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詩評】璐雨詩:簡評王映錦詩二首



【雲帆品讀】璐雨詩:簡評王映錦詩二首


【頭條詩評】璐雨詩:簡評王映錦詩二首


作為一名格律詩詞新兵,我很榮幸能夠在名流大咖雲集的雲帆群習詩併成為雲帆微刊的小編之一。我著手編輯的雲帆詩家詞長的個人專輯不下百個,其中有一位至今不是微信好友的90後作者的作品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王映錦,湖南雙峰人,92年生",關於作者,我所知的也就是其專輯裡的作者簡介這麼多。

讀了王錦映的作品,我對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篇所云"夫詩有別材"之說,頗以為然。王錦映的作品,有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清峻渾成,非天賦靈根者不能為也。忽然想起東遨老師的一句調侃"天下詩人半在湘",惟楚有才,不服不行。言歸正傳,下面簡析王錦映的七絕和五律各一首:



【頭條詩評】璐雨詩:簡評王映錦詩二首

璐雨詩


詠南山巔不知名花

王映錦

花開不必問前緣,自抱芳心作獨眠。

莫是人間無著處,一枝紅到白雲邊。


此詩起句破題,開門見山,"不必問前緣",蘊藉理趣,言近而興深。承句順承自然,把感情向上順勢一推。華彩之處在跳轉妙結,"莫是人間無著處",想落天外,語出驚人。作者深諳景結要妙,"一枝紅到白雲邊",餘韻遠致,道人所未道,蘊水窮雲起之姿,有月盡珠來之妙。

若要吹毛求疵,承句"自抱芳心作獨眠",略似牽強,承句或可不帶感情色彩的"零度寫作"式的客觀描述,則結句"抖包袱"的效果會更好,更能豁人眼球,令讀者拍案叫絕。


【頭條詩評】璐雨詩:簡評王映錦詩二首

立夏夜作

王映錦

負手欄邊立,群峰看未真。

鳥因風得勢,人對月分神。

自覺春常在,何嗟夢不新。

行藏皆任我,山水一懷襟。

這是作者25歲寫的作品,字裡行間卻有閱透人情、踏遍世路的沖淡、平和與豁達,殊為不易。此律既多興象,復備風骨,雖長聲響徹林表,卻絲毫不覺用強,指事造景,宛然在目,煉字煉句煉篇,都可圈可點。

首聯寫負手看青山,暮色中,看未真的是群山,又何止是群山?頷聯隨著視線的流轉,由首聯的遠看轉到近看和仰視。鳥、風、人、月,對仗工穩,擬人手法嫻熟。"鳥因風得勢",語奇體峻,驚耳駭目。宋人張鎡"得勢"句"寒日樹枯山得勢,順風檣穩浪無聲"亦相形見絀也。一般習詩者作律,中二聯常有上分句氣足,下分句氣弱的情況,高手則不然。本詩頷聯上分句已令人眼前一亮,下分句"人對月分神"更具虛白妙味。月色,向是中國文人感發的"開關",司馬光"對月動相思"(《八月十五日夜寄友人》)思友也;李白"舉頭望明月"(《靜夜思》)思鄉也;林希逸"對月相思夢愈遙"(《別林伯常國博 其二》)思人也。本詩作者別臻新格,沒有點明,巧妙留白,把想象交給讀者。好詩就是這樣,作品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頸聯由景語轉情(理)語,表達出淡泊超然之人生態度,詞秀調逸,意新理愜。全詩以"行藏皆任我,山水一懷襟"收束全篇,"時光真手筆,天地大文章"(熊東遨),"思深遠而有餘意,言有盡而意無窮"(呂本中)也。年輕作者王映錦才情富贍,途量無限。


此律中二聯句式錯落,高古清澹,頷聯出語生新,足見靈氣。但若論承接首聯,頷聯應著力在"群峰看未真"的"未真",而作者於夏夜所見,清晰的看到"鳥因風得勢"似有跳脫之嫌。相比較之下,頸聯稍弱,五律,還是少用虛詞為好。管窺之見,僅供參考。


【頭條詩評】璐雨詩:簡評王映錦詩二首



璐雨詩,本名吳雪芬,江西瑞昌人,從事醫藥行業,80後詩詞愛好者,隱雲帆習詩,現任雲帆詩友會執行主編。為詩主張取法乎上,師古而不泥古;創作力求句意兩新,氣理相生。作品散見於《詩刊》《中華詩詞》《當代詩詞》《重慶詩詞》《煙臺詩詞》等刊物和人民日報客戶端、鳳凰新聞、騰訊新聞、暢讀、搜狐文化、今日頭條、雲帆詩友會等網媒或新聞客戶端。


【頭條詩評】璐雨詩:簡評王映錦詩二首

璐雨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