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飛1.22萬公里,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相信不少人做過同樣的夢,夢見自己長出一雙翅膀,能自由飛行在高空中,望著下方的房屋和樹木,令人無比興奮,就怕夢醒之後發現這只是一個美夢,在現實世界裡,即便人類進化成全球最智慧物種,但卻沒有進化出可飛行翅膀,然而很多物種卻成功進化出了翅膀,能在藍天上自由翱翔,令我們羨慕不已。

一次性飛1.22萬公里,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說起能飛的物種,相信人們很快會想到飛鳥,據瞭解,在全球範圍內,已知鳥類多達9000多種,而我國已記錄鳥類有1300種,由於生存環境的差異和進化方向的差異,飛鳥形狀和飛行能力也是千差萬別,例如,被視為飛行速度最快飛鳥的尖尾雨燕以每小時352.5公里速度飛行,打破了物種速度極限,比大多數動車組還要快。

一次性飛1.22萬公里,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而在2020年10月,來自英國《衛報》一篇科學報道稱,一隻350克飛鳥再次刷新了一次性飛行距離紀錄,一口氣飛行了12200公里,橫跨太平洋,中途沒發現停留,要知道地球直徑只有12742公里,也就是說這種飛鳥一次性飛行距離跟地球直徑差不多,很多飛機都不一定能一次性飛這麼遠,打破了肉身耐力極限。

一次性飛1.22萬公里,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那麼我們來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樣一種飛鳥,為何耐力如此之強?該報道表示,這是一名叫Limosa lapponica的飛鳥,中文學名“斑尾塍鷸”,來自美國奧杜邦協會研究人員說,一隻斑尾塍鷸從北美大陸西北端阿拉斯加,一口氣飛到了新西蘭,連續飛行了11天,飛行距離達到12200公里,打破了科學家對鳥類的認知。

一次性飛1.22萬公里,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斑尾塍鷸屬於扁尾長嘴鷸科的一種大型涉禽,最大體重可達350克,長37-41釐米,主要分佈在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但每年冬季來到非洲和大洋洲越冬,因為它一直沿海灘或河流飛行,以硬毛蠕蟲和貝類為食,所以被稱之為“涉禽”,從外形上看,它大部分羽毛呈棕綠色,有一個獨特的長喙,比一般鳥類長得多,並微微向上翹起。

一次性飛1.22萬公里,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斑尾塍鷸是鳥類中比較擅長於飛行的物種,儘管不是世界上飛行速度最快的飛鳥,但卻是世界上耐力最強的飛鳥,比大家所熟知的老鷹還要強得多,從飛行姿勢上看,斑尾塍鷸飛行起來就像一架噴氣式戰鬥機,又長又尖的機翼和非常光滑的設計,使它們具有很大的空氣動力學潛力,飛行起來非常節省能量。

一次性飛1.22萬公里,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斑尾塍鷸每年9月天氣變冷前開始遷徙,往返遷徙行程超過29000公里,在徙旅途前,為了節省更多能量,它會收縮內部器官,減輕體重,以便輕裝出行,要知道它們遷徙的旅途不是在陸地上,而是廣闊的太平洋,幾乎沒有可供休息的陸地,也沒有食物和淡水的供應,意味著在長達1萬多公里的遷徙旅途中一直飛行。

一次性飛1.22萬公里,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2019年,美國奧杜邦協會為了更好地追蹤和研究飛鳥,他們特意來到新西蘭奧克蘭,並在奧克蘭東南泰晤士灣捕捉了19只斑尾塍鷸,並在它們大腿上安裝了一個彩色識別環“4BBRW”,4BBRW由藍色、藍色、紅色疊加到白色上,因此很容易被機載衛星追蹤到,研究人員將它們放回大自然,對它們進行了跟蹤。

一次性飛1.22萬公里,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在2020年裡,研究人員發現一隻斑尾塍鷸從阿拉斯加出發,向南飛過阿留申群島,飛行速度達到89公里每小時,11天后降落在新西蘭奧克蘭附近的一個海灣,飛行距離達到12200公里,打破了2007年創下的紀錄。2007年,一隻雌性斑尾塍鷸在9天時間內飛行了11500公里,不得不說該物種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效能量。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