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觀察:《美國工廠》熱議背後,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一部名為《美國工廠》的紀錄片,不知為什麼火了,順便火的是一家叫做福耀美國的中國企業。紀錄片裡有這樣一個情節,2016年福耀美國開業之時,當地媒體這樣評價:中國製造業企業將生產帶入美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希望。

這些言論讓中國人一下產生自豪感:沒想到美國人民過得這麼慘,我們是來救他們了!而另一方面,又讓中國人感覺到不爽:像特斯拉這樣的國際大牌都來中國建廠,你曹德旺卻逃到國外讓美國人來幹活?我想這背後是全球市場下中國製造與美國創新的彼此較量。

福耀向右:利潤成本,生產製造必須走出去

商業觀察:《美國工廠》熱議背後,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我們的印象都是中國是世界製造大國,所有的美國生產製造都應該屬於中國。在美國,你可以從頭到腳都是中國製造,從帽子、衣服到鞋到家電、手機產品,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讓美國家庭享受了各種便利與好處。既然如此,為何近幾年中國企業紛紛在海外建設工廠?

一直以來,中國製造最大的優勢是人力成本,以iPhone Χ在美國的售價999美元來算,每銷售一臺,中國只能賺到大約1/20的錢。而隨著中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超過了印度、印度尼西亞與越南,中國不能停留在“中國製造”的老路上,必須促進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產業外移,邁向全球分工價值鏈的中高端。

企業不是做慈善, 要想成為企業500強,必須要像當年日本、韓國品牌如索尼、豐田、三星曾經走的發展路徑一樣,走出國外搶佔國外市場。除了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就是在海外建廠。因此,生產製造走向海外是必然,而《美國工廠》所代表的曹德旺與他的榮企業也只不過是一個海外典型案例而已。

曹德旺在片中解釋,福耀通過海外建廠,另一方面是積極響應客戶需要,更重要的是大幅降低成本,不光是人力成本、還有能源成本、運輸成本等成本,只有通過精益管理,才能控制和壓縮成本將利潤擠出來。

特斯拉向左:資本市場,中國是最大機會

商業觀察:《美國工廠》熱議背後,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特斯拉與福耀不同,它是代表汽車的高新科技與未來趨勢的企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有兩個,一個是資本生產,一個是市場規模。在這兩個方面,中國上海成為最佳首選。長三角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與國際金融體系,為特斯拉本地化提供了強大的基礎。

當然,最重要的是中國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加大了市場導入期的政策支持力度,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特斯拉工廠的引入,會刺激依靠補貼生存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進一步優勝劣汰。

不管是資本市場與經濟市場向左還是向右,製造與創新更多的是全球化市場下此消彼長的作用與結果,只有互補相互合作,才能獲得雙方巨大的市場優勢與廣闊的市場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