孔子。②时:意为在一定的时

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③说(yue):同

悦”,愉快,高兴。④朋:指志同道合的人。⑤愠(yn):恼怒,怨恨。

⑥君子: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

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末之有也。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⑦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1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②弟(u):同“悌”,即尊敬兄

长。③犯:冒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④鲜(xn):少的意思。⑤未之有

也:倒装句,应为“未有之也”。⑥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⑦道:指

孔子提倡的仁道。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也是

伦理道德的准则。

【译文

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这样的

人很少。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好造反作乱,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

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仁道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

长,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注释】

①令色: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②鲜:少。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作和颜悦色,这种人,仁德很少。”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②省

(xing):检查,察看。③忠:指对人尽心竭力。④信:诚实。⑤习:指温

习、演练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数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已经温习?”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

【注释

①道(d6o):治理。②千乘( sheng)之国:指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

家,即诸侯国。乘,古时称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为一乘。③敬事:对所从事

的事务兢兢业业。④使民以时:役使百姓不违背农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工作,恪守

信用,节约财政开支,爱护百姓,不在农忙时役使百姓。”

【原文

子日

弟子入则孝,出②则悌,谨③而信,泛

④爱众

而亲仁⑤。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①入:指在家。②出:指外出拜师学习。③谨:行为谨慎。④泛

广泛。⑤仁:仁德之人。⑥行有余力:做到前述之事而有余力。⑦文:主

要指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尊敬兄长,

行为谨慎,诚实可信,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仁德之人。这样事事做

好后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原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②贤贤:尊重贤者。③易:轻视。④致

其身:奉献自身。

【译文】

子夏说:“看重贤德而不重表面的态度,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

力,服侍君主能够奉献自身,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这样的人,尽管

他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②。主忠信③,无

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①重:庄重,自持。②学则不固:意思是学习了就不会顽固不化。

③主忠信:以忠信为主。④无:通“毋”,不要之意。⑤不如己:一般解释

为不如自己。⑥过:过错,过失。⑦惮(d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了就不会顽固不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