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理論初探

“五行”理論初探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棄三正。” 孔穎達疏:“五行,水、火、金、木、土也。”

五行是華夏民族創造的哲學思想。古代先民認為,天下萬物皆由五類元素組成,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之所以稱為“行”,表示這五類元素總是處於活動狀態並非靜止不動。

一、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士,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理論有三個核心觀點:一個是變化的觀點,所有的“行”都是能變化發展的,“行”“生”“克”都就表示變化。二是聯繫的觀點,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聯繫緊密,不可分割。三是相對平衡的觀點,各“行”保持相對平衡狀態,如失衡太過或長期失衡,那就需要調整,否則就可能出問題。 這三個觀點符合辯證法的基本原理。

二、五行與人體器官的對應

中醫利用五行對應人體的五大器官或系統及其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

金——皮、鼻孔、肺臟、大腸,以呼吸系統為主。

木——筋、眼睛、肝、膽,以解毒系統為主。

水——骨、耳朵、腎、膀胱,以泌尿系統為主。

火——脈、舌頭、心臟、小腸,以血液循環系統為主。

土——肉、嘴巴、胃、脾,以消化系統為主。

三、人體五類器官相生相剋的關係與疾病的醫治

人體要健康,需要五行各個部分發揮正常功能,使整體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如有部分失常,整體失衡,那就表現為“病”,如果整體都徹底崩潰了,那生命也就結束了。

相生的“生”意為滋生、相生即一方對另一方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使弱化的功能得到增強;相剋的“克”是制約、抑制的意思。相剋即一方因功能失常對另一方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使其功能受損。

(一)五行相生理論與治病

01.生病的原因

生病的本質就是肌體功能失常,治病的根本目標就是讓肌體失常的功能復歸常態。器官功能失常主要有兩大表現:一是肌體受損,二是動力不足。通常稱為“病”。造成肌體功能失常的原因分外因和內因。外因主要是細菌、病毒入侵,寒熱傷身,進食不良,還有機械性損傷等,大部分被中醫稱為“毒”或“溼”,甚至概括為“邪”。內因主要為精神因素,如憂傷、焦急、憤怒、激動等,還有營養不良或過剩,更有功能消耗過多等。

02.治病的機理

治病,一是治標,修復受損的肌體,增強器官的動力,也就是緩解或消除症狀。二是治本,消除致病的內外因素。通常是標本兼治。

無論是治標還是治本,都要仰仗人體自身的力量,也就是免疫力。而免疫力的強弱與器官功能的正常與否有關,器官功能正常,免疫力就強,反之就弱。

治病,首先要通過望、聞、問、切和現代檢查手段找準病因,弄清症狀。然後辯證論治,循症施治,處方開藥。開藥最重要的是針對生病器官,充分激發其自身功能,驅除毒素,修復肌體,增強動力。但是由於生病器官

受損嚴重和本身虛弱等,自身力量不足,不能儘快完成繁重的任務,還需藉助外力。首先是強化上游直接相生器官的功能,讓它去支援受害器官。如果還嫌力量不足,可以越過近鄰求助遠親,增強上游相生者的相生者的功能,讓其支援病器官最密切的相生者,再由它支援病器官。此外,如果生病器官殃及下游相生者,下藥還得稍加兼顧。

比如,新冠病毒首先和主要侵害的是以肺為主的呼吸器官,大量的毒素損傷了肺和氣管,於是出現了呼吸困難、咳嗽痰多症狀,造成全身供氧不足。治病下藥首先要直接面對呼吸器官,

清肺理氣,止咳化痰,實際是清除為消滅病毒而損傷肌體的自由基,修復受損的肺泡、氣管表層,增強肺和氣管的運動能力等。但是毒素太多,呼吸器官受損太嚴重,呼吸系統無力恢復正常狀態。於是,我們根據土生金理論,健脾開胃,增強消化功能,讓其為以肺為主的呼吸器官提供足夠的資源。覺得這還不夠,還可進一步根據火生土的理論,強心補血,讓其給脾胃提供更多能量;脾胃功能強大了,對呼吸系統的支援也就更為有力了。由於呼吸系統受損嚴重,也傷及下游相生的器官。金生水,金不足,水也受損,所以還應幫功腎為主的泌尿系統增強除溼利水的能力,讓它更有放地排出包括毒素在內的廢物。

治療新冠肺炎的“清肺排毒湯”中的麻黃、炙甘草、杏仁、生石膏、紫苑、冬花、射干、柴胡、黃芩、桂枝等,大體是是針對呼吸系統的排毒清熱,白朮、茯苓、山藥、陳皮等主要是健脾開胃,澤瀉 、豬苓、藿香等主要是助泌尿系統除溼利水

(二)五行相剋理論與治病

根據五行相剋理論,如某組器官功能過於虛弱,如能排除其他致病因素,有可能是由於上游相剋器官的失常對其造成了消極影響,使其功能減弱。可通過調整上游器官功能來加以強化。如果肺功能過弱,可以借調整心臟功能予以加強;如果肝功能太弱,可以用調整肺功能來強化;如果腎功能過弱,可以通過調節胃功能加以增強;如果心臟功能太弱,可以借調節腎功能來加以加強。如果胃功能太弱,可通過調整肝功能予以強化。

例如:脾胃虛弱,常常有腹痛便溏,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可能是木克土,肝膽功能失常,有利於消化的膽汁分泌對胃器官產生了消極影響,導致胃功能減弱。醫治要用瀉肝和胃藥加以調整。又如:肺器官功能失常,出現咳嗽氣喘、痰中帶血等症狀,有可能是火克金,心臟功能失常,傷及肺器官使其功能弱化。治療要瀉火清金,一方面促進肺功能清

除毒素,修復受損肌體,增強活動能力,另一要調整心臟功能,讓它對肺功能的負面影降到最低。可用大黃、黃連、黃芩、知母、杏仁、梔子、貝母、桔梗、甘草等醫治。

遵循五行理論治病是辯證論治的生動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