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行書一定要有楷書的基礎嗎?我就不信不練楷書就寫不好行書?

山心石


練行書一定要有楷書基礎嗎?我覺得這是個外行問的問題。

首先得弄清一個問題。你的所謂的練,是想隨便練練,還是想在書法上有所造詣?

如果你直是隨便讓自己的字寫的好看一點,那裡可以不必有什麼楷書的基礎。

否則,你僅有楷書的基礎還遠遠不夠。

書法和很多技藝一樣,要想達到專業的水平,必須找到正確的方法,然後長期堅持。

練書法,得了解中國文字的起源和發展的脈絡,沿著這個脈絡練書法,才是正確的路徑和方法。

這個路徑就是:篆、隸、楷、行、草。

要想事半功倍,我建議是先從篆體字開始練起,練過一段時間後,再練隸書,然後楷書,行書。當然,這個時間因人而異。但總的一句話:方法正確,循序漸進。


茗香書趣


"草出於章,行出於真,雖曰行書,各有定體,縱復晉代諸賢,亦不相遠。《蘭亭記》及右軍諸帖第一,謝安石、大令諸帖次之,顏、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大要以筆老為貴,少有失誤,亦可輝映。所貴乎穠纖間出,血脈相連,筋骨老健,風神灑落,姿態備具,真有真之態度,行有行之態度,草有草之態度。必須博學,可以兼通。″一一姜夔《續書譜》。

楷書是行書結構的骨架,是行書的根基,練習楷書可以正骨力,正結構。提高功力。增強對法度的認知。才能下筆有源,結字有法可依。學行書不僅要學楷書,其它書法須博學。取篆隸的古拙,草書的縱筆快意,風神灑落。楷書的筋骨老健。其行書才有內涵,有功力。

有一位老師對我說,他練了三年行書,是寫得龍飛鳳舞,但缺骨力,結構有欠缺,後來又回頭從楷書學起,才有了很大進步。

楷書的用筆方法:

一,提筆和頓筆指筆鋒運行中的提按動作,提筆輕而筆畫細。按筆重而筆畫粗。劉熙載說:"書家於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須飛提,用筆輕處須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

二,疾與澀。在行筆過程中,不是均速運動。是有快慢節奏的,行筆較快的為疾,行筆較慢的為澀。不同的書體,有不同的節奏變化,不同的風格,因人而異也為不同的快慢節奏變化,有的創作書寫較快、有的創作書寫較慢,靈活應用。

三,轉筆和折筆。在運筆過程中,筆畫方向變化,就有轉筆和折筆出現,轉為圓筆,折為方筆。在楷書中,折筆應用較多,在行書或草書中,轉筆應用較多。

(上圖為歐陽詢書《黃帝陰符經》小楷,紙本,尺寸26.46釐米x7o釐米。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我回答這個問題。回答是肯定的,不練楷書也能寫好行書。這也是行書大家張旭光先生的觀點。

當然有楷書的基礎肯定是好的,楷書和行書有好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提按、頓挫、輕重、快慢等技法,它們都有訓練,楷書的基礎打好對行書的學習是有很大的幫助。不論學習什麼書體,選擇字帖、尋找方法是很重要的。看見你練習的是《蘭亭序》,帖子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開始學習行書不宜從《蘭亭序》開始,因為它是作者技法與情感高度統一的完美作品,裡面的頓挫、方圓、提按、欹側、順逆鋒、牽絲映帶等技法作者運用的爐火純青,尤其是作者感情的抒發、與自然的書寫、以及書法技能高度地糅合在一起。建議你先從《聖教序》開始學起,它彙集了王羲之的很多字,接近2000字,是王字的集大成者。

一是它的字多,便於我們學習更多的單字,能為我們今後的創作打下很好的基礎。二是這裡面的字字字珠璣,涵蓋了王羲之的行書技法,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後來的書法家很多人都學習它,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怎麼學習呢?認真讀帖,充分了解行書的筆法特點,熟練掌握基本筆畫及變化筆畫的寫法,精準把握每個字的結構特點,攻打重點字、常用字,反覆臨摹,努力背臨每一個字,同時與集字創作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下去,吃透這本帖子。這樣你就把王羲之的行書掌握了大半,再去學習《蘭亭序》就很容易了。練習書法要有側重,不能隨便換字帖,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念,有學不成不罷休的毅力,這兩個帖子交替進行學習,你會提高很大的。最後,在臨習的同時,加強學習,要學習書法史,書法理論,美學等,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眼界,審美能力,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如有不妥,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