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鎮:秸稈用處大 露天不再燒

“我這去年新栽的35畝柑桔樹下,少說也要用上80畝的油菜秸稈。”4月29日,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鎮艾林村果農郭梅告訴筆者,“近段時間以來乾旱少雨,在果樹周圍覆蓋上秸稈,一來起到抗旱保溼作用,二來還能增加土壤肥效。因此,我今年把周圍農戶廢棄的秸稈都收集了起來,大大緩解秸稈處理難問題。”站在郭梅一旁的復興鎮分管農業的鎮人大主席李永清介紹,“正是由於今年進一步實現秸稈的綜合利用,全鎮自4月中下旬油菜籽收割以來,未發生過一起田間焚燒秸稈的現象。”

復興鎮:秸稈用處大  露天不再燒

據介紹,作為東坡區純農業鄉鎮的復興鎮,近年油菜面積穩定在8000餘畝,往年每當進入油菜籽收割季節,田間露天焚燒秸稈的現象屢禁不止,既造成空氣環境質量汙染,又使禁燒工作處於被動。

“最根本癥結就在於秸稈的去處問題沒有很好解決。”李永清說,吸取和總結往年的經驗教訓,今年鎮上抓秸稈禁燒工作,便著力在秸稈能源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綜合利用上狠下功夫。尤其在肥料化利用方面,一種是採取秸稈直接進果園方式,把秸稈覆蓋在果樹林地表面,讓秸稈自然腐漚,促進改良土壤。二是採取相關政策補貼,支持鼓勵鎮域3戶小型秸稈加工企業,收集和加工處理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生產有機質肥料。“我收集的秸稈經過粉碎髮酵處理,不僅施用在自己種的700畝柑桔樹下,剩餘的還可向廣大農戶提供。”該鎮子妹家庭農場主餘小龍感言,“這樣做好處不少,既能促進土壤透氣,保土保墒,還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效益。”

與此同時,該鎮還利用全鎮171個村民小組抗擊疫情使用過的171個小喇叭、建立戶主微信群等方式,加大秸稈禁燒宣傳教育力度,在提高幹部群眾環保意識中,因地制宜從解決農村柴禾問題實際出發,引導農戶將秸稈進行有序收集堆放,晾曬乾後作為家裡煮飯的燃料,此舉解決了30%以上農戶秸稈的處理問題,加上還田、堆漚、基料等處理辦法,使秸稈綜合利用得到很好落實。

截至目前,全鎮8000餘畝油菜收割面積已佔70以上,無一出現露天禁燒秸稈現象,有效保護了環境空氣質量。(陶廣漢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