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張藝謀作為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創作了眾多叫好又叫座的佳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就是其代表作之二。

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視角與背景

兩部影片都是以第三人稱的視角,按照插敘的方式進行講述,《紅高粱》以“我奶奶”“我爺爺”,《我的父親母親》以“我父親”“我母親”闡述,唯一的不同,在乎講述者的身份關係分別是“孫子輩”與“兒子輩”。而影片插敘的內容又進行相同的順敘的方式。

對於影片的時代背景,兩部影片雖說都沒有進行具體明瞭的交待,但從影片的內容可以看出,《紅高粱》的故事內容主要涉及三方面,九兒餘佔鰲的相知相愛酒坊的經營以及對抗日軍,由此,可以推斷髮生於上世紀50年代之前。而《我的父親母親》的主題很明確,就是招娣和駱長餘的愛情,影片中曾顯示的一段日曆“1958年”,同時駱長餘作為一名知青教師的身份定位來看,則發生於50年代之後,有著“上山下鄉”的時代背景。

摘自百度百科

“上山下鄉”一詞最早見於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這個概念,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鄉開始的標誌。真正意義上的上山下鄉始於1955年,(為縮小城鄉差距),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楊華、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團北京市委提出到邊疆區墾荒,11月份獲得北京市團委的批准與鼓勵,隨後引起城市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墾荒的熱潮,毛主席發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

你有的你的粗獷奔放,我有我的細膩內斂

《紅高粱》中的九兒,只因一個見錢眼開的父親,被安排嫁給年已半百的麻風病人李大頭。出嫁當天,九兒的面部沒有太多表情,看以沒有喜悅,亦沒有悲傷,只是眼神多了一份呆滯。妝容精緻,卻點綴不了初出少女的美麗,反而有著些許壓抑。

耳邊餘音"坐轎不能哭,哭叫哭叫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即生事端"猶在,畫面切換,剛上轎的九兒,完全不在乎這些,立馬自己動手掀下了蓋頭,隨之而現的,是眼中打轉的淚水。可見,心中萬千不甘,卻無力反抗。這樣的情感,不僅之於九兒,更多的是在當時環境下,眾生百態的一縷縮影。

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好在電影是藝術的創作,影片之於觀眾的多少總有些許安慰,遠沒有現實來的殘酷。在九兒的隨行轎伕中,眾人既純樸又玩笑的數落李大頭的不是,光著身子,露著膀子,吼著粗獷質樸的民間調調,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沒有絲毫矯揉造作。

此時的九兒透過轎簾,看到赤裸上身的於佔鰲,嘴角帶著一絲微笑,眼中似有秋波,心中應該是竊喜的吧,就是這一眼,可以看出,芳心已然盪漾。

當一行人路過“十八里坡”時,遭遇了劫匪,劫匪用“槍”指著九兒,示意走向路邊的高粱地,究竟意欲何為,想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九兒三番五次回望於佔鰲,其實不難理解於佔鰲此時的心境,害怕、膽怯自不可少,但最終還是撲向了劫匪。

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此時的九兒,欲笑卻又隱忍不為,但幸福的感覺終究遮擋不住內心的歡喜,踏著碎步慢慢走進花轎之時,留了一隻腳置於轎外,其意只為試探。在那個年代,此舉可謂是大膽的。於佔鰲亦給予了回應,鎮定而來,一手抓住九兒的腳,慢慢放進轎內。只這一個回合,兩人皆已彼此盡知對方情意。

之後在九兒回門的路上,於佔鰲“劫持”了九兒,在一片高粱地裡,兩人一番纏綿,至此,兩人雖無名份,但也有了夫妻之實。在影片的後續,隨著李大頭的死去,兩人終究喜結連理。

整部影片,劇中沒有過多的臺詞修飾,就像於佔鰲頭和九兒的感情,兩人的結合,全在乎動作、眼神、形體上的表現。正所謂“你若懂我,我自不必多言”。高粱地裡的於佔鰲,取下頭套,露出真容之後,九兒不言語,也不反抗。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沒有扭捏、沒有做作,只是情隨於心,心中所心,便依心而行。

包括之後李大頭死去,於佔鰲來到酒坊,眾目睽睽之下,嘴裡胡嘟囔著和九兒在高粱地裡的種種。高粱酒釀成之後,於佔鰲對著酒罈就是脫下褲子撒泡尿。這一切,原本看似粗劣不堪的情節,融合在這部電影中,卻絲毫看不到衝突,反而顯得粗獷奔放,還有絲絲真實和質樸。

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對比《我的父親母親》,招娣和駱長餘的第一次見面,招娣眉宇間的姿態,嬌羞、喜悅,面對駱長餘的回望,似乎又多了一份緊張與不安,但掩飾不了內心的情感的喜悅,一語未訴,卻看到招娣孩子般的奔跑在鄉村小道,時而奔跑,時而回望,時而傻笑,張開的手臂,跳躍的步伐,配合上歡快的跑動頻率,儼然一副“春心氾濫”的“花痴”少女。但這樣的少女,沒有一絲猥瑣,反而是純潔又自然的。

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招娣面對母親相關駱長餘的問話時,看似說的漫不經心,可臉上掛著的笑容,無時不在暗示著招娣的滿心歡喜。

按照風俗,新蓋好的學校需要“織紅”,招娣因為心中有了駱長餘,“織紅”格外仔細。為了有機會能多看上駱長餘一眼,原本招娣打水常去的後井,變成了前井。為了能讓駱長餘吃上自己做的飯,特地問了他人駱長餘長飯的習慣。為了能多見上幾次面,走在村間道路上,前後徘徊,左顧右盼,只為能製造一場不期而遇的相見。待到真見了面,內心的嬌羞與慌張佔據了心房,以至於忘記了手中的籃子。這樣的表現,不禁讓人有了初戀的感覺。想多看你一眼,卻不敢直視,想說上一句話,卻不敢開口。但內心的情緒早已翻滾,不能自已,有的只是自知的甜蜜。

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終於等到了駱長餘來招娣家吃派飯的日子,招娣一手扶著門框,一手拽著衣角,臉上的笑容開心又羞澀。這一幕,不需要臺詞,只是通過一連串的動作,就把招娣的愛慕和內心的跳動展現的很是徹底。原來這就是愛情,沒有修飾,卻如此的美好。

如果說,之前的一切都是招娣的單相思,當駱長餘送給招娣髮卡之時,就已經為兩人的愛情作了一份見證。此時的兩人,沒有一句“我愛你”之類的話,即便如此,小小的髮卡已經預示著兩人的情份。

影片在人物設計和情節上其實比較簡單,沒有複雜和繁瑣,沒有跌宕起伏,沒有驚豔,招娣和駱長餘兩人之間也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感情糾葛,海誓山盟,有的只是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以及密密的紅樹林,有的只是一片暗許芳心的純淨,默契與細膩。鏡頭也只是轉悠在村裡田間山頭,招娣的一顰一笑,可就是這麼簡單不能再簡單的場景,卻讓人真實的感覺到了愛情的細膩內斂。

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紅高粱》《我的父親母親》這兩部影片總體來說,有相似也有不同,在臺詞、場影的設計上,都是相對來說簡潔的,場景都是取自農村,臺詞也並不華麗。更多的是演員的形體、動作、眼神的美學,突出這樣的電影美學,更多的是為了情緒上的表現。而差別也正是在情緒上。

《紅高梁》中的於佔鰲,九兒,都是敢愛敢恨的。九兒與李大頭的洞房之夜,為了表達不滿,九兒砸出了剪刀。面對於佔鰲的光天化日抱著走向床榻,也不拒絕。為了給羅漢報仇,眾人沒有經過商量,自然的過渡到行動統一。全片整體上,不論是情感還是劇情,表現的都很直白,幾乎沒有拖沓和隱晦,儼然一副粗獷奔放的景象。

淺談《紅高粱》與《我的父親母親》,一個粗獷奔放,一個細膩內斂

《我的父親母親》則不然,招娣是影片中絕對的硬核,所有的情緒,全部體現在動作、眼神、表情之中。把那種欲語還休、欲說不能的情感表現的入木三分。愛你時,我可以為你做飯,為你織紅,為你等候。你遠去時,我可以一路奔跑追隨,只願多望你一眼。這一切,你去感受,你去體驗,若能得到一個回應,便是你知我心,我亦知你心,你我水到渠成,一切都是那自然、細膩、內斂。

兩部影片同樣的情感訴說,不同的表現形式,都極具美學意境。也看到了原始的愛情,或許正是這樣難以再現的愛情,讓觀眾觸碰到了心底某些情結,這樣的情結是美好的,引起了觀眾的思考與共鳴,也得到了情感上的回應!

最後,願你我的美好與感動一直深藏於心,不論粗獷奔放,還是細膩內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