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如敢洗稿,勢必全網追究到底)

文|諸神的恩寵

提起《唐山大地震》,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馮小剛的那部電影。但其實,有關唐山大地震的文學及影視作品,數不勝數,馮小剛版《唐山大地震》只是其中之一。

在眾多的該題材作品中,紀實文學作品《唐山大地震》最為特別。這本書的作者錢鋼,曾親自參與大地震的救災工作。震後第八年後,他以記者和作家的雙重身份,寫出了這本書。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俗話說眼見為實,相比其他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作品,這本書更真實記錄大地震事件的始末。書中,錢鋼通過對數十位倖存者的採訪,把讀者拉回到災區現場,還原了地震前前後後的真相。更可貴的是,書中,錢鋼還從全人類的角度對自然災害的發生做了深刻反思。這些反思,即便放到今天,也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啟發。

《唐山大地震》最早在《解放軍文藝》雜誌上連載。1986年,錢鋼將文字彙集成書出版發行,該書曾榮獲1986年全國十大暢銷書獎、1987年金鑰匙獎。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01直擊唐山大地震現場,23秒可以徹底摧毀一座城市

20世紀70年代,唐山是中國著名的工業城市,產值佔全國總GDP的1%。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唐山有三寶:開灤煤礦、火力發電站和唐山瓷器。然而誰也沒料到,一夜之間,這座充滿生機的城市就成為一片廢墟了。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在短短23秒內,唐山發生了里氏7.8級大地震,

整個華北都在劇烈震顫,人們從睡夢中驚醒,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唐山,在頃刻之間化為廢墟。很多人還沒來得及睜眼,就已經被埋進了地下。

當時,23歲的錢鋼參與了救援工作,他用手裡的筆,真實記錄下了當時的一切。地震倖存者中,有農民、工人、護士、幹部等,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談了讓他們永生難忘的驚魂時刻。

地震發生時,火車調度員宋寶根正在值夜班。他親眼看到地面下陷,火車卡在鐵軌裡,車廂東搖西晃;鍋爐工張俊清也在值夜班,他看到所有儀表上的數字都不對了,報警器開始鳴響,鍋爐裡沸水向外噴湧。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一時間,所有人都呆住了!短短23秒後,整個唐山的學校、醫院、職工宿舍樓、馬路……到處都是斷壁殘垣,死屍遍佈大街小巷,慘狀不忍直視。

7月28日,北京救援人員乘飛機率先抵達唐山。十幾個小時後,河北省領導幹部也先後到達唐山。下午4點,搭載礦山救護隊的五架飛機順利抵達唐山。

眾所周知,地震是由地殼劇烈運動引起的。地震過後,有3600萬立方米儲水量的陡河水庫被嚴重毀壞,隨時有決堤危險。在水庫附近駐紮的士兵們,晝夜不停地搶險,終於保住了大壩。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開灤煤礦有數萬名鑽井工被困井下,震後的24小時內,大部分工人都被安全營救出來。上世紀70年代,科技水平並不發達,在這樣的情況下,能這麼快完成救援任務,真是個奇蹟!

地震是名副其實的群災之首。權威數據表明,僅20世紀,全球因地震死亡的人數就高達260萬,佔全球自然災害致死總人數的58%,每次地震的平均經濟損失達幾十億美元。

唐山大地震中,有24萬人死亡,16萬傷殘,數百萬人不同程度受傷。有經濟學家評估,這場地震給中國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有100億。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02大災面前見人品,人性的美與醜對比鮮明

災難是考驗人性的鏡子。地震發生後,有人暴露出人性之醜,有人盡顯人性之美。

震後一週內,由於各類物資短缺,唐山發生了多起瘋搶事件。救災物資剛送到,災民們就一擁而上瘋搶。有人還湧入半塌的百貨商店,見什麼,搶什麼。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8月3日,唐山搶劫風潮達到了頂點。人們撬保險櫃,搶糧油店,無所不作。有個人專扒死人手腕上的表,一共扒了37塊。當他準備再次扒表時,被人當場抓住,大家圍起來,暴揍了他一頓。

短短几天,公安局抓獲的犯罪分子多達1800人。顯然,搶劫風潮再不遏制,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恐慌。隨後,唐山市發出《第一號通令》,嚴禁搶劫,違者法辦,還規定所有哄搶物資,必須原物歸還。後來,大多數參與搶劫的人,都退回了物資。

瘋搶物資,讓我們看到了人性最醜惡的一面。然而在災害面前,大多數人所表現出來的是團結和奉獻。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地震發生後,全國迅速展開了救援工作。這其中,發生了許多感人的事蹟。

搶險的士兵們日夜兼程趕往唐山救援,連飯都顧不上吃,有三個士兵餓暈在途中;唐山派一輛卡車載著傷員去玉田縣醫治,等到達玉田縣時,人們才發現,那位卡車司機是個重傷員。當時,他滿頭是血,腸子外翻。剛把車開到目的地,就死在了方向盤上。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全國有200多個醫療隊,1萬多名醫護人員奔赴唐山救援。由於唐山本地醫院已經飽和,沒法再接收更多傷員,在國家的統一安排下,大批傷員被送往全國各地救治。與此同時,糧食、蔬菜、肉等各種物資,也從四面八方不斷輸送到唐山。

大災面前,就連唐山看守所裡的犯人們也主動請纓,請求去救人。教官當眾宣佈紀律,告訴他們到外面只許救人,不許逃跑。隨後,犯人們被編成了三組,奔赴前線救人。黑夜降臨時,所有犯人全部歸隊,沒有一個人逃跑。

地震過後,有人醜態百出,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堅守善良。當生存與道德發生衝突時,人性之善終將戰勝人性之惡。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03倖存者的訴說,珍惜當下才不負生命

作為救援隊的成員,錢鋼有機會採訪了數十位倖存者,拿到了大量一手資料。

地震過後,陳俊華夫婦被埋在地下。陳俊華折騰了兩天三夜,也沒找到出口。就在他們懨懨一息之際,7月30號下午6點鐘,營救人員發現了他們,併成功將他們救出。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醫學研究表明,在斷水斷食的情況下,人的生命極限是七天。46歲的盧桂蘭卻打破了這個記錄。在無水無糧的情況下,盧桂蘭在地下活了13天,創造了人類生命史上的奇蹟。盧桂蘭說,剛被埋到地下的時候,她被壓得透不過氣來,直喊救命。後來,渴了她就喝尿。餓了她就吃土。8月9日下午,當被營救出來時,她說的第一句話是:祖國萬歲!

地震發生後,整個唐山瀰漫著悲傷的氣氛。大地震摧毀了3000多個家庭,遺留下大批孤兒。這些孤兒紛紛被他們父母的單位、鄰居和福利機構收養。

書中,錢鋼講了張家五姐弟的故事。五姐弟的父母在地震中雙雙遇難,五姐弟中,年齡最大的是16歲的張鳳敏,最小的是8歲的孿生姐弟張鳳琪和張學軍。地震後第二天,五姐弟都住上了簡易房,吃上了救濟糧,。

地震八年後,錢鋼去唐山再度看望這五姐弟。此時,老大張鳳敏剛從部隊復原;老二、老三和老四都成為工人;五弟張學軍成了軍人。儘管小時候那段悲慘經歷讓姐弟五人遭受了不少磨難,但五姐弟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且都各有所成,實屬難得。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張家五姐弟是唐山大地震孤兒的一個縮影。普通人在經歷大地震後,都會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典型的特徵為:情緒沮喪、過度敏感,失眠焦慮等。唐山大地震發生在七十年代,當時我們的心理健康知識還不夠普及,所以心理疏導工作基本被忽略了。不過,也許正是這種混沌的狀態,反而讓許多人來不及悲傷,就趕緊重返生活的正軌了。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大地震所帶來的傷痛被漸漸撫平。經歷過這場生死劫難後,每一位倖存者都學會了珍惜當下。他們知道世事無常,唯有活在當下,才不負生命的給予。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04地震工作者,滿腹委屈卻無怨無悔

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壓力最大的是地震局的工作者。短短的23秒,讓他們從神壇跌入谷底,還成了民族的罪人。

唐山大地震之前,地震局備受老百姓愛戴。原因是,1975年2月4日,地震局預報遼寧海城即將發生地震,一百多萬人緊急撤離。兩個半小時之後,海城果然發生了7.3級大地震。這次地震後,美國、日本、新西蘭等地震專家紛紛來到中國學習經驗。美國記者還將這次預報稱為“科學的奇蹟”。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從那以後,地震工作者被老百姓捧上了天。他們所到之處,都會受到熱烈歡迎。然而,唐山大地震成了一道分水嶺,地震過後,地震工作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遭受到許多攻擊和謾罵。

唐山人把滿腔怨憤,都發洩在地震工作者身上。領救濟糧時,一聽是地震局的,售貨員立刻拉長臉說沒糧;地震局預報組組長受了重傷,被抬到醫院。傷員們一聽他是地震局的,都罵他還有臉活著。當時,唐山地震局成為了全國人民的眾矢之的。

大地震帶來的恐慌情緒迅速在各地蔓延開來,各省地震局頻頻發出地震預報。為躲避地震,有17個省市的4億人露宿戶外。諷刺的是,當一切準備就緒時,地震卻並沒有發生。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1986年,錢鋼拜訪了國家地震局前局長劉英勇。這位70多歲老人告訴錢鋼,地震後這十年來,他每一天都在愧疚中度過,每晚都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

客觀地說,唐山大地震的發生,不能全怪地震工作者。對任何事物的認知,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唐山大地震前,人們巴不得地震局明天就能掌握預測地震的方法。可是直到21世紀,人類尚且不能完全預測地震,更何況是四十多年前呢。事實證明,不尊重科學,一味冒進蠻幹,最終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05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要有敬畏之心

唐山大地震是全人類的悲劇,它提醒我們:地球是人類的母親,哪怕科技再先進,我們也要尊重地球母親。

過去的一百年裡,人類的科技水平實現了突飛猛進:1969年,美國人成功登月;2012年,中國“蛟龍”號潛水器深潛7020米,刷新了世界記錄。諸如此類的科技成果還有許多,然而,我們對地震的認知卻少之又少。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書中,錢鋼拋給我們一個問題:在現代化進程中,人類、科技與大自然,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從洪荒時代到文明社會,人類一直在和大自然進行著各種搏鬥。多數情況下,人類看似獲得了勝利,而實際上,我們卻輸得一敗塗地。

比如,我們胡亂開墾,導致土地沙化;砍伐森林,引發溫室效應;大力發展工業,卻不做防汙處理,致使生存環境不斷惡化。人類種下的所有惡因,最後,大自然都加倍返還到了人類身上。

人類和大自然之間,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而是和諧共處的關係。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學會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人類的必修課。

到了21世紀,人類看似已經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可實際上,人類不過是宇宙間的微塵。有人說:“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100萬人的死亡,只是個數據。”然而,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的。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唯有保持高度警覺,提高防災意識,增強救災能力,才能更有效地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每一場災難,都是一次考驗,每一場災難,都要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唯有這樣,才對得起那些在災難中逝去的同胞。

《唐山大地震》寫於三十多年前,但現在來看,仍能感受那種悲痛之情。今年疫情期間,能讀到這本書,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在短短兩個月裡,我國調動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程度地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目前,全國各行業都在逐漸恢復生產,一切正在迴歸正軌。不僅如此,我國還給其他國家提供救援人員,幫助別國抗擊疫情。中國的一系列舉措,體現了大國的擔當,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與讚揚。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從1976年到2020年,44年間,我國的防災抗災抗疫能力已經獲得巨大的進步,這是國家之幸,更是人民之幸。目前,新冠病毒尚未完全消失,但我們堅信,疫情終將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

中國,加油!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資深互聯網人,多平臺簽約作者。熱愛讀書、思考、寫作,被朋友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鄭重申明,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