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成都+,成都首次提出建设“中国书香第一城”

四川在线记者 程文雯

方所、新华文轩、钟书阁、西西弗、言几又、三联韬奋……在成都,这些品牌书店已深入人心;街头巷尾,还有淘书二十多年、流通200万册的二手书店毛边书局,专注人文书籍的求知书社,紧邻宽窄巷子又能闹中取静的读本屋等,让成都的阅读体验更多元化。在成都,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部分。

4月23日是全民阅读日,记者从成都市委宣传部获悉,成都发布《建设书香成都 发展实体书店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首次提出2022年建成“中国书香第一城”。届时,成都市民综合阅读率、城市综合阅读指数、个人阅读指数、公共阅读指数位居全国前三,实体书店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一流。

书香成都+,都有哪些重点?一起来看看吧。

书店+

根据计划,未来三年,成都每年新增实体书店将不少于100家,巩固“中国书店之都”地位。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将展开“成都最美书店”评选,让品牌书店在城市空间串珠成链,使成都成为品牌实体书店聚集度最高的城市。未来,成都将以综合性书城为主干,以特色书店、精品书店、校园书店、社区书店为依托,打造书店文化地标和特色书店文化品牌,形成“一区县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店”布局和覆盖全市城乡的实体书店网络。

此外,成都还将支持实体书店与旅游、文创、设计等产业形态结合,打造“智慧书城”;推动实体书店与电商在区域配送、平台共享、网点共建等方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支持大型电商布局线下实体书店;支持实体书店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书店论坛、阅读论坛等,鼓励实体书店参与天府书展、成都购书优惠活动等展会。

图书馆+

人均藏书量将达1.2万册以上

近日,成都图书馆公布了2019年阅读榜单,年借阅量在300册以上的读者有9名,其中借阅量最大的一位“超级读者”共借书627本。

根据计划,2022年成都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设面积达到135平方米,人均藏书量达到1.2册以上;同时加快市县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完善全域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

具体来看,成都将完成成都图书馆分馆和金牛区、简阳市、高新区、温江区、龙泉驿区东安湖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双流区图书馆整体改造升级。市、县两级图书馆在公共阅读服务中的中枢作用充分发挥,全力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将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中心)全部作为县级图书馆分馆,形成成都图书馆、区(市)县图书馆、乡镇(街道)图书分馆、农家(社区)书屋四级网络体系。乡镇图书分馆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图书藏量不低于6000册,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

阅读空间+

每年新建各类阅读空间500个以上

未来,成都将形成覆盖城乡社区的15分钟阅读圈。每年新建各类阅读空间不少于500个。

推动阅读与成都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成都将打造一批彰显天府文化特色、体现生活美学的“城市阅读美空间”。今后在书店,商场、写字楼、电影院、运动场馆、酒店、餐饮、咖啡馆、茶楼等商业服务场所都有阅读空间;景区景点、产业功能区、天府绿道、城市公园等将建设“城市阅读美空间”;各区(市)县积将试点建设24小时智能自助书屋和移动图书馆。

在乡村,农家(社区)书屋的建设将着力探索“农家(社区)书屋+”模式,常态化开展农家(社区)书屋阅读示范活动。在与县级图书馆实现互联互通后,“百姓点菜”新服务模式将让村民阅读更加便利。

在“书香成都”品牌的统领下,成都将以成都读书月、儿童阅读周、阅行村社、年度全民阅读盛典等品牌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全市每年评选100个“阅读之星”、100个“书香家庭”、50个“书香校园”、50个“书香之村(社区)”,每年开展阅读活动不少于10000场次。每年发布市民综合阅读率、城市综合阅读指数、个人阅读指数、公共阅读指数。

书店创业+

进一步加大书店创业扶持力度

记者了解到,随着书店在成都的集聚度越来越高,成都还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实体书店发展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专精特新书店的融资支持,降低运营成本。

大学毕业生想在成都创办实体书店,享受中央和省市相关创业创新扶持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省市实体书店专项扶持政策。同时,成都还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搭建实体书店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社保、法律、税费、用工等咨询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