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李競雄(1913.10.20—1997.6.28),江蘇蘇州人。玉米遺傳育種學家,中國利用雜種優勢理論選育玉米自交系間雜交種的開創者。

自2020年7月10日,蘇州科學家日設立以來,蘇州以一座城市的名義,禮敬各路英才。今天,“科普蘇州”將繼續給大家帶來蘇州院士系列。從蘇州院士故事,讀懂蘇州。

01.

李競雄出身於蘇州一個小手工業者家庭,家境清苦。幼時父母雙亡,靠親戚撫養長大。為了求學,從初小二年級就寄宿在校,1932年從蘇州中學高中畢業。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申請到一年的獎學金升入浙江大學農學院。

大學期間就對遺傳學產生了濃厚興趣,1936年畢業後留校任教。半年之後,被聘為武漢大學農學院李先聞教授的助教。

1944年至1948年留學美國期間,李競雄先後得到密蘇里大學遺傳學家L.J.斯塔德勒、明尼蘇達大學細胞遺傳學家C.R.伯能教授及康奈爾大學遺傳學家倫道夫教授的指導,為今後的遺傳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李競雄先生(第2排右一)留學期間的合影

在康奈爾大學三年期間,李競雄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李競雄以玉米的相互易位為題,完成了碩士論文,緊接著選用了X射線照射玉米花粉分析雜種一代各種染色體畸變的頻率及其分佈規律,作為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課題。

1988年,李競雄赴美國考察期間,特地訪問闊別40多年的母校康奈爾大學農學院,並與學校教務長合影,表達了對母校的懷念與感恩。

02.

李競雄之所以在美國期間把主要精力放在玉米細胞遺傳學研究上,不僅是因為玉米是探索細胞遺傳的好材料,更重要的是那時我國玉米遺傳育種和生產都很落後,李競雄想奮起直追,為國計民生做貢獻。

李競雄學成歸國,於1948年11月應聘到清華大學農學院任農學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李競雄先後在北京農業大學任副教授、教授兼農學系作物栽培教研組、遺傳教研組主任,從教20多年。

20世紀50年代末,由於受當時“環境決定生物遺傳變異論”的影響,李競雄因推崇遺傳學理論,成為被批判的對象。然而,他還是一心一意地搞玉米良種培育,用育種成果來捍衛遺傳學理論。

作為中國利用雜種優勢選育玉米自交間雜種的開拓者,他於1956年育成了首批“農大號”玉米雙交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人民日報》刊登李競雄先生的文章《雜種優勢的利用》

1969年8月,李競雄被派往山西省昔陽縣蹲點,一邊參加勞動接受“再教育”,一邊根據地方要求開展玉米育種工作,最終試驗成功“大單1號”等玉米良種。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與昔陽縣農牧局同志們合影

03.

1973年年初,李競雄回到北京中國農林科學院農業所,一如既往地奔忙於玉米試驗田間。他和助手們選出7個“中單號”玉米雜交種,其中以1973年的“中單2號”玉米單交種最突出,實現了抗病豐產的目標。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李競雄先生在試驗田內觀察玉米產狀

1982年以來,“中單2號”每年種植面積在兩三千萬畝以上,增產顯著,

它是中國利用時間最長的玉米雜交種,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李競雄因此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1984年國家發明獎一等獎。

1978年起,李競雄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兼玉米育種室主任等。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院士)、中國遺傳學會理事。

198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2年,李競雄提出了提高玉米營養品質,開展玉米品質育種的建議,並被納入國家計劃。同年,主持育成了中國第一個通過品種審定並用於生產的高賴氨酸玉米雜種“中單206”和甜玉米新品種“甜玉4號”,開拓了我國玉米品質育種、群體改良和基因雄性不育研究領域。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1983年後,被聘為“六五”、“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全國玉米新品種選育技術”課題專家組組長,該項目成績斐然,為發展中國玉米育種事業和玉米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198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04.

李競雄在秋水仙精引變植物多倍體、粟類遠緣種間雜交及其進化、小麥染色體聯會消失基因、小麥矮生性狀的遺傳分析等方面做出了獨創性的研究成果。

著有《作物栽培學》、《植物細胞遺傳學》、《玉米育種研究進展》、《高產不是夢——糧棉油雄性不育雜種優勢的基礎研究》等著作。李競雄被聘為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擔任《作物學報》副主編,《中國科學》、《中國農業科學》編委等職。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1957年由李競雄先生主編的《作物栽培學》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攀登計劃中李競雄與周洪生主編的

《高產不是夢——糧棉油雄性不育雜種優勢的基礎研究》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攀登計劃中李競雄與周洪生主編的

《作物雄性不育及雜種優勢研究進展》

在努力搞好研究工作的同時,李競雄還悉心指導培養後繼人才。1983年以後,他所在的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玉米育種系共有7箇中年科技人員晉升了高級技術職稱,併成為“七五”國家攻關項目的專題和子專題主持人。

2003年10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隆重舉行李競雄90週年誕辰紀念暨塑像揭幕儀式。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中國農業大學西校區農學樓前的李競雄先生的銅像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在儀式上指出,李競雄為中國玉米育種事業的發展、玉米品種改良所發揮的作用,如同水稻、小麥雜交之父一樣,為解決中國的民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

李競雄甘於奉獻,嚴謹求實,追求真知,成為學術道德的典範。2009年,李競雄被追授為“新中國成立60週年‘三農’模範人物”榮譽稱號。

END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撰稿:朱玉芳

文章來源:《蘇州院士》

圖片:網絡

編輯:佳靜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蘇州Q3:948033090

出身清苦,幼時父母雙亡…他是農科楷模,是常年奔忙於田間的中國雜交玉米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