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

“我猜你現在肯定是在看手機。”這是在微博評論區遇到的一個梗,雖說現在幾乎人人手機不離手,“低頭族”成了我們的代名詞,不過真的細思極恐。

拿著手機看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在欣賞別人的時間,一種是在售賣自己的時間。欣賞別人的時間,滿足了我們及時的娛樂需求;售賣自己的時間,滿足了他人且創造了利益。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可是我們不會想到,即便風口在我們面前了,是個“豬”就能飛起來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能飛起來的是那些肚裡有墨,有能力屹立在風口的人;能飛起來的是那些終身成長,時刻為遇見風口錘鍊自己的人;能飛起來的是那些行動第一,不將未來寄託在空想上的人

用手機售賣自己時間的人,即是想乘著風口飛,立馬為此付諸行動的人。都說男人30而立,擔心的是30歲

仍把計劃和成功停留在“想”的階段。

別以為這只是個老生常談的的話題,想想我們每次看到此類話題時的情景吧!群情激昂,鬥志滿滿,下定決心改變,看一條短視頻便忘得一乾二淨,等回過神你還是那個你!

安靜下來,再聽一次建議!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日本行為科學管理第一人,石田淳在《從行動開始:自我管理的科學》(以下稱《從行動開始》)一書中說:“正如我強調過多次的,人類具有“認知偏差”,所以我們經常會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絕對不能放棄,因為你人生道路上的駕駛員只有你沒有別人。”

石田淳是社團法人行為科學管理研究所所長、株式會社WILL PM International 創辦人、社長兼執行長、美國行為分析學會(ABAI)會員、日本行為分析學會會員。

他創造的“行為科學管理術”,不僅在美國企業界創造佳績,獲得包括美國太空總署和波音公司在內的六百多家公司採用;而且在日本更是指導了超過六百家公司和一萬名以上的上班族,深受企業主管歡迎。

“行為科學管理”不討論任何精神理論,而是將焦點集中於人的“行為”。它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行為科學管理術”的三點核心:成功不在於“意志”,在於行動;“正念法”將認知偏差控制在最小;行動從“小”事開始,量化可視化。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意識到位:成功不在於“意志”,在於“行動”

想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想要學習成績提高,想要有一份可觀的收入,想要減肥成功……我們每個人都抱有不同的願望。但是願望往往不一定會實現,這卻是事實。

當自己的願望無法輕易實現時,我們開始變得焦慮,各種消極的想法撲面而來:“我自控力不行”、“我連一點堅持的毅力都沒有”、“我討厭自己的性格”……


理想總是豐滿,現實總把我們打回原形。人們常說“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行了”,而往往解決問題卻沒那麼容易。

人類每天無意識的“自動化思考”就有700次,而其中大都是導致“認知偏差”的負面情緒,這也恰是阻礙我們理智判斷的原因。

於是,我們那些“雄心壯志”的想法,只能盤旋在腦海中,身體卻在“行動”信號的盲區。

然而,在我們人生中,能夠真正導出結果的只有行動。不管是工作、學習或生活,能幫我們成功的並非“意志”,而是“行動”,只有行動,才能改變一切。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石田淳在《從行動開始》中提到了著名的“棉花糖試驗”。


“棉花糖實驗”即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在美國的斯坦福大學進行了一項非常著名的實驗,他以4歲兒童為實驗對象,測試他們“是否能夠控制自己不吃擺在面前的棉花糖”。

條件是能堅持15分鐘不吃,結束後多吃一個棉花糖,否則只能吃一個。最終通過測試的兒童只要25%,這些孩子,在測試當中有的捂住眼睛;有的玩弄自己的頭髮分散注意力,有的做遊戲。

12年後,米歇爾針對參加棉花糖實驗的600餘名兒童進行了追蹤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那些等待了15分鐘的孩子們面對困難時更有勇氣,學習能力也很優秀;那些完全無法等待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大都屬於“問題兒童”。

試驗證明自制力強弱確實影響人生,但前提是那25%的兒童,為了調動自己的“自制力”採取的各種各樣的行動。

在行動科學管理術的理論中,一切結果都是行動的積累。好的結果是好的行動不斷重複積累帶來的,壞的結果則相反。

當我們想要實現某種目的時,僅僅有“幹勁兒”和“認真的態度”是不夠的,切實的行動才是根本。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注意力到位:“正念法”將認知偏差控制在最小


不要因為過去的事情而懊悔,不要因為對未來的不安而畏縮不前,更不要因為周圍的環境而心存怨恨。只有把握“現在”和“現實”,你的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燦爛。——《從行動開始》

自己真的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嗎?

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方式存在差異,人們的認知大體可以分為:①“讓自己感到輕鬆的認知”;②“讓自己感到辛苦的認知”。

“讓自己感到輕鬆的認知”建立在對眼前發生的事的冷靜判斷之上;而“讓自己感到辛苦的認知”則是由對事實扭曲的認識和毫無根據的臆測所帶來的。

就如我們本可以為自己做到的事情感到開心,而往往卻總是好高騖遠,因為做不到苛責自己,這樣的“認知偏差”,只會讓我們對自己愈發失望,自我能效感也會變得降低。(“自我能效感”即“我能行”的感覺。)

我們必須原諒自己。然後為改變自己開始行動,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為了儘可能地從“認知偏差”中拯救自己,關鍵在於正確地認清事實。


就是當事情發生時,我們應該敬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實”上,排除多餘的印象、思考、善惡,只接受真實本質的狀態。這就是谷歌公司員工培訓事也會用的“正念法”(也稱作ACT(Acceptance & Commitment Therapy))。

比如,你路過某個紅綠燈時,恰好遇見的是紅燈,那麼在你的認識裡應該只有“紅燈就等一分鐘,然後就能過去”。

但是往往有人會想:“紅燈怎麼這麼慢!”“前面的人怎麼不往前走走”等等,這些都是與事實無關或不相符的多餘想法。

如果我們利用“正念法”,只關注事實,當多餘想法出現時,便會擺脫認知的偏差,告訴自己“這想法太無聊”。

  • 那麼對於我們在做或準備做的事情,該如何運用“正念法”呢?

我們就以減肥為例。對於減肥,我們眼前所要面對的事實是“我要減肥”,“正念”即我要減肥,我們的注意力就在我要減肥上,不偏不倚。

至於其他的多餘想法如“我能不能行?”、“減肥能成功嗎?”、“我能堅持下來嗎”,“別人是不是嘲笑我”,在“正念”面前微不足道。有那麼一句話:“幹就完了!”

“正念”法是在認知行為療法的基礎上,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在”和“現實”之上,糾正“認知偏差”的方法。簡單點說,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既定的事實上,其他和事實無關的負面情緒也好、信息也好,都應視若無睹。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行動到位:明確目標,行動從“小”事開始,量化可視化


既然我已經踏上這條道路,那麼,任何東西都不應妨礙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康德

“開始”與“堅持”是兩件不同的事情。為了“達到目的”和“成為理想中自己”,不可能只行動一次,而必須堅持下去。有句話說的好,我們自己選擇的路含著淚也要走下去。

就如,筆者之前為了想減肥開始晨跑,好不容易跑了一個月,過了一個年又恢復原狀了。所以有些事情開始很簡單,但堅持真的是另外一件事。

為什麼開始了,卻堅持不下去?

  • 許多人會說:“我要減肥。”那麼具體減到多少斤?每天堅持鍛鍊多久?這些都不知道,首先目標就是模糊的,這是第一種原因。
  • 如果我說:“我每天都要跑5公里。”這麼高的目標,任誰想想就覺的難,心理生理都不能立刻適應。目標太高是第二個原因。
  • 另外,減肥是一件長久的事情,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的效果,缺乏及時反饋的“成就感”,這是第三個原因。

所以,想要堅持首先要目標明確,我們可以參照SMART原則。


SMART原則即:(1)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2)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4)目標要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5)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有了明確且可執行的目標後,就要體現在行動上,決定結果的仍然是行動。

行動科學管理術對於行動有什麼建議呢?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行動科學管理術”只承認符合“MORS法則”定義的行動。“MORS法則”包括以下四個要素。M=Measured(可測評);O=Observable(可觀察);R=Reliable(可信任);S=Specific(可明確化)。

其實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不管是目標還是行動都遵循兩個字“具體”,而非模糊寬泛。

石田淳在《從行動開始》中還提出了具體行動建議:

①新行動從“三”開始;行動管理術遵循從小事開始,最大的優點就是可操作性。從“三”開始,意思就是培養新的行動習慣,最多不超過“三個”。

比如,我們想要學習英語,每天只需要記住三個單詞,等記三個單詞習慣以後,在酌情加量。

當然一些事情可能無法嚴格按照“三”來執行,這時只要工作量不大就行。

②製作行動列表,將行動可視化;“行動列表”是行動科學管理術最常用的工具。其實就是為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列一個清單,完成一項即可標記完成。

比如,“晚上睡前不吃東西”、“每天跑2000米”、“每天早晨對著鏡子微笑”等等,都可以寫入行動列表,完成一項標記下來,再看的時候就會充滿成就感。若你做到了列表上的要求,也為自己驕傲吧!

③化整為零,化繁為簡:我們常常遇見龐雜的事情,但自己又必須去做,這將會是一場挑戰。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化整為零”。

其實就是將大任務分解成許多的小任務,然後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天的任務上,這樣便可以從壓力中解放出來。

比如看一本800頁的書,平時工作太忙,只能利用碎片時間去看,但還是覺得吃力。那麼不如每天為自己設置固定的看書時間,將800頁分解為每天的小任務,這樣心中會放鬆許多。

開始或許不是難事,難的是將開始無限期延長下去。《從行動開始》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從小事開始,將每一步行動量化可視化,正如那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你是隻會空想的人嗎?行為科學管理術給你3點建議,看完就行動吧

結語:


“改變人生”的道路上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分析“失敗的原因”,也不用行動去改變現狀,只一味地陷入自責和自我懷疑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被恐懼和不安的負面情緒困擾。要知道,人們對自己的認知存在太多“偏差”,無論是評價自身,還是改變人生,最靠得住的標準只有“行動”。——石田淳

回到開頭的問題:“你是隻空想的人嗎?”

30歲可怕嗎?可怕的是我們還在羨慕別人,可怕的是不僅沒有行動,連意識和想法都沒有!

本文由恩爸有千金原創,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