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綜合利用將由試點向全國鋪開(轉載)

我國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試點2年多來,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3.68%,8個試點省份穩定在86%以上。近日,農業農村部在黑龍江召開的東北地區秸稈處理行動現場交流暨成果展示會上表示,接下來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將向全國全面鋪開。

山西省立法禁止秸稈露天焚燒

日前,《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對外發布,明確全省行政區域內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秸稈。《決定》對小麥、玉米、高粱、水稻、薯類、油料和雜糧等農作物秸稈(以下簡稱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作出明確規定。

《決定》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扶持和鼓勵是全方位的。首先是財政上扶持。《決定》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秸稈綜合利用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省級財政統籌安排資金,支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開展。市、縣級財政統籌使用資金,重點對秸稈綜合利用設施設備、秸稈收儲運體系以及秸稈飼料加工、氣化、發電、固化成型等秸稈消耗量大的經營主體按實際利用量進行補助,對秸稈機械化還田、離田作業給予補貼。

其次,《決定》要求省人民政府制定和落實秸稈綜合利用鼓勵政策。土地方面:秸稈收儲設施用地執行農業設施用地政策;電價方面:將符合條件的秸稈撿拾、打捆、切割、粉碎、壓塊等初加工用電納入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範圍,降低秸稈初加工成本;稅收方面:對秸稈收儲、加工、利用企業,落實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金融信貸方面:落實國家關於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信貸政策;秸稈運輸方面:對整車合法裝載捆紮打包後的秸稈運輸車輛減免普通公路過路過橋費;秸稈收儲方面:不分購置主體,凡是用於秸稈打捆、撿拾、固化成型等農機全部納入農機補貼範圍;秸稈堆放轉運點和收儲點方面:對村級標準化臨時堆放轉運點以及具有一定規模、具備相應機械設備的收儲點,可以給予財政補貼。

《決定》還分別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五種方式,即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分別規定了不同的扶持和鼓勵政策,便於各地因地制宜,促進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

省人大常委會將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省人大代表,適時對《決定》實施情況展開檢查,依法監督《決定》的貫徹落實情況,實現2020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達到85%的目標。

江蘇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

近日,江蘇省科技廳和省農委在南京聯合召開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與推廣新聞發佈會。會上,省科技廳發佈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包等情況,得益於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提高,秸稈正“變廢為寶”,不少地方利用秸稈創收,成為富民新途徑。

江蘇省太倉市東林村秸稈獨創增值利用型現代農牧循環發展模式,他們以秸稈飼料化增值利用為核心環節,按照構建“稻麥生產、秸稈收集制飼料、秸稈飼料養殖肉羊、羊糞制肥、有機肥還田”的物質循環閉鏈的技術思路。以太倉市東林農場為核心,通過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秸稈飼料化、肉羊養殖生態化、養殖廢棄物肥料化的途徑,打造形成現代農牧循環生產方式。他們還利用秸稈開發秸稈制板、工業托盤、溫室牆體、運輸墊材等副產品。目前,已實現年經濟效益近千萬元,帶動周邊農民致富,併產生良好生態、社會效益和示範帶動作用。

省農委副主任蔡恆介紹,去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今年省級財政投入9.6億元,對秸稈利用實行按量補助。

長沙將實行最嚴格農作物秸稈禁燒製度

據悉,日前長沙市農委出臺了《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專項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切實提升空氣質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據悉,長沙將實行最嚴格的農作物秸稈禁燒製度。力爭至2020年,全市範圍內基本消除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現象;全面提高秸稈資源化利用水平,年底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

《方案》要求,全市範圍內作業的農作物收割機加裝碎草裝置下田作業,將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作肥料,同時試點利用生物菌劑將農作物秸稈堆漚還田和降解還田技術。

繼續投入打捆機、大型打包機、運輸車、地磅、抓草機、裝載機、草繩機、收割機等各類移除收儲及利用設備,擴大稻草移除收儲站輻射範圍,建立稻草收儲運體系。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和燃料化。通過採用新工藝、新方法,將農作物秸稈製造成優質生物有機肥、飼料和生物質碳棒,提升其利用價值。

建立健全秸稈資源化利用服務體系。在全市鋪排建設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通過生物轉化、有機肥轉化或其他利用方式,實現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高農作物秸稈的收集存儲和資源化利用水平。

秸稈綜合利用將由試點向全國鋪開(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