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喬治奧威爾是誰?

《1984》是什麼?

我曾經在QQ上問過大概20個朋友,其中一半人沒聽說過這個名字,問我《1984》是電影嗎?

其實這本書還真被翻拍成了電影。是著名的英國男演員約翰赫特主演: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他和飾演過甘道夫和萬磁王的伊恩·麥克萊恩(右圖)很像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上圖是硬科幻電影《超時空接觸》中支持女科學家朱迪福斯特的神秘超級大富豪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這是電影版《1984》中飾演男主角溫斯頓

我問過的20個朋友中,另外十個問我是不是村上寫的那本小說。

村上春樹先生那本《1Q84》我是看過的,三大本。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我是數年前還在工作的時候看過的。

小說有點爛尾了。

但無論怎麼說,《1Q84》都不是《1984》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這一版的腰封恰好說出了兩本小說的關係。

所以等於我問了20個人,沒有一個人看過這本《1984》。


我在豆瓣搜了一下,這本書一共有10個版本。假設標記打分用戶在每個版本上都不重複,那麼一共有171454名豆瓣用戶看過本書。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據說2018年初,豆瓣註冊用戶已達1.6億(包括殭屍號),那麼到2020年,可能用戶數達到2億。我們頂格假設這都是真人(這當然不可能),那麼在豆瓣中看過《1984》的人只有0.0857%,那麼按我國14億人計算,看過《1984》的只有120萬人。當然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看這十個版本的印數。


120萬人看過的一本書。大概講了什麼呢?


首先這本小說發表於1948年,取名1984,實際上就是作者把4和8顛倒了一下。也就是1948年時刻,作者對1984年的一種描繪。作者是英國人,他描繪的是一個未來的、蘇聯化的英國。那時候的英國應該實現了蘇聯式的社會主義。簡稱為“英社”。


英社的政府與社會是合二為一的。

英社中的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電幕。這個電幕就是電視屏幕,但是這個電視屏幕是雙向的。這個雙向的含義是,居民能看到當局給你播送的內容,同時,當局可以通過電幕看到每家每戶的實時動態。


每天都會有特定的時間,居民需要聚集在電幕前接受每日教育。並且做集體操。如果有人不認真做或者缺席,那麼電幕還會發出具有針對性的警告。

英社中的領袖,被人稱為老大哥。而電幕的作用就是時刻提醒群眾,“老大哥在看著你”。


英社裡的政府創造了一種新的語言,叫做“新話”,要求在2050年的時候達到新話百分百的普及率,到了那個時候,“舊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英語,就被全面廢止。


新語建基於英語,但大量詞彙及文法被簡化、取代或取消,例如“好”(good)是指“喜歡老大哥”(to love Big Brother),而“壞”(bad)則已被“不好”(ungood)取代,結果,削弱人用不同方式及語句表達意見的能力,無法說出“老大哥是壞的”(Big Brother is bad),只能說“老大哥是不好的”(Big Brother is ungood)。這符合英格蘭社會主義(英社)的意旨,因為政府不會喜歡人有與政府不一致的思想或言論(犯罪思想,crimethink),因為表達自由、革命等概念的詞語,都已刪除。所以新話被形容為“世界唯一會逐年減少詞彙的語言”。


在新話的推廣階段,每個英社人,都存在雙重思想問題,就是可以讓兩種矛盾的觀念同時存在在腦子裡,並指導自己的說話和行為。雙重思想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說一套做一套,而是言行合一於雙重思想,即人們認為關於一件事情的矛盾的觀點都是對的。所以人們相信政府說的信條: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英社有一個部門,也是主角溫斯頓所在的部門,這個部門的工作就是“修改歷史”,因為老大哥永遠正確,所以需要修改之前的報紙,雜誌。出版物和新聞,以符合當下老大哥的所說。


小說中舉過一個例子,那就是老大哥曾經的戰友被定為叛徒之後,主角所在的部門就開始著手修改之前出版的報紙,把那些讚頌老大哥戰友的報道,全部修改成老大哥早就斥責這個人是叛徒,但是這個人一直不知道悔改,老大哥忍無可忍才號召群眾來揭批他。而他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高級官員,從來算不得老大哥的戰友。


主角部門在修改歷史之後,還需要把在市面上的已經無意義的出版物都回收焚燒。用修改後的報紙來代替回收的報紙。要注意的是,日期是沒有變化的。


這項工作需要事無鉅細的詳細修改。需要毫無遺漏的回收和修改。

英社把所有群眾分成三六九等,然後實行配給制。沒有市場。

在1984中的世界,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即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英社就是實現了英格蘭社會主義的大洋國。


英社利用天天宣傳歐亞國和東亞國對本國的戰爭威脅從而實現戰爭動員,即保持動員戡亂時期的一切社會控制。


溫斯頓對這個自己所生活的所在提出了質疑,並且在接近挑戰的過程中最後屈服。


其中在被刑訊時,有一間編號為101的刑訊室。在這個屋子裡,可以自由的採用任何方式來讓犯人屈服,其中最厲害的就是對症下藥,即找到犯人最害怕的事物,並通過這個事物來不斷刺激犯人。


其中溫斯頓發現了一本書。書中詳細的描述了不被普通英社成員知曉的整個英社政治制度和體制的運行全景圖。


這本書中書簡直就是令人歎為觀止。


喬治奧威爾的《1984》、阿道司赫胥黎(對,就是那個寫過《天演論》(嚴復的翻譯版本叫《天演論》,直譯書名為《進化論和倫理學》)的托馬斯赫胥黎的孫子)的《美麗新世界》和尤金·扎米亞京的《我們》被稱為反烏托邦三部曲。


其中尤以奧威爾的《1984》最為著名。


有趣的是,文中開頭的赫特主演的那部電影也是在1984年上映。在21年之後的《V字仇殺隊》中他出演了一位大統領角色。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曾經年輕的溫斯頓最後變成了老大哥

當年奧威爾寫作時針對的是斯大林蘇聯。1984年的蘇聯也並沒有《1984》中說的那麼誇張,七年後的聖誕節,蘇聯解體。而奧威爾在1950年就去世了。他死在了斯大林的前面。


不過電幕卻在美利堅合眾國成為了現實,斯諾登揭發的美國稜鏡計劃,就是政府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全方位、無差別的監控普通人的新型電幕。


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以如此的弔詭而循環上演。

這也是奧威爾《1984》在歷史長廊裡永恆的迴音。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