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此诗出自唐代的诗人元微之的七言绝句《离思五首其四》,意思是我见惯了浩瀚江海,再也无法将小溪小河放在眼里;我看尽了巫山风情万种,再也没有景色能打动我。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此人豪迈无比、放荡不羁,却未想是我断章取义,错解了其中的浓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呢?

此诗完整的诗句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所写的是对亡妻思念之苦,此诗大意:为因为遇见过你,再也不会爱上别人。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既是因为想要修身养性,更是因为难忘你我的深情。综合观赏元稹的这一首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委婉地隐喻了爱情的深广美妙,再用“取次花丛懒回顾”,表达诗人本身对他们纯真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同样也饱含对自己痛失心爱之人难以解脱释怀的这一沉痛情感,尽言着爱情中的悲欢与离合。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呢?

这首诗,不同于摩诘居士在《相思》中,以红豆这一种象征相思的植物来鲜明的表现爱情的点滴美好和纯真;这一诗也不完全同于李商隐的《无题》中以“春蚕丝尽”、“蜡烛成灰”来表达的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改变的手法与情感。而是通过一种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完美比喻,来尽言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同时也暗含了对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己爱情的无奈和怀念之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呢?

元稹,字微之,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曾与白居易曾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元稹曾官至宰相,但由于元稹的锋芒毕露,性格豪放,在朝廷中树敌众多,遭到了四次贬谪,在途中几乎是九死一生的状态,但是期间创作的诗文确实是为后人广泛传唱的佳作。如果要说才情,元稹绝对不会输于他的好友白居易。他的著作十分丰富,不仅有诗歌、传奇,还有乐府,他的传世佳作就有三百八十多首,而且他最善于状咏风态物色。一代文宗令狐楚赞他是“今代(中唐)鲍、谢。”他的才名可以说是远播朝野,而在他流放荆蛮十年时间所作诗篇,更是为当时的江南士人广泛传读,因而也一时纸贵。连皇宫后院中的嫔妃都渴望期盼着元稹为其以诗谱曲,并崇敬的将他称为“元才子”。元稹的诗文虽然如此之多,但他最出名的还得说起他为悼念亡妻韦丛而写的一篇篇悼亡诗,它们的艺术成就极高,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曾赞扬过他,说他是天纵之才,他书写的的关于生死离别与相思想念的诗句在当代诗人中出类拔萃,影响了很多盛唐之后的文学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呢?

虽然元稹的才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他在当时以及在后世的口碑却远远比不上其好友白居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时人疑他为谋高位,变节投靠宦官,又以巧文媚上以博恩宠。而这其中的真实情况十分复杂,三言两语是难以说清的,只能留待后考。而第二个原因就是大家认为元稹薄情。元稹虽有“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感人诗,但他一生中并非只韦丛一位夫人,韦丛死后,他亦续娶并纳妾。但观其那个时代三妻四妾其实也并不罕见,但当后人对照他曾写过那一篇篇忠贞不渝的爱情宣言时,又难免会有言行相悖之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呢?

本文就来浅尝一下元稹与他生命中多位女人的事迹。他的首妻韦丛,出身高门,为时任太子少保韦夏卿最为宠爱的幼女,并且是当时公认的美人儿。韦从在其二十岁时便因爱下嫁元稹,当时的元稹尚无功名,婚后的日子十分贫苦,可她毫无怨言。与元稹两情相悦的她在二十七岁那年,给元稹留下了五子一女便撒手人寰。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呢?

元稹因会常常想念她,便写有《谴悲怀三首》、《六年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祭亡妻韦氏文》等诗词来缅怀她,他所书写的每篇诗词都感人至深。从这些诗篇里完全可以看出元稹眼中的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人。亦可见元稹对其的深沉爱恋。从《遣悲怀之三》这首诗,我们也知道元稹明确表示誓不再娶妻纳妾。然而,韦丛去世后两年,也就是元和五年出贬江陵士曹参军之后,在好友李景俭的安排下,娶了安仙嫔为妾,安仙嫔虽是平常人家的女儿,但元稹与其感情也非常真挚,在江陵组织家庭,生育儿子元荆。元和九年安仙嫔病故,元稹带着保子以及元荆回京。他在安仙嫔亡故之后作《葬安氏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呢?

元和十年出贬通州,大病“百日馀”后北上兴元,与继配裴淑结婚。元稹与继配裴淑也是伉俪情深,亦有《黄草峡听柔之琴二首》、《景申秋八首》、《感逝》、《妻满月日相唁》、《赠柔之》等诗歌记述两人的感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诗词大家呢?

如此男人既有波澜壮阔的情怀,又有博览群峰的史迹,在妻妾成群的古朝元才子还真是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