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祉研報 | 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現如今,經濟社會的競爭和人們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數量在不斷增長,尤其是中風偏癱,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其主要表現為身體同側上、下肢癱瘓。中風偏癱的康復治療,除了藥物、飲食以外,也包括物理治療和日常的作業治療。

本期福祉研報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肢運動康復治療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器材。

一、關節活動技術

1.主動運動

常用的為各種徒手體操或器械體操。動作的設計原則是根據患者關節活動受限的方向和程度、肌力的大小以及可以使用的器械,設計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動作,內容可簡可繁,可以個人練習,也可以將有相同關節活動障礙的患者分組集體練習。

福祉研報 | 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圖:Nustep T5 下肢邁步訓練器


2.主動助力運動

常用的有懸吊練習、滑輪練習和器械練習。懸吊練習是利用掛鉤、繩索和吊帶組合將擬活動的肢體懸吊起來,使肢體在去除重力的前提下主動活動,類似於鐘擺樣運動。滑輪練習是利用滑輪和繩索,通過健側肢體的活動來幫助或帶動患側肢體的活動。器械練習是利用槓桿原理,以器械為助力,帶動活動受限的關節進行活動。

福祉研報 | 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圖:懸吊訓練系統


3.被動運動

根據力量來源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經過專門培訓的治療人員完成的被動運動,如關節可動範圍內的運動和關節鬆動技術;另一種是藉助外力由患者自己完成的被動運動,如滑輪練習、關節牽引、持續性被動活動等。

福祉研報 | 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圖:motomed letto2 下肢被動運動康復儀器


福祉研報 | 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圖:下肢連續運動CPM機


二、軟組織牽伸技術

牽伸( stretching)是指拉長攣縮或短縮軟組織的治療方法。

1.目的

主要為改善或重新獲得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伸展性,降低肌張力,增加或恢復關節的活動範圍,防止發生不可逆的組織攣縮,預防或降低軀區體在活動或從事某項運動時出現的肌肉、肌腱損傷。

2.分類

根據牽伸力量的來源、牽伸方式和持續時間可以把牽伸分為手法牽伸、器械牽伸和自我牽伸三種。

(1)手法牽伸是治療者對發生緊張或攣縮的組織或活動受限的關節,通過手力牽伸,並通過控制牽伸的方向、速度和持續時間來增加組織的長度和關節活動範圍。

福祉研報 | 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圖:髖、膝、踝多自由度手力牽伸治療示意圖

(2)器械牽伸是利用小強度的外部力量,較長時問作用於縮短組織。

(3)自我牽伸是一種由患者自己完成的肌肉伸展性訓練,可以利用自身重量作為牽伸力量。

福祉研報 | 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圖:大腿後側肌肉的自我牽伸

3.臨床應用

凡是由於軟組織攣縮、粘連或瘢痕形成引起肌肉結締組織和皮膚縮短、關節活動範圍降低均可採用牽伸治療。當肌無力和拮抗肌緊張同時存在時,先牽伸緊張的拮抗肌,再增強無力肌肉的力量。

牽伸的禁忌證主要為關節內或關節周圍組織炎症,如結核感染,特別是在急性期;新近發生的骨折、肌肉韌帶損傷;組織內有血腫或有其他創傷;神經損傷或神經吻合術後1個月內,關節活動或肌肉被拉長時劇痛;嚴重的骨質疏鬆。

此外,當攣縮或縮短的組織具有維持關節的穩定性或使肌肉保持一定力量、增加功能活動的作用時,牽伸應慎重,特別是四肢癱或肌肉嚴重無力的患者。


三、肌力訓練技術

肌力訓練是根據超量負荷的原理,通過肌肉的主動收縮來改善或增強肌肉的力量。


1.肌力訓練分類

根據肌肉的收縮方式可以分為等長運動和等張運動;根據是否施加阻力分為非抗阻力運動和抗阻力運動。非抗阻力運動包括主動運動和主動助力運動,抗阻力運動包括等張性(向心性、心性)等長性、等速阻力運動。

福祉研報 | 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圖:下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可根據

恢復程度增加站立角度


2.肌力訓練方法選擇

當肌力為1及2寸,進行徒手助力肌力訓練當肌力達3級或以上時,進行主動抗重力或抗阻力肌力訓練,根據肌肉收縮類型分為抗等張阻力運動(也稱為動力性運動)、抗等長阻力運動稱性運動以及等速運動。

福祉研報 | 下肢運動康復器材

圖:Proxomed Compass 600系列肌力訓練器材可評估運動曲線

因此,在康復治療時,進行正確有針對性的功能訓練,既能調節各個系統的功能, 對改善患者的身、心功能障礙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康復醫學》黃曉琳等主編,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 高春華, 黃曉琳, 黃傑,等. 下肢康復機器人訓練對早期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的影響[J]. 中國康復醫學雜誌, 2014, 029(004):351-353,366.

[3] 健朗醫療SET懸吊訓練系統

http://www.sjzjanlen.com/products/21.html

[4] MOTOmed letto2 https://www.motomed.com/produkte/motomed-letto2/

[5] Exercises Lower Extremities - Older Child (Passive)

https://www.nationwidechildrens.org/family-resources-education/health-wellness-and-safety-resources/helping-hands/exercises-lower-extremities-older-child-passive

[6] CPM for lower limb

https://www.gadeliusmedical.com/en/products/Orthopedic/cpm02.html

[7] 下肢智能反饋訓練系統

http://www.yikangshiye.com/legs/a1.html

[8] strength / compass 600, proxomed

https://www.proxomed.com/en/produktlinie/compass_600-2.html

[9] RECUMBENT CROSS TRAINERS DESIGNED WITH INCLUSIVITY IN MI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