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讀物”成為閱讀新寵,疫情期間長圖有聲書讀者增長3.7倍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吳岱霞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湖南圖書館、長沙圖書館都推出了一系列網上閱讀推廣活動。今年因為國內國際新冠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挑戰,疫情給人們的閱讀也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網絡閱讀成為人們的主要選擇,而其中“有聲讀物”成為閱讀新寵。

“有聲讀物”成為閱讀新寵,疫情期間長圖有聲書讀者增長3.7倍

現況:疫情期間長圖有聲閱讀者增長3.7

日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線發佈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上升了3.1個百分點。其中我國成年國民和未成年人有聲閱讀繼續較快增長,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移動有聲APP平臺已經成為聽書的主流選擇。

2019年,我國有三成以上(31.2%)的國民有聽書習慣。其中,成年國民的聽書率為30.3%,較2018年的平均水平(26.0%)提高了4.3個百分點。0—17週歲未成年人的聽書率為34.7%,較2018年的平均水平(26.2%)提高了8.5個百分點。其中選擇“移動有聲APP平臺”聽書的國民比例較高,為16.2%;分別有9.3%和6.0%的人選擇通過“微信語音推送”和“廣播”聽書。

據長沙圖書館工作人員唐彬介紹,受疫情影響閉館期間,長沙圖書館充分發揮在線服務優勢,為廣大讀者免費提供了10萬餘冊電子書,1.1萬種電子期刊,18萬集有聲書資源,1300多冊原版英文繪本等館藏數字資源,並最新上線了全球最受歡迎200種世界經典英文原著。

疫情中,長沙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量在短時間內成倍數增長。尤其表現在有聲書資源用戶量猛增,2-3月份,新語有聲書收聽量達217547集,環比增長158.8%,登錄人數達57672,是前兩月的3.7倍。

據統計,疫情期間最受歡迎的有聲書分別是少年文學、廣播劇和歷史文學。收聽率前五名作品分別為《紅樓夢》、《小王子》、《飛鳥集》、《大清相國》、《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聽書途徑為長沙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在線聽書。

“有聲讀物”成為閱讀新寵,疫情期間長圖有聲書讀者增長3.7倍

讀者:以前是給孩子,現在因為聽書我獲獎

唐彬介紹,長沙圖書館經過調研自2018年引入了新語有聲書,一經發布便深受讀者追捧,該有聲書數據庫涵蓋18萬餘集有聲書,內容涵蓋有聲商學院、文學名著、國學經典、名人傳記、歷史文學、廣播劇、養生堂、少兒科普、兒童文學、詩歌散文等。

疫情期間,長沙圖書館上線了為其一個月的“聽書打榜爭霸賽”活動,幫助讀者解放了雙眼,緩解各種電子屏帶來的眼疲勞,以“聽書”的方式去往精神世界的征途。活動吸引約2000餘人參加,楊蓉、姚蕙蘭、阮軍等人獲得一等獎。

在長沙從事銷售業務的阮軍介紹,他最早開始接觸有聲書是因為孩子。每天晚上讓孩子聽10分鐘童話故事、水滸傳之類的。而他自己聽有聲書就是從這次疫情開始的。

疫情期間,因為只能在家待著,於是他選擇了聽書,從2月開始,一個月時間,他聽完了4本書,比如《張居正》《白鹿原》等,大部分為歷史和人物傳記類書籍,另外還涉獵了8——10本書(未讀完)。

阮軍說:“能獲獎是因為聽書沒有什麼時間地點的限制,我每天早上起來做早飯的時候,把手機放衣服口袋裡用耳機開始聽,因為不用上班,想聽多久就多久。”

“有聲讀物”成為閱讀新寵,疫情期間長圖有聲書讀者增長3.7倍

提醒:無論是看還是聽,都要讀原著

唐彬介紹,有聲書其實是一種再創造,是聲音和表演藝術的再創造,作家是偉大的,演播者同樣是藝術家,並且因為嗓音不同,風格也各異,這也是聽書最大的魅力!

優質的有聲書讀物,一般版權清晰,名家演播,精品音效製作,給讀者帶來知識與聽覺的雙重享受。

有聲讀物因不受視力、場地的制約,成為當下最便捷的閱讀方式。有聲讀物不僅能夠有效緩解用戶的視覺疲勞還能滿足其碎片化閱讀需求,有利於讀者快速獲取信息、汲取知識養分。

長沙市民胡靜向記者介紹,她是一位有聲書APP用戶。做為一名財務人員,面對電腦的時間比較多,回家後再看紙質書或進行網絡閱讀,眼睛非常難受。從去年開始,她在手機上下載了一款付費有聲書APP,現在她幾乎每天都在聽書。

她認為一些製作精良的有聲書不僅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在經濟上還能省一筆不小的費用。就拿她最近聽的關於鳩摩羅什的書來說,一開始她聽的是小說《不負如來不負卿》,後來又聽了《鳩摩羅什傳》,意猶未盡的她因為對佛教傳入中原的歷史非常著迷,於是想購買紙質書,但是在網上一查,兩本正版書加起來要80多元錢,而她每月用於有聲書APP的費用僅15元。

唐彬提醒,現在很多付費APP的有聲書產品質量上存在良莠不齊現象,需要讀者用心甄別。另外,因為版權問題,很多有聲書只能由別人來解讀,比如某某解讀紅樓夢、三國之類的作品。唐彬不建議讀者在沒有閱讀原著的情況下就去聽解讀類的書。她說無論是看還是聽,一定要先讀原著,有了自己的感受再去聽別人的體會,否則就會造成人云亦云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