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嚴峻形勢倒逼企業追本溯源、降本增效、加大研發、固本過冬。

2020年不缺少歷史性驚魂時刻,新冠疫情感染人數超過250萬;美股熔斷再熔斷;百年汽車業全球遭遇關廠停工潮;原油價格崩盤,5月交貨的紐約輕質原油價格一路跌破0美元關口……

對全球汽車產業而言,2020年將是異常艱難的一年;而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則更是雪上加霜、腹背受敵。面臨市場下行、補貼退坡、競爭加劇,“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股”——北汽藍谷,2019年的盈利態勢將如何在今後持續?

4月20日晚間,重組上市一年有餘的北汽藍谷(SH:600733)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以下汽車K線將通過《10問》欄目,對北汽藍谷2019年度經營業績進行解析,並對其2020年業務發展進行展望。

1問:北汽藍谷整體經營業績如何?

銷量微降,營收及淨利同比取得增長。

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分別完成約2570萬輛,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分別完成約120萬輛,為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圖片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2019年,北汽藍谷銷售純電動汽車15.06萬輛,同比下滑4.7%,在國內純電動汽車細分市場連續7年銷量第一。

去年,北汽藍谷實現營業收入235.89億元,同比增長30.3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201萬元,同比增長25.54%。這一組財務指標的增長率,目前在已公佈同期業績的上市車企中,實屬難得。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北汽藍穀子公司衛藍投資(持股比例90.2%)2019年從北汽集團和鎮江市汽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手中,合計收購藍谷麥格納51%股權,因此北汽藍谷對藍谷麥格納間接持有46.002%股權;且由於合併前後,衛藍投資和藍谷麥格納均受北汽集團控制,因此屬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因而北汽藍谷對2018年和2017年財務數據和指標進行了追溯調整。

2問:北汽藍谷重要財務指標表現?

資產總額接近600億,負債總額同比增四成,研發費用及財務費用增幅明顯。

在資產負債率方面,北汽藍谷2019年末資產總額為591.36億元,同比增長30%;負債總額414.84億元,同比增長44%;資產負債率為70%,同比增加7個百分點,略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雖然資產負債率的高低並無硬性指標,且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車企經營本質是資本經營。汽車企業為擴大業務規模而舉債並無可厚非,但仍需適度舉債以降低企業財務壓力。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圖片來源:雪球」

2019年,北汽藍谷資產總額較上年同期增加約134億元,主要是流動資產增加110億元;該集團去年負債總額增加約127億元,流動負債增加67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增加62.6億元至97.6億元;非流動負債增加59億元;綜合來看,北汽藍谷短期償債能力較強。

在成本費用方面,北汽藍谷2019年營業成本達到213.94億元,同比增長32.9%;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為16.5億和8億元,均略高於去年同期;而研發費用達到4.4億元,同比增加23.52%,主要是報告期內無形資產攤銷產生4.17億元費用。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報告期該公司財務費用同比增加3.7億元至4.8億元,同比增長342.29%,主要系公司債務融資增加所致;其中利息支出高達6.2億元,這與報告期內其短期借款額度大幅增加有關。

在現金流方面,2019年北汽藍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63.78億元,報告稱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回款週期較長及支付貨款增加所致;該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56.99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增加33.36億元,主要系購買結構性存款及購建長期資產所致;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40.35億元,同比增加150.77%,主要系公司融資增加所致。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整體而言,北汽藍谷2019年的業績表現較好,其中對研發投入的加碼、增加現金流儲備等做法是幫助企業度過行業寒冬的必要之舉。

3問:北汽藍谷目前的產品戰略?

目前,北汽藍谷旗下純電動車主要有EU、EC、EX三個系列近十款車型,覆蓋A00級到B級市場。

成立十餘年來,北汽新能源產品經歷了單品“油改電”階段、單品設計開發階段,現已進入高性能整車模塊化平臺開發階段。

從2018年到2019年,伴隨新能源補貼政策愈發嚴苛,以及細分市場競品車型逐漸增多,北汽新能源進行了品牌和產品優化升級,旗下主銷車型逐漸從價格親民的EC系列,過渡到注重品質的EU系列。根據官方數據,2019年,北汽EU系列累計銷售11.1萬輛,是國內唯一一款年銷突破10萬輛的新能源車型,全球僅次於特斯拉Model 3。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同時,北汽新能源A級以上車型銷量佔比超過80%,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已售產品均價超過12萬元,同比增長50%以上。

由此不難看出,北汽新能源在產品結構優化上已取得初步成效,背後持續的研發投入開始不斷反饋至產品本身。

“未來,北汽新能源將形成三大產品體系,分別為10萬元以下的國民車系列車型、10萬-20萬元的BEIJING品牌系列車型,以及20萬元以上的高端品牌系列車型。”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連慶鋒年初曾表示。

4問:北汽藍谷的品牌規劃?

雖然有資歷、有市場基礎,但隨著特斯拉、豐田、大眾等外資車企加緊佈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北汽新能源需要儘快完成品牌向上突破,而這也是中國主流自主汽車品牌面臨的共同課題。

2019年10月,北汽藍谷母公司北汽集團推出全新BEIJING品牌,對北汽新能源部分產品與北汽股份燃油車進行品牌整合,推動自主品牌持續向上發展,而產銷10萬輛級的EU系列無疑將為新品牌提供有力支撐。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2019年3月,北汽ARCFOX品牌在日內瓦車展首發;12月,ARCFOX品牌旗下代號N60試生產車型在北汽麥格納高端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實現首車下線;2020年4月22日,ARCFOX首款量產車ARCFOX α-T正式開啟預訂。

作為對標特斯拉Model 3等的純電動高端品牌,ARCFOX旗下車型的設計、供應鏈體系,以及生產製造均與世界接軌,其中北汽新能源與麥格納合作成立的兩家合資公司,即聚焦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研發與製造,為ARCFOX旗下產品提供技術和品質保障,同時也可為第三方提供電動汽車研發和整車製造服務。

北汽新能源目前設有青島、常州、黃驊和鎮江基地(與麥格納合設)。2019年北汽藍谷產量為4.4萬輛,同比下滑60%。主要是因為部分共平臺車型由北京汽車生產、北汽藍谷銷售所致,旨在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根據公告,自重大資產重組完成之日起6年過渡期內,北京汽車、北汽(鎮江)、北汽瑞麗等相關披露企業可以生產純電動新能源乘用車,但不從事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及全新產品(全新產品指不基於傳統燃油車整車、獨立開發的純電動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披露企業的合資品牌除外)。

這或許意味著,待過渡期結束,北汽藍谷或北汽新能源將專注三電系核心技術研發及全新產品(例如ARCFOX)的製造銷售,核心競爭力與優質資源將向上市公司傾斜。

5問:北汽藍谷研發投入情況如何?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成為倒逼新能源車企加強技術、產品研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研發資金投入上,2019年北汽藍谷研發投入合計15.4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費用化研發投入3931萬,資本化研發投入15億元,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55%,高於國內汽車行業平均水平。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具體來看,北汽新能源15.4億元研發投入中,B級(含A+)純電動車、A級純電動車和A0級純電動車三個項目分別新增投入7.39億元、2.55億元和2.51億元,A00級純電動車當期研發投入金額則相對較少,這也可以反映出北汽新能源正在進行產品結構優化,研發資源向高端高品質車型傾斜。

在研發人員投入上,2019年北汽藍谷研發人員數量為2073人,佔公司總人數的36.30%;而2018年,這一組數字為1373人/34.38%。由此可見,在降本增效、嚴控人工成本的2019年,北汽新能源依然在加大研發資金及研發人員投入。

根據北汽藍谷財報顯示,北汽新能源經十年發展,目前已建立了新一代新能源整車產品平臺開發技術、三電技術和車用人工智能技術相互依託的協調研發體系和能力。其中,持續對研發加強投入,構建了完整的面向未來的新能源新一代整車研發體系,提升了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新材料、換電儲能等領域核心競爭能力。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北汽藍谷在2019年年度報告中表示,將繼續實施“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戰略,繼續專注純電驅動技術路線,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動力電池比能量、使用壽命、低溫性能以及三電系統的安全可靠、成本降低等方面,實現突破。

6問:北汽藍谷技術研發成果?

截至2019年末,北汽藍谷無形資產科目餘額為28.1億元,同比增長31%,佔總資產份額達到4.75%;根據報表解釋,這主要系自主研發無形資產增加所致。

汽車K線查閱明細發現,其中非專利技術期末金額為21.5億元,佔無形資產餘額的76%;此外,北汽藍谷稱通過公司內部研發形成的無形資產佔無形資產餘額的比例為63.67%。例如2019年,北汽新能源A0/A級純電動車項目共確認無形資產近8億元。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另據公開資料,截至2019年末,北汽藍谷累計獲得專利4644項、授權專利2740項,授權發明專利611項。

這或許表明北汽藍谷將技術創新放在首位,持續投入新能源整車及三電系統相關技術的研發。

為解決純電動汽車消費者用車焦慮,破除市場推廣瓶頸,在動力電池領域,北汽新能源完成了首款乘用車CTP(Cell to Pack)電池系統的開發。

簡單說,就是在原有化學體系基礎上,優化電池單體設計和電池包集成形式,做少甚至去除中間模組環節,直接由大電芯/大模組單體組成電池包(對比近期比亞迪發佈的刀片電池更易理解,寧德時代也在開發CTP),這樣主要是為了提升續航里程、安全與成本控制。

今年年初,北汽新能源聯合孫逢春院士團隊,在海拉爾進行了新能源汽車極寒測試項目的“收官”測試,取得重大突破,其搭載的動力電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至零度以上,併成功啟動。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此外,北汽新能源在產品溫控速率、穩定性、長壽命電池系統、大功率充電等方面也取得了開發進展。

同時,為了確保純電動車安全可靠、強化質量保障體系能力,北汽新能源建成啟用了目前國內首家專業新能源汽車試驗中心,88個實驗室全面覆蓋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整車應用六大關鍵核心領域,涉及378項整車級驗證、407項系統級驗證、4774項零部件驗證。

北汽新能源多次強調,新能源化和智能網聯化“雙輪驅動”。在智能網聯領域,其已制定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智能化技術規劃,與國內外優質科研以及供應商資源協同推進車載高精度傳感器、車規級芯片、智能操作系統等產品研發和產品轉化。

該公司還與戴姆勒、麥格納、華為、博世、西門子、SK、哈曼等打造了滿足未來智能出行的技術解決方案——IMC智能模塊標準架構(Intelligent Module Criterion),可以實現未來車型的全覆蓋;旗下高端品牌ARCFOX α-T車型即基於此打造,成為5G技術落地的首款產品。

7問:北汽藍谷募集資金使用情況

2019年募集資金淨額10億元,報告期累計使用8.5億元。

2019年,北汽藍谷向3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普通股(A股)約1.38億股,每股發行價格7.7元,募集資金總額約10.65億元,扣除相關費用後,實際募集資金淨額10.34億元。

截至報告期末,募集資金賬戶餘額為1.79億元,2019年度累計使用8.55億元。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按照規劃,本次募集資金10.34億元,將分別用於北京新能源創新科技中心項目(2.5億元)、北汽新能源 C35DB 車型項目(0.6億元)、北汽新能源 N60AB項目(6.2億元)和N61AB車型項目(1億元)。

當前,前兩個項目已無結餘募集資金,而後兩個項目均處於研發階段,投入進度分別為71.4%和99%,暫未開發結束,預計將分別於2020年7月和12月達成預定可使用狀態,後兩個項目應該與其高端品牌ARCFOX有關。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也代表著北汽新能源的重點發展方向。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截至2019年末,北汽藍谷貨幣資金達到89.7億元,佔流動資產總額近20%,佔總資產的比重為15%。通常情況下,貨幣資金佔總資產的比重在15%-25%之間較為合理,比重越大,則企業資金儲備率越高,償債能力也越強。

8問:北汽藍谷的“朋友圈”都有誰?

在產學研合作層面,2018年3月,由北汽集團、北汽新能源牽頭,吉利、比亞迪、寧德時代、百度、清華大學等21家企業與科研機構參與共建了第二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創中心,涵蓋整車製造、電池生產、互聯網等各個領域。

在汽車產業鏈層面,北汽新能源已與戴姆勒、華為、麥格納、寧德時代、滴滴、法雷奧等企業實現聯合,戰略合作愈發深入。

2018年,戴姆勒大中華區收購北汽新能源3.93%股份,成為北汽新能源股東之一;北汽新能源還與戴姆勒聯合建立了電池PACK試驗室,據悉未來奔馳在大中華區所有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檢測,都將在這個試驗室中進行。另外,去年北汽集團完成入股戴姆勒,也將為北汽新能源與戴姆勒之間的進一步合作提供助推。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2019年,北汽新能源與知名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先後建立了技術合資公司與高端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ARCFOX品牌試生產首車已在該基地順利下線。

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的合作體現在聯合設立“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共同開發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全球首個搭載5G平臺的IMC智能模塊架構,則由北汽新能源與華為、戴姆勒、麥格納等企業合力打造。

作為純電動乘用車製造企業,與鋰離子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肯定脫不了聯繫。其實北汽新能源與寧德時代已合作十年之久,兩者在動力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上將共同攻關。

在出租車、網約車領域,北汽新能源則與滴滴旗下小桔車服共同出資成立京桔新能源,開發專用於共享出行的定製網約車……

隨著汽車市場逐漸成熟,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從產品力層面,上升到體系力層面,一家獨大不如體系強大。

9問:北汽藍谷商業模式有何創新?

今年初,北汽新能源啟動了突出市場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變革,基於三大品牌分別設立三大事業部,實行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例如該公司已於2月成立青島事業部,並賦予事業部高度自主經營權,深度融合產銷研一體,以提升旗下“國民車”產品競爭力。公司總部則強化戰略規劃、技術開發、產品賦能、市值管理等職能。

除此之外,技術創新也是北汽新能源一直堅持的突圍方向,在此不再贅述。

在商業模式上,北汽新能源的創新之處有兩方面可以體現,一是大力推廣換電模式,公司將開發更多換電車型,開放換電技術平臺,並大力度佈局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擎天柱計劃”進一步落地。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4月23日,北汽藍谷發佈《關於子公司對外投資的進展公告》。根據公告,公司董事會同意北汽新能源以2.57億元現金,向北京奧動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奧動”)進行增資,增資後北汽新能源持有北京奧動的股權比例為30%

北京奧動的主要業務是為在北京區域市場運營的換電版出租車、網約車提供換電服務。因此,北汽新能源增資北京奧動,是看重其在新能源汽車換電設備和換電技術方面的經驗積累。這或將有利於北汽新能源開發的具有換電功能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在出租車和公共出行領域應用。

二是推行以使用權交易為核心的“鵬翼計劃”。BEIJING品牌聯合國網電動、小桔車服、寧德時代、郵儲銀行、優信拍等多家首批合作伙伴,發佈“鵬翼計劃”,推出首個全場景汽車使用權交易平臺,將汽車企業、出行平臺、金融、資產、二手車、充電等資源深度融合,推動汽車交易從所有權時代向使用權時代的發展。

10問:北汽藍谷未來規劃或預期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佔世界新能源汽車銷量一半以上。因此,中國仍是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高地。

作為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北汽新能源成立十年以來,已累計為社會提供5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但欲取得更多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的信賴和買單仍任重而道遠。

北汽藍谷:最後機會,放手一搏

2020年1月,北汽新能源年初在全球夥伴大會上發佈“2029計劃”,提出未來10年的發展戰略。在產品規劃上,未來十年其將打造三個以上電動汽車專屬平臺,計劃推出40餘款全新產品,實現L4-L5級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銷售超過50%

隨著近期國家層面陸續出臺新能源汽車政策利好,為多方面遭受衝擊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支持和緩衝期,中國作為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蘊含機遇。

Views of Autoskline:

目前中國汽車行業進入降速調整、優勝劣汰關鍵期,企業從重視規模,開始轉為注重產品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

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成功沒有捷徑,補貼不可持續,彎道超車更多是依靠運氣成分;與其盲目自信,不如穩紮實打,堅持正向研發,掌握關鍵技術,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脫胎於傳統國有汽車集團的北汽新能源,兼具務實和靈活,掛牌上市一年有餘的它能否成為新能源資本市場的一支潛力股,從而成為北汽集團自主事業版圖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