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下你對保險有什麼看法?

你髮香散得匆忙


說到這個話題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幾個問題:

1、需要不需要?

個人認為這個和你風險承受能力有關,換句話說也就是跟你的經濟實力有關。如果你資產上百億,現金隨便也能抽出幾個億。那對你來說可以是不需要,因為你有足夠的錢頂著。反之,如果你資產不多,現金流又少,還上有老下有小,面對風險來臨時你自己能不能扛的下?扛的住?需不需要轉移風險?需要就需要!

2、必要不必要?

這個跟你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有關。比如你剛建好了一座很漂亮的房子,大落地窗很洋氣。沉浸在幸福、喜悅和滿足中的你暫時肯定不會去想這房子破的時候怎麼辦?頂多可能會想一下玻璃壞了怎麼辦,但也是一閃而過。如果你住的是一個年久失修的屋子,且不說打雷下雨天,就是晴天刮個風你都會有所擔心甚至惴惴不安。兩種不同情況,你說哪種必要?

3、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

這個問題看別人沒有參考價值,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來決定。你說王健林他需不需要?必要與否?路邊的流浪漢需不需要?必要與否?沒意義,就看你自己,從實際出發,有沒有是一回事,足不足是另一回事。這就是對自己對家庭未雨綢繆的一種安排,風險來的時候可以轉移風險,沒風險的時候就是一種財務安排,別人說什麼都不重要,畢竟你真遇到事兒的時候,他不會給你一毛錢,他只是一個看客。想想看,你遇到事兒的時候找人借錢容易嗎?能借多少一回事?及不及時又是一回事。

總之,個人覺得保險就是家庭財務規劃中轉移風險的一種手段,不希望出現,但一定要有。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靠天靠地靠別人,都不如靠自己。靠自己安排,抵禦可能產生的風險,畢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最後希望所有的家庭都平安喜樂!幸福終老!


北京三哥


今天用我自己來說事兒。我是農村商業銀行的退休職工。參加工作以來,對我的工作單位很滿意。什麼事兒都差,就是工資的事兒不差。參加工作以來。雖然我的單位算金融企業。但是他的工資發放以及其他一切待遇一律參照國家事業單位執行。

我於1999年7月1日退休。那時上級指示。工齡滿30年。經濟師以上職稱的人。身體不適應工作,可實行申請退休。當時我的工齡已超過31年。是經濟師,享受正科級待遇。實行100%的開支。由於當時物價很低。我每月工資只能開700元。當時我的家鄉每斤大米是7毛錢一斤,每月可以買1000斤大米。我退休後第1次漲工資時。中央新聞播報。地廳級漲170元工資。縣處級漲140元。當時我一想我是正科級。應該漲110元。漲工資時我真的漲了110元,分毫不差。沒有享受正科級待遇的老主任只漲了90元。當時我的內心裡很自豪。

我退休之前沒有交過社保。我的工資由本部門本單位給開支。我的單位是金融單位。工資從來不差事兒。不知是什麼原因拿入了社保。我的工資從此後。和在職人員和其他事業單位人員。工資逐漸的距離拉大越拉越大。雖然說工資逐年在上漲。現在我的工資已經接近3000元。我掙700元的時候,每月工資可以買1000斤大米。現在掙了3000元,又能買多少斤大米呢?我認為我的工資一點也沒漲。社會保險機構只是給我發了物價上漲補貼。這不叫漲工資,這叫物價補貼。將來的一切退休人員都應該這樣做。按照級別拿養老金。每年根據物價上漲幅度。發放補貼。我認為這樣做還是比較合理些。


集合的號聲


金融市場三駕馬車:銀行、保險、證券。

保險三大職能: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社會管理。接下來對這三個功能簡單說一說:

經濟補償:保險的本質是風險轉移,也就是我們說的保障。例如:一旦發生了事故,保險公司就會根據合同對我們進行賠償,來降低我們的損失。

資金融通: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將保險資金投資出去,或者社會企業通過保險公司來進行融資,然後投入在經濟建設中來,也就是進行社會生產,來滿足社會需要。可以理解為:資本市場的投資和融資。

社會管理:關於這個功能,關注面可以說比較廣,這裡簡單說一些個人理解:

  • 首先,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都是我們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可以維護社會穩定;
  • 再者,商業保險,可以通過保障的功能來促使家庭和睦;
  • 其次,可以通過數據管理,來輔助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辨別社會風險等等。

總之,保險的作用還是很強大的,並不僅僅只是我們所說的保障,它的作用是全方面的,正因為這樣,保險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