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機關食堂:"吃不了兜著走"的官員食堂,權衡利弊最為重要

導語:中國古代的封建官僚體系獨具特色,歷史悠久。除了比較完善的中央到地方的官吏設置,權利分配等等,同樣重要的還有朝廷對於官吏的待遇。

官員享受的恩惠和福利以及應得的俸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官僚體系的特點和發展程度,以及封建王朝的治理特點。而且雖然古代封建社會皇權至上,思想封建,但是官吏的待遇卻並不比現在差,官吏們根本上為皇權服務,皇帝的意願很大程度上影響官吏的待遇。比較典型的就是官員的生活補貼方式——設立機關食堂,幾乎歷代官吏都有朝廷設立的官員食堂供官吏們基本的餐食,而且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官員公廚制度和體系。

公廚制度的起源和發展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官僚制度和體系成熟的時間比較早,悠久的歷史締造了別具一格,特色鮮明的中國古代官僚制度。而作為輔佐皇權的官吏,從封建官僚制度建立之初,一套比較完善的官吏俸祿制度和福利恩惠的回饋體系就已經形成了。其中跟官吏的生活關聯最緊密的莫過於古代官吏的食堂了,朝廷建設官吏的食堂,供官員在工作期間的免費餐食。這種供官員免費三餐的機關食堂,被稱為公廚。

其實公廚雛形的設立時間非常之早,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過渡期間就已經形成了簡單的公共食堂。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過渡期就是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國君為了實現爭霸統一的目標,廣泛地招攬賢士,為了保留賢士,關照幕僚,各國國君都給予了這些門客們比較大的恩惠以換取他們的輔佐。但是真正形成一個官僚機關食堂和一個比較完善的官僚的三餐補給體系的是在唐朝。

古代機關食堂:

國君和其門客共同宴飲

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上的一個高潮,唐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也包括在官僚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方面。不僅完善了三省六部制,還推出了促進封建統治的官僚福利制度,除了基本俸祿以外,黃金白銀,爵位土地都是論功行賞,可以說唐朝統治者毫不吝嗇。也正是因為李唐王朝對胡風的推廣,讓唐朝的風氣更加開放,唐朝因此得到了極大地發展。

而對建立繁榮昌盛的大唐王朝來講,最重要的功臣們,自然也獲得了更高的待遇。其一就是官吏的話語權明顯的加強,雖然三省把丞相的權力分化了,加強了君主專制,但是三省制衡的體系對君主也起到了很大的制約作用。還有就是唐朝的臺諫制度比較完善,君王也比較賢明,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二人為君臣上下關係,但是魏徵膽大,敢於進諫,唐太宗也能夠在大部分時候聽取好的意見,因此在決策上的失誤大大地減少。

古代機關食堂: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其二就是官員的福利明顯地增多,撇開官員的基本俸祿以外,唐朝對官員的生活補貼,獎賞之類的是歷代之中比較高的。而唐朝設立公廚,一方面是為了提高議政效率,獲得官員和百姓的讚賞,一方面也是唐朝各方面得到發展後的成果。唐太宗是歷史上少有的勤政愛民並且開明仁義的君王,在他的統治下,唐朝迅速走向第一個小高潮。

最開始,公廚先在中央設立。唐太宗上朝時間早,朝會長,官吏們沒有時間吃早餐,因此他提供了免費的早餐給所有中央官員,雖然官階不同的官員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樣,但是總體來說標準還是比較高的。後來又提供午餐,並且逐漸從中央延伸到了地方,地方也被要求建立起這種公共的食堂,供官員們工作的時候使用。

古代機關食堂:

唐朝官員宴飲

當然,從中央到地方,關於公廚的推廣速度還是比較慢的。因為單從中央公廚的消費來看,就是一筆非常大的數目,一方面因為公廚按照官階的高低,設立了許多符合不同身份的官吏的單獨公廚,比如三省的長官,就可以獨自享受官員食堂裡面規格最高的堂廚。而為其準備的菜品也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唐朝關於這個官員食堂的財政支出方面的問題也是時常被抬上朝堂,成為一個經常被探討的問題。

但是,不管是官吏還是帝王,都希望能夠建立這樣的官員食堂。對於官員來說是方便,節省開支,促進和官員之間的關係。而對於君王來說,不僅是皇恩的體現,還是大國氣度的體現。因為唐朝的外國官員真的數量不少,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官員處理政務的能力和效率。

古代機關食堂:

唐朝官員畫像

古人向來就有設宴討論事情的習慣,一方面朝堂設立公共食堂,官員在食堂吃飯,能夠貢獻給政務工作的時間就悄然地延長了,官吏們能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互相討論政事。所以,中央的官員食堂逐漸完善成熟,漸漸地延展到地方,到宋朝的時候,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機關食堂基本上都已經建立完備。

另類含義的"吃不了兜著走"

唐朝開始,朝堂為官吏提供三餐,是解決了官吏的基本的飲食需求,而官吏自己花在飲食方面的支出便會減少,根本上是提高了官員的收入水平。但是其實除此之外,更能體現皇帝恩澤的還是打包制度,官員不僅能夠免費地享用三餐,還可以將食物打包帶回。其實一般官吏的基本俸祿是比較低的,除非真的位及百官之首,或者是有什麼關乎家國大運的功勞,否則很難得到比較豐富的獎賞。

因此,很多官階比較低的官員會選擇將食物打包帶回家中,或是給妻兒老小,或是自己在休沐的期間食用。當然,這個基本上是中央官員中比較落魄的官員會有的行為,因為其實機關食堂提供的食物檔次是很高的,數量也很多,皇帝的這項讓官員們可以打包帶回的命令也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食物浪費。

古代機關食堂:

官員宴飲圖

而中央機關食堂的食材採辦等,基本上也都是由朝廷掌控的,能插手的官員並不多,除非是官階比較高的或者是家族背景雄厚的。因此,中央的機關食堂基本上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吃不了兜著走"的情況。

少數的君王還會給官員提供三餐補助,就是如果外出公幹,或者一些特殊情況,朝廷是能夠負擔夥計費的,因此也有一些時候中央官員從這上面獲利。而地方上不一樣的就是,地方機關食堂的建設,食材採買等都是地方政府機構管理的,所謂天高皇帝遠,朝廷很難隨時管控住地方機關食堂。

古代機關食堂:

官員就餐的場景

所以說,地方機關食堂真正提供的餐食的規格是否達到了朝廷撥款用在這上面的價格標準,都是朝廷很難一一審查的。因此,地方官在地方機關食堂中獲得的就不僅是剩餘的餐食了,還有官官相護,從朝廷款項中獲得的油水。同樣是"吃不了兜著走",地方官員從中獲得的福利可是中央官員比不了的。

比如說清朝,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官員食堂提供的餐食都是歷代之最,其奢華程度難以想象。清朝雖然滿受詬病,但是其實清朝康乾時期締造的康乾盛世,還是比較強大的一個時期。豪華的官員工作餐不僅體現的是清朝的繁榮,另一方面蘊含的也是清朝繁榮背後的腐朽和衰敗的趨勢了,所謂盛極必衰,大概也就是這個道理。

古代機關食堂:

清朝普通官吏就餐

清朝的官員食堂就是除了提供三餐,還有伙食補貼的機關食堂,這個伙食補貼看似和其他朝代某個時期的伙食補貼的目的是一樣的,即在保證官員基本生活需求基礎上一定程度地增加官員的生活水平。但是,清朝時期,不僅滿足了官員的基本生活,還給予了他們福利加倍的機會。

本來清廷撥款給各機關食堂的款項數目就比較大,而且地方的機關食堂還要收取稅收用在這上面,而剩下的錢會根據官位高低從多到少來分配。因此,越是位高者,越是想要從中獲利,當一個朝廷的高官都已經腐朽不堪時,底下的小官又哪兒有什麼反腐倡廉的能力呢?因此,在清朝,本來是為了補貼官員生活,提高他們工作效率的機關食堂成了他們貪汙的又一個官場。

本為體恤人才卻利弊難控

雖然說,面向全部官吏的機關食堂是在唐朝才建立的,但其實這種統治者為官員提供伙食的歷史已經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因此,這項制度應該是有讓統治者青睞的優勢的。因為歷朝歷代,關於打擊中央或者地方官員食堂貪汙腐敗現象的情況並不少,而且因為官員食堂的問題,所引起的爭議也很多,但是統治者們依然堅持設立官員食堂,其中有弊也有利。

官員食堂的設立可能會滋生腐敗,影響官僚體系的清廉程度是弊端,但是除了這些可能引起的負面影響,是否也有比較明顯的有其有利的一面呢?只不過,歷朝歷代關於官員食堂的利和弊的鬥爭,是否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呢?答案也是不確定的。

古代機關食堂:

唐朝官員宴飲的場景

比如唐朝大部分時間對於機關食堂的管理都比較有效率,貪汙腐敗的現象還是比較少見。而且也確實提高了官員的工作效率,節省了官員外出用餐的時間,更是增加了官員相處的時間和商議政務的時間。而官員有了能夠打包機關食堂剩餘食物的允許後,生活比較貧寒的官員不僅能夠緩解養家的壓力,從側面影響看,這種舉措還能夠緩解整個唐朝的養民壓力,也算是間接的接濟貧苦人民,同時也減少了食物的浪費,體現了皇帝的仁厚。

古代機關食堂:

古代官員就餐的場景

但是在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清朝,相反地還不能很好的管理因為一個機關食堂引起的貪汙風氣,導致清朝中後期,地方官員和中央官員相互掩護,從中獲利,而且還向民間發放貸款,收取高額的利息,這不就是所謂的"高利貸"嗎?因此,機關食堂如果管理不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不僅會汙染了朝堂風氣,還會影響了百姓生活。

總結: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留下了很多寶貴的制度設計經驗,其中就包括古代封建社會的官僚制度。官員的設置,權利的分配,還有官員的生活補貼和保障都影響深遠。這些看似現代化的產物,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就能夠找到對應的參照物。雖然和現在相比,古代的機關食堂制度顯得不夠成熟,但在封建社會時期,這項制度已經是能夠體現人文關懷,儒家仁政愛民思想的較為先進的制度了。都說近現代制度大多來源於西方,其實如果深入瞭解中國古代制度體系會發現,中國古代也孕育了很多優秀的,具有借鑑意義和價值的制度,中華歷史的淵博之處也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